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描寫了一幅世紀末的都市風情畫。對於現實社會“真實”客觀的刻寫和再現,無疑是現實生活的小說版。官場許多“潛規則”的浮現,文化界文人的創作聚會,小市民生活的庸俗和煩瑣,人情世故的你來我往,作為暴發戶的農民企業家,熱衷交際的佛界女尼等等,讓讀者非常全麵地了解到了廢都中豐富而真實的生活形態。

諷刺手法的大量運用增強了作品強烈的社會批判意識、悲劇意味。阮知非的“狗眼”,孟雲房的“一目了然”,撿破爛老頭的歌謠對於世情的揭露,古都文化節的節徽大熊貓,鍾唯賢火化時的排隊,尼姑抹生發水以及墮胎,漂亮的阿蘭精心設計廁所,黃鴻寶老婆喝農藥等等細節描寫,給人留下意味深長的感歎和憂思。

獨特意象的塑造拓展了小說深刻的意蘊,使作品具有了超前的意識。具體體現在被莊之蝶稱為哲學家的奶牛對城市的感觸,受人陷害告狀不成的撿破爛老頭所編的謠詞對社會風情的概括和揭露,周敏整日在城牆上吹的古代樂器塤,莊之蝶喜歡的哀樂,以及能夠出入於陰陽兩界、人鬼相通的老娘的言語行為無不具有世紀末的悲情意味等等,文中在對現實社會描寫的過程中所穿插的這些內容涵蓋了賈平凹的悲天憫人的文人情懷和對於人類命運的憂患意識。

小說采用的是生活化的原生態語言來展開故事,使人如入廢都,如見廢都中人在吵吵鬧鬧中生活,沉淪,墮落,毀滅。生活化的語言源於對生活的準確把握,自然流暢的生活化語言也顯示了作家駕馭語言的高超能力。

注釋:

⑴⑵李星,孫見喜.賈平凹評傳[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4.142,127.

⑶⒁賴大仁.魂歸何處——賈平凹論[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115,132.

⑷⑺⑻⑼⑽賈平凹.廢都[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20,100,101,182,250.

⑸賈平凹,謝有順.賈平凹謝有順對話錄[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3.217.

⑹楊光祖.賈平凹研究資料[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6.417.

⑾⑿⒂雷達.賈平凹研究資料[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6.248,252,248.

⒀肖夏林.<;廢都>;廢誰[M].北京,學苑出版社.1993.33.

“靈魂工程師”的感情世界——李天芳、曉雷及其《月亮的環形山》

李天芳,陝西西安人。1963年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中文係。曆任陝西延安師範、延安中學教師,延安地區創作室創作幹部,《延河》月刊社編輯,陝西作家協會專業作家,文學創作一級。西安市文聯副主席,陝西省文聯副主席,陝西省人民代表大會第六屆代表,陝西婦女文化研究會會長,陝西師範大學兼職教授。1964年開始發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現為中國作協全國委員。著有中短篇小說集《愛的未知數》、《偶然》,散文小說集《秘密》,散文集《李天芳散文選》、《種一片太陽花》、《綠酒杯》、《李天芳作品精選》、《南飛雁》、《山連著山》,以及長篇小說《月亮的環形山》(合作)等。長篇小說《月亮的環形山》獲陝西省首屆“雙五”文學獎,散文《打碗碗花》、《延安橋》、《奶媽》分別獲1983年、1987年《散文》和1986年《雨花》一等獎,《種一片太陽花》獲1988年開拓者獎、《先生朱寶昌》獲首屆中華文學選刊大獎。

《月亮的環形山》是陝西迄今為止唯一的一部描寫教師生活的長篇,也是整個當代文壇為數不多的反映十七年時期知識分子生活的一部力作。這部自傳體的作品是作者陝北生活第一階段的全麵總結,是小城教育界全景的展示,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文化大革命前夜,中國知識界在一定規模上的曝光,同時,它也是作者二十多年藝術成就的集大成。天芳以她從容的、精耕細作的文詞,沉勁的筆力,初次顯示出她在牽引多重線索,組織大塊結構,駕禦宏偉篇章方麵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