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古代詩歌的節奏形式(3)(2 / 3)

由上述可知,詩的節式本身具有構成音頓節奏的功能;它包含了句式所造成的音頓節奏,但比後者更豐富,因而也更強烈、更和諧。節式的上述功能,不單枟詩經枠的詩節具有,其他古代詩體的詩節也具有,新詩中許多詩節(不是所有詩節)也具有。

現在論枟詩經枠的節式。先略論枟詩經枠的節式與音樂的關係。枟詩經枠本是歌詩,它的詩節的劃分必然受音樂的製約。枟詩經枠的詩節本來叫“章”,“章”便是音樂術語,指樂曲上的一個段落,這說明枟詩經枠的詩節是歌唱和演奏中的一個個段落。在歌唱和演奏中,大約由於同一樂曲的反複演奏,或者為了便於記憶,枟詩經枠章節中的詩句常常是大體相同的,這就形成了重章疊句的特點。枟詩經枠中的枟國風枠和枟小雅枠中近似枟國風枠的部分尤其如此,對此上文已有論述。

枟詩經枠中詩節的劃分,也有出於韻的要求的,即一節詩常常是用同一種韻腳。但枟詩經枠中也有不少詩節並非一韻到底,而是換韻。所以,以同一韻腳來劃分詩節在枟詩經枠中還不是主要的原則。

詩節的劃分當然還有內容上的要求,即一節詩總是一個相對完整的意思。這是漢語各種詩體在詩節劃分上的一個共同要求,但也有例外:某些新詩也像西語詩歌那樣,在意義上有跨節的現象。在枟詩經枠節式的劃分中,這一要求與上述音樂上分章的要求是統一的,即與樂曲上的一章相應的歌詞,在意思上總是相對完整的。

次論枟詩經枠節式的分類。有兩種分類:一種依據是否用同一句式而分為齊言節式和雜言節式。以音數相同的句式構成的節式,是齊言節式。如上文枟秦風· 蒹葭枠首節,八句中七句四言,一句五言,基本上是齊言節式。又如:

桃之夭天,灼灼其華。

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這是枟周南· 桃夭枠的首節,是完整的齊言節式。其餘兩節的節式與這節完全相同。

齊言節式的主要特點,是反複的句式具有很強的等時性,因而詩節的節奏性要比雜言詩節的節奏性強。試比較:

祈父!

亶不聰。

胡轉予於恤?

有母之屍饔!

這是枟小雅· 祈父枠中的一節。句式的言數和頓數各不相同,讀起來節奏性顯然不如前例強。

枟詩經枠中絕大多數齊言節式是由四言句式組成的。非四言的齊言節式很少。可以找到幾節五言節式。如:

虞芮質厥成,

文王厥蹶生。

予曰有疏附,

予曰有先後。

予曰有奔奏,

於曰有禦侮。———枟大雅· 綿枠

或燕燕居息,

或盡瘁事國。

或息偃在床,

或不已於行。———枟小雅· 北山枠

順便說,兩例雖然都是五言詩節,其節式其實不同,因為各自包含的五言句式不同:前例的五言句式是“二二一”(也可以為“二三”),後例是“一二二”。因此各自的節奏感不同,我們讀起來很容易感覺到。

枟詩經枠中齊言節式在枟小雅枠、枟大雅枠和枟頌枠中較多,在枟國風枠中相對少一些;枟國風枠中的雜言節式則相對多一些。

枟詩經枠中的雜言節式有一個特點,就是絕大多數呈現一定的對稱性,不對稱的雜言節式很少。

對稱性雜言節式又分兩種情況:一種是節內對稱;另一種是節間對稱。節內對稱的如枟豳風· 七月枠首節:

七月流火,

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發,

二之日栗烈。

無衣無褐,

何以卒歲?

三之日於耜,

四之日舉趾。

同我婦子,

饁彼南畝,

田畯至喜。

第一、二句與第五、六句對稱,第三、四句與第七、八句對稱。枟詩經枠中節內對稱的雜言詩節很少。

枟詩經枠中節間對稱的雜言詩節較多。節間對稱的詩節不可能是單個的詩節,而必須是兩個以上的詩節。如枟邶風· 式微枠一詩:

式微,

式微,

胡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