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憶聞一多(1)(1 / 2)

聞一多傳略

聞一多(1899—1946),原名聞家驊,又名亦多,字益善,號友山,亦號友三,後改名聞多、聞一多。湖北浠水縣巴河聞家鋪人。著名詩人、學者。

1909年入武昌兩湖師範附小,1913年考入清華留美預備學校。在校期間,擔任《清華月刊》、《清華月報》的編輯工作,積極參加學生運動和文學創作活動。

1922年赴美,先後入芝加哥美術學院、丹佛阿羅拉多大學、紐約藝術學院學畫,同時致力於詩歌的研究和創作,寫了不少愛國思鄉的作品。1925年回國,任職、任教於北京藝術專科學校和北京大學。1926年任《晨報》副刊《詩鐫》編輯。

1927年應鄧演達之邀回漢,在北伐軍總政治部負責宣傳工作。同年秋到上海辦新月書店,並任《新月》編輯。次年任武漢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國文係主任。1930年轉任青島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國文係主任。1932年應聘清華大學,任中國文學係教授。1935年,“一二·九”運動爆發,他積極參加,發表演說,支持學生愛國抗日運動。

抗戰開始,清華和北大、南開等大學組成西南聯合大學,他隨校遷往昆明。在西南聯合大學期間,加入中國民主同盟,並當選為民盟中央執委、《民主周刊》社社長等職務。抗戰勝利後,他更加積極參加和支持學生愛國運動。1945年12月1日,昆明發生鎮壓學生愛國運動的“一二·一”慘案,他親自為死難烈士書寫挽詞:“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出殯時,他拄著手杖走在遊行隊伍前列;同時撰寫了《“一二·一”運動始末記》,將慘案的真相大白於天下。1946年7月15日,昆明各界為遭國民黨特務殺害的愛國進步人士李公樸先生舉行追悼大會。在會上,他慷慨激昂地痛斥國民黨蔣介石發動內戰;會後遭國民黨特務殺害。

聞一多早年參加新月社,主張新詩格律化,發表了許多有影響的新詩,後主要從事《楚辭》、《詩經》、《周易》等學術研究,成為著名學者。其主要著作有詩集《紅燭》、《死水》,學術著作有《楚辭校補》、《怎樣讀〈九歌〉》、《樂府詩》等。

他的詩歌感情激烈,形式精美。內容上抒寫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朱自清稱他是“詩歌愛國主義詩人,而且幾乎可以說是唯一的愛國詩人。”(《中國新文學大係·詩集導言》)藝術上追求“三美”,開創了新格律詩派。後期雜文創作,充滿了戰鬥精神,是他為民主而鬥爭的有力武器。聞一多一生,曆經詩人、學者、鬥士三個階段,最後以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最壯麗的詩篇。

中國學術界的大損失

——悼聞一多先生

朱自清

聞一多先生在昆明慘遭暗殺,激起全國的悲憤。這是民主運動的大損失,又是中國學術的大損失。關於後一方麵,作者知道的比較多,現在且說個大概,來追悼這一位多年敬佩的老朋友。

大家都知道聞先生是一位詩人。他的《紅燭》,尤其他的《死水》,讀過的人很多。這些集子的特色之一,是那些愛國詩。在抗戰以前他也許是唯一的愛國新詩人。這裏可以看出他對文學的態度。新文學運動以來,許多作者都認識了文學的政治性和社會性而有所表現,可是聞先生認識得特別親切,表現得特別強調。他在過去的詩人中最敬愛杜甫,就因為杜詩政治性和社會性最濃厚。後來他更進一步,注意原始人的歌舞:這是集團的藝術,也是與生活打成一片的藝術。他要的是熱情,是力量,是火一樣的生命。

但是他並不忽略語言的技巧,大家都記得他是提倡詩的新格律的人,也是創造詩的新格律的人。他創造自己的詩的語言,並且創造自己的散文的語言。詩大家都知道,不必細說;散文如《唐詩雜論》,可惜隻有五篇,那經濟的字句,那完密而短小的篇幅,簡直是詩。我聽他近來的演說,有兩三回也是這麼精悍,字字句句好似稱量而出,卻又那麼自然流暢。他因此也特別能夠體會古代語言的曲折處。當然,以上這些都得靠學力,但是更得靠才氣,也就是想象。單就讀古書而論,固然得先通文字聲韻之學;可是還不夠,要沒有活潑的想象力,就隻能做出點滴的餖飣的工作,決不能融會貫通的。這裏需要細心,更需要大膽。聞先生能夠體會到古代語言的表現方式,他的校勘古書,有些地方膽大得嚇人,但卻得細心吟味所得;平心靜氣讀下去,不由人不信。校書本有死校活校之分;他自然是活校,而因為知識和技術的一般進步,他的成就駸駸乎駕活校的高郵王氏父子而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