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誦律。諸比丘廢學毗尼。便誦讀修多羅阿毗曇。世尊種種嗬責已讚歎毗尼。多有長老比丘。就優波離學律。佛告比丘。有十種法住世令正法疾滅。有比丘無欲鈍根。雖誦句義不能正受。又不解了。不能令受者有恭敬威儀。乃至不樂阿練若法。又不隨法教。不敬上座。無威儀者令後生不學毗尼。致令放逸失諸善法。好作文頌莊嚴章句樂世法故。正法疾滅甚可怖畏。諸比丘應如是知。善見毗婆沙雲。佛語阿難。我滅度後有五種法令法久住一毗尼者是汝大師。二下至五人持律在世。三若有中國十人邊地五人如法受戒。四乃至二十人出罪。五以律師持律故佛法住世五千年。薩婆多論雲。毗尼有四義餘經所無。一是佛法平地萬善由之生長。二一切佛弟子皆依戒住。一切眾生由戒而有。三趣涅槃之初門。四是佛法瓔珞能莊嚴佛法。具斯四義功強於彼。佛言。有四種廣說。若比丘如是語。諸長老我於某村某城。親從佛聞受持此是法。是毗尼是佛所教。若聞彼比丘所說。不應生嫌疑亦不應嗬。

應審定文句已。應尋究修多羅毗尼檢校法律。若聽彼比丘所說。不與修多羅毗尼法律相應。違背於法應語彼比丘汝所說者非佛所說。或是長老不審得佛語。何以故。我尋究修多羅毗尼法律。不與相應違背於法長老不複須誦習。亦莫教餘比丘今應舍棄。若聞彼比丘所說。尋究修多羅。若毗尼法律與共相應者。應語言。長老所說是佛所說審得佛語。何以故。我尋究修多羅毗尼。法律與共相應而不違背。長老應善持誦習。教餘比丘勿令忘失。此是初廣說(第二句從和合僧上座前聞。第三句。從知法毗尼持摩夷三比丘前聞。第四句。從一知法毗尼摩夷比丘所聞。文句違順受舍亦如是)。

是謂四廣說。是故諸比丘汝等當隨順文句。勿令增減違法毗尼當如是學。佛說如是。諸比丘聞歡喜信樂受持。

老病比丘畜杖絡囊乞羯磨文

大德僧聽。我比丘某甲老病不能無杖絡囊而行。今從僧乞畜杖絡囊。願聽我比丘某甲畜杖絡囊。慈湣故(如是三說)。

僧與老病比丘畜杖絡囊羯磨法

大德僧聽。比丘某甲老病。不能無杖絡囊而行。今從僧乞畜杖絡囊。若僧時到僧忍。聽比丘某甲畜杖絡囊。白如是。大德僧聽。比丘某甲老病不能無杖絡囊而行。今從僧乞畜杖絡囊。僧今聽此比丘畜杖絡囊。誰諸長老忍。僧聽比丘某甲畜杖絡囊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聽比丘某甲畜杖絡囊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右道宣比丘以唐貞觀中遊諸律肆。博求異訣但見誦文。信語部秩成宗及至討論赴要。曾未機正乃顧命筆墨依宗本撰次。雖不窮源究末。庶得決事行用。願以塵露山海照於萬代。誌之所及乃亦遠矣。

十誦律受三十九夜羯磨文

大德僧聽。某甲諸比丘受三十九夜僧事。故出界是處安居自恣。若僧時到僧忍聽。某甲某甲諸比丘受三十九夜僧事。故出界是處安居自恣。白如是大德僧聽。某甲某甲諸比丘受三十九夜僧事。故出界是處安居自恣。誰諸長老忍。某甲某甲諸比丘受三十九夜僧事。故出界是處安居自恣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聽。某甲某甲諸比丘受三十九夜僧事。故出界是處安居自恣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十誦律受殘夜法(若比丘受七夜未盡而還事未竟。佛言。聽受殘夜去)

我受七夜法若幹夜。在受彼出(一說)。

僧祇律二十七事訖羯磨文(若為塔事為僧事應作。求聽羯磨)

大德僧聽。某甲比丘於此處雨安居。若僧時到僧某甲比丘於此處雨安居為塔事僧事。出界行還此處住。諸大德聽。某甲比丘為塔事僧事。出界行還此處安居。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如是去者要有所得。如是訖夜還。凡諸部律受日又各不同。後來諸師用事者。各執一部不用餘部。此亦是一家。今詳此諸部律文。及以前互用皆得。所以然者。如其定知前事。須一夜即用十誦受一夜法。乃至七夜亦如是。或須三十九夜。亦用十誦羯磨受法。若須七日十五日一月日。即用四分律文受日法。若不定如前事幾日當了。即用僧祇律文受日法。後有人不解即誦四分羯磨文。為他受僧祇事了。不誦三十九夜此皆非法不成。何以知。羯磨文中牒事各各不同。故知不成也。今畏諸人。謬用總抄諸部律。正羯磨文呈簡諸賢。任見作法隨事所用也。

大德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爾許比丘集結小界。白如是。

大德僧聽。爾許比丘集結小界。誰諸長老忍。爾許比丘集結小界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爾許比丘集結小界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若解隻改結字作解字喚諸文。如前小界自恣團座。

大德僧聽。若僧時到僧忍聽。諸比丘坐處已滿。齊如是比丘坐處結小界。白如是。

大德僧聽。齊如是比丘坐處僧於中結小界。誰諸長老忍。齊如是比丘坐處結小界者默然。誰不忍者說。僧已忍齊如是比丘坐處結小界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