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憶錢鍾書(2)(1 / 3)

鍾書跟我講,小時候大人哄他說,伯母抱來一個南瓜,成了精,就是他;他真有點兒怕自己是南瓜精。那時候他伯父已經去世,“南瓜精”是舅媽、姨媽等晚上坐在他伯母鴉片榻畔閑談時逗他的,還正色囑咐他切莫告訴他母親。鍾書也懷疑是哄他,可是真有點耽心。他自說混沌,恐怕是事實。這也是家人所謂“癡氣”的表現之一。

他有些混沌表現,至今依然如故。例如他總記不得自己的生年月日。小時候他不會分辯左右,好在那時候穿布鞋,不分左右腳。後來他和鍾韓同到蘇州上美國教會中學的時候,穿了皮鞋,他仍然不分左右亂穿。在美國人辦的學校裏,上體育課也用英語喊口號。他因為英文好,當上了一名班長。可是嘴裏能用英語喊口號,兩腳卻左右不分;因此隻當了兩個星期的班長就給老師罷了官,他也如釋重負。他穿內衣或套脖的毛衣,往往前後顛倒,衣服套在脖子上隻顧前後掉轉,結果還是前後顛倒了。或許這也是錢家人說他“癡”的又一表現。

鍾書小時最喜歡玩“石屋裏的和尚”。我聽他講得津津有味,以為是什麼有趣的遊戲;原來隻是一人盤腿坐在帳子裏,放下帳門,披著一條被單,就是“石屋裏的和尚”。

我不懂那有什麼好玩。他說好玩得很;晚上伯父伯母叫他早睡,他不肯,就玩“石屋裏的和尚”,玩得很樂。所謂“玩”,不過是一個人盤腿坐著自言自語。這大概也算是“癡氣”吧。

鍾書上了四年高小,居然也畢業了。鍾韓成績斐然,名列前茅;他隻是個癡頭傻腦、沒正經的孩子。伯父在世時,自愧沒出息,深怕“墳上風水”連累了嗣給長房的鍾書。

原來他家祖墳下首的一排排樹高大茂盛,上首的細小萎弱。上首的樹當然就代表長房了。

伯父一次私下化錢向理發店買了好幾斤頭發,叫一個佃戶陪著,悄悄帶著鍾書同上祖墳去,把頭發埋在上首幾排樹的根旁。他對鍾書說,要叫上首的樹榮盛,“將來你做大總統。”那時候鍾書才七八歲,還不懂事,不過多少也感覺到那是伯父背著人幹的私心事,所以始終沒向家裏任何別人講過。他講給我聽的時候,語氣中還感念伯父對他的愛護,也驚奇自己居然有心眼為伯父保密。

鍾書十四歲和鍾韓同考上蘇州桃塢中學(美國聖公會辦的學校)。父母為他置備了行裝,學費書費之外,還有零用錢。他就和鍾韓同往蘇州上學,他功課都還不錯,隻算術不行。

那年他父親到北京清華大學任教,寒假沒回家。鍾書寒假回家沒有嚴父管束,更是快活。他借了大批的《小說世界》、《紅玫瑰》、《紫蘿蘭》等刊物姿意閱讀。暑假他父親歸途阻塞,到天津改乘輪船,轉輾回家,假期已過了一半。他父親回家第一事是命鍾書鍾韓各做一篇文章;鍾韓的一篇頗受誇讚,鍾書的一篇不文不白,用字庸俗,他父親氣得把他痛打一頓,鍾書忍笑向我形容他當時的窘況:家人都在院子裏乘涼,他一人還在大廳上,挨了打又痛又羞,嗚嗚地哭。這頓打雖然沒有起“豁然開通”的作用,卻也激起了發奮讀書的誌氣。鍾書從此用功讀書,作文大有進步。他有時不按父親教導的方法作古文,嵌些駢驪,倒也受到父親讚許。他也開始學著作詩,隻是並不請教父親。

一九二七年桃塢中學停辦,他和鍾韓同考入美國聖公會辦的無錫輔仁中學,鍾書就經常有父親管教,常為父親代筆寫信,由口授而代寫,由代寫信而代作文章。鍾書考入清華之前,已不複挨打而是父親得意的兒子了。一次他代父親為鄉下某大戶作了一篇墓誌銘。

那天午飯時,鍾書的姆媽聽見他父親對他母親稱讚那篇文章,快活得按捺不住,立即去通風報信,當著他伯母對他說:“阿大啊,爹爹稱讚你呢!說你文章做得好!”鍾書是第一次聽到父親稱讚,也和姆媽一樣高興,所以至今還記得清清楚楚。那時商務印書館出版錢穆的一本書,上有鍾書父親的序文。據鍾書告訴我,那是他代寫的,一字沒有改動。

我常見鍾書寫客套信從不起草,提筆就寫,八行箋上,幾次抬頭,寫來恰好八行,一行不多,一行不少。鍾書說,那都是他父親訓練出來的,他額角上挨了不少“爆栗子”呢。

鍾書二十歲伯母去世。那年他考上清華大學,秋季就到北京上學。他父親收藏的“先兒家書”是那時候開始的。他父親身後,鍾書才知道父親把他的每一封信都貼在本子上珍藏。信寫得非常有趣,對老師、同學都有生動的描寫。可惜鍾書所有的家書(包括寫給我的),都由“回祿君”收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