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節 兒童心肺複蘇(2 / 2)

(3) 尿鈉測定:腎前性急性腎衰竭尿鈉<10 mmol/L;腎性急性腎衰竭尿鈉>10 mmol/L。

(4) 尿肌酐和尿素氮測定:腎前性急性腎衰竭尿肌酐排泄量<1 g/d,尿素氮排泄量<10 g/d。

2.尿生化檢查電解質濃度變化,肌酐、尿素氮較正常值升高。

3.腎影像學檢查采用腹平片、超聲波檢查、腎盂造影、放射性核素檢查、腎血管造影和CT、磁共振等。

【治療要點】去除病因,積極治療原發病,減輕症狀,改善腎功能,防止並發症的發生。

1.少尿期治療

(1) 去除病因和治療原發病:及時糾正全身循環血流動力學障礙,嚴格掌握腎毒性抗生素的用藥指征,密切監測尿量和腎功能變化等。

(2) 飲食和營養:選擇高糖、低蛋白、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盡可能供給足夠的能量。

(3) 控製水鈉攝入:堅持“量入為出”的原則,嚴格限製水、鈉攝入。每日液體量約為尿量+顯性失水+不顯性失水內生水。

(4) 糾正代謝性酸中毒:改善血流量,降低組織分解代謝,控製感染是糾正代謝性酸中毒的重要綜合性措施。

(5) 糾正電解質紊亂:包括高鉀血症、低鈉血症、低鈣血症和高磷血症的處理。

(6) 透析治療:凡保守治療無效者,均應盡早進行透析。透析是搶救ARF最有效的措施。兒童,尤其是嬰幼兒以腹膜透析為常見。

2.利尿期治療監測尿量、電解質和血壓變化,及時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當血漿肌酐接近正常水平時,應增加飲食中蛋白質的攝入量。

3.恢複期治療腎功能日趨恢複正常,應注意休息和加強營養,防止感染。

【護理診斷/合作性問題】

1.體液過多與腎小球的濾過率降低有關。

2.營養失調:低於機體需要量與攝入不足及丟失過多有關。

3.有感染的危險與免疫力低下有關。

4.恐懼與腎功能急劇惡化、病情危重有關。

【護理措施】

1.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注意體溫、脈搏、呼吸、心率、節律、血壓、尿量、尿常規、腎功能等的變化。

2.維持體液平衡準確記錄24小時出入水量,根據病情控製液體的入量,每日定時測體重以了解水腫有無加重。

3.保證患兒休息應臥床休息,臥床時間視病情而定。

4.保證營養供給少尿期限製水、鹽及蛋白質的攝入量,供給足夠的能量,減少組織及蛋白質的分解;不能進食者靜脈補充營養。透析治療時因丟失大量蛋白質,所以不需要限製蛋白質的攝入。

5.預防感染感染是少尿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常見感染部位為呼吸道、泌尿道、皮膚,應采取措施,防止感染的發生。

6.心理支持根據患兒的心理特點采用相應的對策,與家長及患兒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耐心向患兒及家長解釋有關問題,給予支持,積極配合治療。

7.健康教育向患兒和家長介紹急性腎衰竭各期護理知識,如飲食管理、預防感染的措施、透析的目的,必要性等。避免使用對腎髒有損害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