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我的一家(2 / 3)

由於他的勤奮工作,鑽研科技,經常深入田間地點和農民打交道,改造土壤,增加生產,深受農民及領導歡迎,他自己也和餘江的土地、餘江的農民結下了不解之緣。盡管形勢變化,社會動蕩,他安心理得,度過無數風險。綺雲在餘江,無論領導、同事還是農民,都盛讚紹榮做人好,工作很出色,這給我們莫大的安慰。“四人幫”倒台不久,紹榮便被批準參加了中國共產黨,參加了縣政協,後來成為中共模範黨員,江西省政協積極分子。紹榮熱愛農業專業,不辭勞怨,下鄉搞點,重點放在改進綠肥改良土壤,進行農業增產科學研究,曆年不斷增產,譽滿全省,先後被縣區省評為先進工作者、勞動模範,並獲得了國務院特殊津貼。他先後寫了幾百萬字的農業專著,刊登在本省及全國性的農業雜誌上,他從本地農業生產實際出發,引用國內外資料撰寫發表的農業論著,先後獲得多次省部獎譽。他現是農業推廣研究員、江西省有特殊貢獻的農業專家。《鷹潭市土壤誌》也是他負責編印出發的。他還參與到江西省土壤的編寫工作。我1994年到過餘江,聽得上上下下對他的稱譽,真感到無上安慰。由於他的影響,他的兩個女婿,在農業專業工作上也做出了成績,而且也有專著獲獎。特別是他的長子思健,從北京農業大學畢業後由唐山農科所調回鷹潭,父子兩人合力繼續進行農業科學專項研究,現已有一些論文獲得獎譽,思健2002年還參加了北京青年農業科學家會議,宣講獲獎的論文。不僅此也,思健的愛人李淑玲也到鷹潭農科所,共同在一起搞農業科學,全家盡是農業科學工作者,雲蒸霞蔚,瞻望前途,真是無限光芒!

附錄:紹榮1995年11月28日寄來的報紙:《蹲點示範把科學技術送給千萬家》(摘要)

陳紹榮1958年畢業於江西農學院,一直在餘江農業生產第一線從事農業推廣工作。37年,23年下鄉蹲點,深入村組與當地幹部農民一道推廣科技,搞示範基地,幫助農民擺脫貧困走上科技致富路,深受歡迎,獲得科技進步獎十三項(省二等獎4項,廳市一等獎2項,廳市級二、三等獎7項,獲市勞模、省政協為四化服務先進委員、省科技扶貧先進工作者,省有突出貢獻專業技術人員光榮稱號。

(一)植根在農村,1959年潢溪搞點,水稻畝產增二百多公斤,總產量增一萬多公斤(霞福生產隊)。1960年在平定等地用磷肥培育綠肥,1961年全縣普及,1962年春,農業部在餘江開南方綠肥高產現場會。1976-1977年蘭田雜交晚稻示範基點,總產增25萬公斤,結束“晚稻是草”……1995年立體種養結合模式,四年中,村農民收入由580元增至1350元。

(二)技術推廣是創造性勞動。六十年代《土壤學報》發表以磷增氮;九十年代在《土壤學報》發表《江西紅砂岩發育的土壤的特性及其分類》,發表……論文在《土壤》《農村科技》上發表改造紅壤組裝四良《良田、良製、良種、良法》綜合治理改良技術,許多論著在《江西農業學報》《紅壤生態研究》《江西農業》上發表。論文77篇(學報級6,通報級19)……

4千錘百煉成鋼,贏得桃李芬芳

——辛勤耕耘教壇盛名的優秀教師紹棠

紹棠的青春是在舉國動蕩的年代度過的,在上學及就業的問題上遠不如他哥紹榮的一帆風順,而是經過無數的挫折,由於自我奮鬥,戰勝困難,脫穎而出。現在已是重點中學骨幹高級教師、贛州市民革副主委、市人大常委,而且是市區優秀教師、優秀人民代表、優秀民革黨員。桃李春風遍贛南,成為贛州市的知名人士,正是“寶劍鋒從磨礪出”。

紹棠在孩提時,就曾入浙江省保育院,餐餐吃南瓜飯,過著孤童生活。由於他的稟賦聰慧,性格堅強,在逆境中能自我掙紮、奮鬥。斷斷續續的學習,終於依靠自己的勤奮,在高中畢業後,贏得了高考高分,滿以為可以進入清華、北大,卻為新創的贛南師院挖來,作為班骨幹。他開始還以為會去北京進中國計量學院,由於地區文教處和贛南師院領導一再與我洽商,我在無可奈何之餘,隻有以父親的威嚴製止了他的行動。好在總算是大學本科數學係,就此上了學。及至第四個年頭初,贛南師院改專科,紹棠提前畢業,而且被分發到上猶縣教育局教研室,這當然是對我的打擊,也是對紹棠青年時代的一個打擊。盡管如此,紹棠還是老老實實地定下心來,勤勤懇懇地教學,因工作出色,被由黃沙中學調教上猶縣中高中畢業班,逐漸成為上猶縣較有名望的教師。在上猶工作十四年後紹棠調回贛州市,原商調當時的江西冶金學院(今江西理工大學),後被贛州九中挖了去。由於他教的畢業班在高考錄取獲得優秀成績,被調進省重點贛州一中,在這裏,正是他一展身手的時候。一因他已有二十多年的高中教齡,積累了不少的教學經驗,二因他聰慧過人,善於向別人學習,善於吸收國內外的先進教學經驗,用以提高教學質量。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他的努力沒白花,教學質量相當高,學生愛聽他的教誨,認為是春風化雨,深受教益;家長稱譽,因為他教書有益子女上進;學校領導則認為他帶的班尖子多,進入高校人數多,為校爭了光。紹棠擔任班主任、數學教師的班級宣方同學1995年獲得江西省文科狀元,1992年和1996年紹棠的學生又獲得贛州地區文科狀元。不少文化補習學校和市職工中學都慕名爭聘業餘兼課;不少單位邀請他抽出時間為子女輔導功課。通過他的教學輔導,也獲良好效應,因而紛至遝來。1990年,民革與民盟合辦的中山補習學校瀕於關門,他受民革委托,接下來獨辦,辛勞經營,很快就有起色,現已發展為贛州市中山成人高級中學,效果極為顯著,獲得較好聲譽。收費之低,學生之多,升學就業率之高,冠於全市各類補習學校,而且獲得省政協視察組的好評,獲民革中央表彰,地市報章曾多次專訪發表報道。受他教益的學生遍布國內外,春風桃李,在學校的教師中已傳下兩代、三代。逢年過節,我就見到不少的已經升學就業的學生來到他家看望他,流露著對教師的深情感念。

他1989年加入民革,在黨的統一戰線工作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不久便被選入市委,現在是民革市委會副主委,擔負著民革市委會的領導工作。1990年被贛州市選為人大代表,便積極投入議政參政工作。他很關心人民群眾,常接近人民群眾,為群眾排難解紛,急群眾之所急,將查訪結果為學校單位、居民房舍糾紛及時反映研究獲得合理解決,特別是在教師地位待遇及住房與醫療工作改進問題各方麵上反映並提出意見,大多得到了解決,贏得了群眾的信任,稱他是個好代表。1993年第二次又繼續當選了人大代表,並且進入市人大常務委員會。他為改進市政、繁榮經濟、保護修整名勝古跡創建開拓旅遊基地提出不少方案,多被市府采納。當然,他在民革、在人大常委會都是兼職工作,他以過人的精力、甘為孺子牛的精神孜孜不倦地為群眾服務,辦實事,真令我感歎。以後,紹棠又連續幾屆被聘為贛州市政協委員、市政協常務委員會委員,參加了政協的參政議政工作。想我過去也曾參加社會活動,有時也很活躍,但是比起他來,自認於其後,望塵莫及。他是我最小的兒子,現在正當壯年,精力旺盛,意誌堅強。我深信他會繼續前進,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