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後記 從這兒出發(1 / 1)

一生酷愛文學,但文學使我物質貧窮;一生酷愛文學,文學又使我精神富有。一生沒離開戶縣,戶縣給了我一切;一生沒離開戶縣,戶縣又濃烈了我的鄉情。一生的愛在目光中有點發現,有點遊移,但達到天長地久的愛,隻是伴我的妻。文學是苦難人生的潤滑劑,戶縣是我情感迸發的觸點,妻是我情感的依托,我由此而大膽出發。文學的動力源於性,這話我信。當年我隻有一間半土房,妻沒有嫌棄;我又黑又醜,妻沒有嫌棄。妻堅定地與我結合,我活著應該對得起妻,對得起她的“果實”(女兒一家、兒子一家)們,讓她趾高氣揚的活著,讓他們幸福著、驕傲著,成熟著、成長著。

正因為文學,我結識了不少文學老前輩、好老師,是他們一步步扶持,一步步指導,才有了今天“草籽”般的收獲。其中陳忠實老師的耳提麵命,賈平凹老師的多次教誨,王世雄老師的支持後學,何群倉、楊濤等老師的不吝賜教,西安市水務局副局長劉博先生的多次鼓勵,都是我成功的主因。黨永庵老師、渭水老師在百忙中欣然作序,何群倉老師題寫書名,大學生喬旭姣、鍾小妮的評論,張思敬、楊萬善、魯乾義、王濟民、杜德民、籍成文、沈平等老師為我的歌詞譜曲,崔萬善同誌在百忙中打、校曲譜,劉知貴、張瑩的封麵作品,都應以至真至誠感謝他們。

戶縣宣傳、文化部門的領導張閱農、韓兆斌、趙豐、陳煒、孫虎、劉敬鵬、詹彥彬、嚴庚勳等領導和同誌們給予了不少的鼓勵和支持,在此一並致謝。勇者不能停步,智者應學會前進。我將從這兒出發,從戶縣出發,走向更廣闊的文學天地,這是我編此集的初衷,不知能達到目的否?

淺議歌詞的創作

2011年4月19日於樵隱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