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節 兒童心肺複蘇(1 / 2)

急性腎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是指由於腎髒自身和(或)腎外各種原因引起的腎功能在短期內急劇下降或喪失的臨床綜合征,患兒體內代謝產物堆積,出現氮質血症、水及電解質紊亂和代謝性酸中毒等症狀。是兒科較為常見的危急重症。

【病因和發病機製】

1.腎前性腎衰竭指任何原因引起有效血循環量急劇降低,致使腎血流量不足、腎小球濾過率(GFR)顯著降低所導致的急性腎衰竭。

常見原因包括:嘔吐、腹瀉和胃腸減壓等胃腸道液體大量丟失、大麵積燒傷、大手術或創傷、大出血等引起的絕對血容量不足;休克、嚴重低蛋白血症、心源性休克、嚴重心律失常、心包壓塞和心力衰竭等引起的相對血容量不足。

2.腎實質性腎衰竭亦稱為腎性腎衰竭,指各種腎實質病變所致的腎衰竭,或由於腎前性腎衰竭未能及時去除病因、病情進一步發展所致。常見原因包括:急性腎小管壞死、急性腎小球腎炎、急性間質性腎炎、腎血管病變以及慢性腎病疾患在某些誘因刺激下腎功能急劇衰退。

3.腎後性腎衰竭指各種原因所致的泌尿道梗阻所致的急性腎衰竭。常見原因包括:腎內、腎外、尿路內、尿路外。如輸尿管腎盂連接處狹窄、腎結石、腫瘤壓迫、血塊堵塞等。

【分型】

1.少尿型急性腎衰竭伴少尿或無尿表現者稱為少尿型。

2.非少尿型指血尿素氮、血肌酐迅速升高,肌酐清除率迅速降低,而不伴有少尿或無尿表現。大多病情較輕,預後較好。

【臨床表現】

1.少尿期一般持續1~2周,長者可達4~6周,持續時間越長,腎損害越重。

(1) 水鈉瀦留:患兒可表現為全身水腫、高血壓、肺水腫、腦水腫和心力衰竭,有時因水瀦留可出現稀釋性低鈉血症。

(2) 電解質紊亂:高鉀血症、低鈉血症、低鈣血症、高鎂血症、高磷血症、低氯血症。

(3) 代謝性酸中毒:急性腎衰竭時,腎排酸減少,腎小管酸化功能障礙,使酸性代謝產物積聚於體內造成酸中毒。表現為惡心、嘔吐、疲乏、嗜睡、呼吸深快、食欲差甚至昏迷、血pH降低。

(4) 尿毒症:因腎排泄障礙使各種毒性物質在體內積聚所致。可出現全身各係統中毒症狀。其嚴重程度與血中尿素氮及肌酐增高的濃度相一致。

(5) 感染:感染是急性腎衰竭最常見的並發症,以呼吸道和尿路感染多見。致病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革蘭陰性杆菌最多見。

2.利尿期當急性腎衰竭患兒尿量逐漸增多,全身水腫減輕,24小時尿量達250 ml/m2以上時,即為利尿期。一般持續1~2周(長者可達1個月)。由於大量排尿,出現脫水、低鈉和低鉀血症。

3.恢複期利尿後,腎功能改善,尿量恢複正常,血尿素氮和肌酐逐漸恢複正常,而腎濃縮功能需要數月才能恢複正常,少數患兒遺留下不可逆性的腎功能損害。表現為虛弱無力、消瘦、營養不良、貧血、免疫功能低下。

【輔助檢查】

1.尿液檢查

(1) 尿比重和尿滲透壓:腎前性急性腎衰竭尿比重>1.018,尿滲透壓>500 mOsm/kg;腎性急性腎衰竭尿比重<1.010,尿滲透壓<350 mOsm/kg。

(2) 尿沉渣鏡檢:腎前性急性腎衰竭尿沉渣鏡檢可正常或見透明管型、細顆粒管型、白細胞;腎性急性腎衰竭常有腎小管細胞管型、棕色粗顆粒管型和紅細胞管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