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以,我相信,在你的心髒停止跳動的時候,你沒有也不會感到疲乏,而是感到滿心幸福!
今年夏天,“跟著黨跑”了許多年的你,被光榮地接受到偉大隊伍裏了。當我看到為你發出的訃告是,在你的許多工作頭銜的最後,還有“中國共產黨預備黨員”的字樣,做大姐姐的是如何地為你歡喜,而又如何地自慚啊!
你總是不斷地鼓勵我的——記得那還是籌備《收獲》的時期吧,一個冬天的早晨,一輛汽車飛也似地開到我的門口,你,一陣旋風似地卷上了樓,身上穿著一件簇新的皮大衣。我笑說:“好呀,這皮大衣給我帶來了一屋子的熱氣!”你也笑了說:“我要到蘇聯去了,這是行裝的一部分——告訴你,我們要辦一個新文學刊物了,名字就叫《收獲》,你對這名字有意見沒有?你可要給這刊物寫文章嗬,我就是為這個來的。”
此後,就是一九五七年的春天,我到了上海的第二天清早,桌頭的電話響了,又是你的聲音!你歡迎我到上海,你要帶我去參觀魯迅紀念館,去逛城隍廟,吃飯,買糖……最後還是要我為《收獲》寫文章。那一天我們玩得多好!我們在魯迅的像下徘徊,談了許多他生前的故事。城隍廟那一家你常去的小館,名字我已經忘記了,可是我們擠坐在許多勞動者中間,在小小的一張白木桌上,我們吃得多香甜嗬!說到寫文章,我卻辜負了你的希望,我真是寫得太少也太壞嗬!
我常想,人一過了中年,不可避免地會常常得到關於朋友的“不幸的消息”,去年的十月底,在莫斯科音樂大廈的台上,坐在我身邊的巴金,忽然低低地對我說:“你不要難過,告訴你一個不幸的消息,振鐸的飛機出事了!”去年的年底,我在北京家裏,吳曉鈴一清早打了一個電話來,說:“您不要難過,告訴您一個不幸的消息,羅莘田先生昨天下午去世了!”
我怎能不難過呢?一個熱情,正直,淳厚的朋友,是人生中最可寶貴的財產。喪失了一個,就永遠少了一個,雖然我們還不斷地可以交到新的朋友,而我們的老朋友,他們每一個人,在我們心中都有他們自己的地位,別人是沒有法代替的!
放心吧,靳以,在大家一同躍進的時代,讚歌總是有人唱的,而且這唱歌的隊伍還會越來越龐大,歌唱的聲音也會越來越洪亮。我,你的大姐姐,決不再“濫竽充數”,我的嗓子雖然不好,但是我將永遠學習著唱,永遠不斷地高聲地唱!
1959年11月9日夜
靳以與《收獲》
1956年,靳以等一群天真而不懂政治,以文學為自己畢生追求,以純真之心想為新中國添磚加瓦的文人,正在為創辦《收獲》這樣一份純創作的大型刊物忙碌著。
這年的11月,靳以受命出訪蘇聯。11月3日,他在上級催促下匆匆離開上海奔赴北京,然而等到15日才得以離京啟程。在北京等待逗留的短短10天裏,他忙不迭跑遍了老朋友的住所,忙不迭告知要辦《收獲》的消息,並立即著手組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