督廟得知高雲慶逃走,大為光火,把幾個差役責罵了一番,又命人去高雲慶家搜查,結果又是一無所獲,督廟一怒之下,命人將高老爹帶到工地,專等高雲慶來營救,好伺機抓捕。
妖焰猖獗,貪官肆虐,修廟工程在繼續,天曹縣百姓依然在苦難之中。
天曹縣的縣城距山下的村子十餘裏,城裏的房屋也倒塌了若幹,那些沒倒塌的房屋,人們也不敢在裏麵居住,因而城裏的街道上到處是臨時搭起的棚子,即使住在這樣的棚子裏,人們也是提心吊膽,一有風吹草動,就慌慌張張跑向外麵。不明真相的人們都在傳說,兩個外來的道人得罪了鎮山大王,這一場大震全怪兩個不自量力的道人!
漢鍾離等眾仙也聽到了這些傳說,因而更加焦急,然而呂洞賓借簪未歸,著急又有何用,隻好盡力救治地震中受傷的百姓。
縣衙門的房屋倒還牢固,沒倒塌幾間,但知縣是個極謹慎的人,他決不會在屋裏住,縣衙門的院裏搭起了帳篷,此時,他坐在帳篷內的椅子上,手裏拿著個花瓶,正獨自欣賞。這是一件難得的古董,督廟剛剛送來的。對督廟的辦事能力,他很滿意,他不需要知道花瓶的來曆,總之,督廟不會自己掏腰包。有這樣一個得力助手,他樂觀其成就好了,幹嘛還要操那麼多的心。
自從地震以來,鎮山大王不斷來催促修建聖廟,索要供品,還令他在全縣選美,已經把他折騰得坐臥不安。不過對他來說,地震也並不完全是壞事,雖然受些驚嚇,卻也是斂財的極好時機,千裏做官隻為財,黃澄澄的金子對他來說無論什麼時候都充滿了誘惑,要是沒有鎮山大王緊著折騰,他哪裏有機會得這麼這麼多的好處?向朝廷呈報災情,朝廷多少會撥些救濟,雖經層層剝皮,畢竟還剩下一些,這些銀兩如何使用,那就是他的事了。他最討厭別人說中飽私囊這四個字,朝廷的俸祿就那麼點,不想辦法弄點,讓自己過得安逸點,這個官當的還有什麼意思?在年前的那次廟會上,他相中了山下高雲慶的女兒高聰兒,那女子生得叫他一見難忘,見後便像丟了魂一般,時時刻刻打主意,要把高聰兒弄到手,隻是可惜一直沒有機會。地震後,他的機會終於來了,借為鎮山大王選美為名,他吩咐督廟,一定要把高聰兒弄到手。
督廟是他為修建鎮山大王聖廟專門設置的官員,不幸的是昨天督廟來報,馬上就要到手的高聰兒被兩個道士半路救走了,這又令他十分惱火,聽說那兩個道士還在鎮山大王聖廟工地鬧了一場,遣散了修廟的農人,要和鎮山大王作對。他不知道是福是禍,不過他想,有人來鬧一鬧也好,道士若是勝了,降服妖孽,對地方是奇功一件,道士若是敗了,自是道士無能,與己又有何幹?
知縣哪裏知道,督廟比他更懂得做官的道理,重新抓住高聰兒以後,督廟沒將高聰兒送往縣衙,而是直接帶回了自己家。
督廟不得不佩服知縣的眼光,縣裏有三個大美人,一個是六姨太,一個是城北藏春院的小水仙,再一個就非這高聰兒莫屬。這次高聰兒落到他的手裏,他再也不想送到知縣那裏去,他確信,幾個差役都是自己的死黨,這事無論如何也不會傳到知縣的耳朵裏,再說了,京裏有人撐腰,這件事就是知縣知道了,也奈何不了自己。
高聰兒被關在督廟家後院,督廟吩本想使其就範,高聰兒寧死不從,督廟獸心大發,竟叫人將高聰兒綁了,欲行非禮,豈料,尚未近身,高聰兒的身上忽然放出一道金光,如烈火般熾熱,督廟的仿佛被燙,痛不可耐,他不由心中驚駭,正無計可施,忽有跟班的來報,說知縣已知道了高聰兒之事,正大發雷霆。督廟想來想去,雖然自己在京裏有後台,總是縣官不如現管,大家在一個地盤上混飯吃,還是不得罪知縣的好,反正這高聰兒也近不得身,何不趁著夜晚給他再送去?
天色昏黑,地震後的縣城在月色下顯得十分淒涼,幾個跟班的把高聰兒塞進小轎,一溜煙兒抬到了縣衙。
地震後的書房牆皮落下一大片,但整座房屋並沒有造成多大的損壞,盡管如此,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知縣還是很少再進這間書房,今天他一人坐在桌案前,是因為正憋著一肚子氣。當有人來向他稟告,督廟抓了高聰兒抬回自己家時,他氣得差點跳起來,他怎麼也沒料到,督廟竟然會染指自己一直惦記的女人,而且還明目張膽地欺騙自己!就算京裏有人給你撐腰,你也不該這樣有恃無恐啊。他想起了那個花瓶,不早不晚偏在這個時候送來,原來是有目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