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內科病症篇
(一)感冒
【概述】感冒俗稱傷風,是感觸風邪或時行病毒,引起肺衛功能失調,出現鼻塞,流涕,噴嚏,頭痛,惡寒發熱,全身不適等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外感病。
【取穴】主穴:肺、內鼻、氣管、腎上腺。
配穴:風熱取耳尖、屏尖、腎上腺放血;風寒加氣管;暑濕證加脾、胃、大腸;全身酸痛加肝、脾、口;咳嗽加氣管、支氣管、對屏尖;前頭痛加額;偏頭痛加枕;頭頂痛加頂;頭暈加枕、外耳;食欲不佳、便秘加胃、大腸。
【操作】貼壓法、刺血法。中強刺激。
壓籽:選穴3~5穴,壓籽後按壓數秒鍾,每日自行按壓3~4次,每次1~3分鍾,5日換1次穴,兩耳輪替。
刺血:風熱患者取耳尖、屏尖、腎上腺,三棱針放血,出血2~4滴,兩耳交替輪用,每3天1次。
【專家提示】耳穴對感冒還有預防作用,可選肺、脾、氣管、腎上腺等穴,用貼壓法以增強免疫力。
(二)胃炎
【概述】胃炎是指胃黏膜炎性病變,發病率在消化係統疾病中居首位。臨床上以上腹飽脹悶痛、消化不良為主要症狀。分急、慢性胃炎兩種。急性胃炎致病原因很多,但臨床上共同表現為上腹不適、疼痛、食欲減退、惡心、嘔吐等消化不良症狀。慢性胃炎可分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肥厚性胃炎。多數患者無明顯臨床症狀,少數患者表現為上腹脹滿、隱隱作痛、食欲不振、惡心、噯氣等消化不良症狀。少數萎縮胃炎患者可伴有全身症狀,如舌炎、貧血、反甲、消瘦等。
中醫認為本病多由外邪、飲食、情誌所傷,“胃脘痛”、“嘔吐”等病證中可見類似的論述。
【取穴】急性胃炎:胃、大腸、小腸、神門、交感。慢性胃炎:主穴:胃、脾、神門。
配穴:淺纖胃炎加交感;萎縮性胃炎加胰膽、內分泌;肝胃不和型加肝、三焦、艇中;泄瀉加大腸、小腸;惡心嘔吐加賁門。
【操作】貼壓法。中弱刺激。壓籽:選穴3~5穴,壓籽後按壓數秒鍾,每日自行按壓3?4次,每次1~3分鍾,5日換1次穴,兩耳輪替。
【專家提示】注意保持心情愉快,飲食適當,以免失節。
(三)胃、十二指腸潰瘍
【概述】胃、十二指腸潰瘍是指僅見於胃腸道與胃液接觸部位的慢性潰瘍。多發生於青壯年。臨床上表現為慢性病程,周期性發作(常與季節變化、精神因素、飲食不當、長期服用致潰瘍的藥物如阿司匹林等有關),節律性疼痛及消化不良等症狀。在中醫學“胃脘痛”、“吞酸”等病證中可見類似的論述。中醫多分為肝胃鬱熱、脾胃陽虛兩證。
【取穴】主穴:胃、脾、肝、神門、交感。
配穴:反酸者,去胃加內分泌;十二指腸潰瘍加十二指腸;大便溏薄加小腸;胸脅痛加腹。
【操作】貼壓法。中刺激。
壓籽:選穴3~5穴,壓籽後按壓數秒鍾,每閂自行按壓3~4次,每次1~3分鍾,5日換1次穴,兩耳輪替。疼痛劇烈時強刺激。
【專家提示】注意保持心情愉快,飲食適當,以免失節。
(四)慢性膽囊炎
【概述】慢性膽囊炎是以各種原因導致膽囊部位反複發生慢性炎症為主的一種病症。臨床表現常不典型,多數患者有膽絞痛病史,或出現厭油膩食物、腹脹、噯氣等消化道症狀,右上腹部和右肩背部隱痛。在中醫學“脅痛”、“腹脹”、“噯氣”、“痞滿”等病證中可見類似的論述。
【取穴】主穴:胰膽、肝、交感、三焦、神門。
配穴:右肩背痛加胸;惡心嘔吐加食管、枕;納差腹脹加脾、胃。
【操作】貼壓法。中刺激。
壓籽:選穴3~5穴,壓籽後按壓數秒鍾,每日自行按壓3~4次,每次1~3分鍾,5日換1次穴,兩耳輪替。
【專家提示】耳針療法排石,以結石直徑在1cm以下者為佳;結石過大者,應考慮手術等其他療法。
(五)慢性胰腺炎
【概述】慢性胰腺炎指胰腺的反複發作或持續性炎症病變,胰腺腺泡組織逐漸為纖維組織進行性代替,臨床表現為上腹痛,常發射到背部,飲酒飽食可誘發。在中醫學“胃脘痛”等病證中可見類似的論述。
【取穴】主穴:胰膽、肝、脾、十二指腸、內分泌。配穴:交感、神門。
【操作】貼壓法。中刺激。
壓籽:選穴3?5穴,壓籽後按壓數秒鍾,每日自行按壓3?4次,每次1~3分鍾,5日換1次穴,兩耳輪替。
(六)便秘
【概述】便秘是指由於大腸傳導失常,導致大便幹燥、排便困難、數日1次,且伴有腹脹、腹痛、頭暈、噯氣食少、心煩失眠。本病屬中醫學“大便難”、“脾約”等範疇。一般為虛實兩類,與肺、脾、胃、腎等髒腑功能失調有關。
【取穴】主穴:直腸、大腸、肺、便秘點、三焦、皮質下。
配穴:熱秘者加耳尖放血;氣秘者加脾、心;寒凝者加脾、腎。
【操作】實秘:強刺激。壓籽:壓籽後按壓數秒鍾,每日自行按壓5~6次,每次約3~5分鍾,5日換1次穴,兩耳輪替。虛秘:中刺激。壓籽:每日自行按壓3~4次,每次1~3分鍾,每周換1次,兩耳交替使用。
(七)泄瀉
【概述】泄瀉是以排便次數增多,糞質稀薄或完穀不化,甚至瀉出如水樣便為特征的病證。一年四季可發生,但以夏秋兩季較多見。主要由於濕盛與脾胃功能失調所致。
【取穴】主穴:直腸、大腸、神門、枕、交感。
配穴:腸胃不和型加小腸、胃;脾腎陽虛型加脾、腎;熱證取耳尖放血。
【操作】貼壓法、刺血法。中強刺激。
壓籽:壓籽後按壓數秒鍾,每日自行按壓5~7次,每次3~5分鍾,5日換1次穴,兩耳輪替。刺血:熱證患者取耳尖,三棱針放血,出血2~4滴,兩耳交替輪用,每3天1次。
(八)惡心嘔吐
【概述】惡心嘔吐是臨床上常見的症狀,中醫認為外邪、飲食、情誌、髒腑虛弱,都可引起惡心嘔吐。
【取穴】主穴:胃、肝、交感、枕。
配穴:脾、賁門、皮質下、神門;伴有風寒表證加取肺、輪1~輪4;暑濕加三焦、大腸;食積納呆加小腸、胰膽。
【操作】貼壓法。中刺激。
壓籽:壓籽後按壓數秒鍾,每日自行按壓5~7次,每次3-5分鍾,5日換1次穴,兩耳輪替。
(九)呃逆
【概述】呃逆是指胃氣上逆動膈,氣逆上衝,吼間呃呃連聲,聲短而頻,不能自止為主要表現的病證。俗稱“打呃”。
【取穴】主穴:耳中、神門、耳迷根、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