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理即者眾生在於生死之事道理恒自即是涅槃知名識字故雲名字乃是識知色心依正本具三千三諦名字依此三千三諦之解而起三千三觀之行名為觀行如鍮比金若瓜比瓠猶火先煗涉海初平二物相類名為相似少分而證名為分證若約所證名為分真究盡終竟名為究竟此六即位出自一家起信論中已有三即謂相似覺隨分覺究竟覺餘之三即經論必雲然六即義亦通三教若論圓位六即亦足何須更列四十二位良以分真之位長故故須借別分其品秩又六即通事理五十二位別在事又五十二位名多而且局局在十信已去六即名少而且通通於五品已還。
【科】約修行位次從淺至深故名為六約所顯理體位位不二故名為即。
三約修下釋名理即雖然未涉於修全性起修例如修雖具九之義故雲約修名為六也。
【科】是故深識六字不生上慢委明即字不生自屈可歸可依思之擇之。
四是故下誡勸。
【科】略明圓教位竟。
三略明下結。
【科】然依上四教修行時各有方便正修謂二十五方便十乘觀法若教教各明其文稍煩義意雖異名數不別故今總明可以意知。
二然下明行人依教修行文分二初總示如上四教但是如來說四教法行人依教既乃開解然必依解以立其行解行成已乃入聖階所以今明四教行法四種三昧二十五法十境十乘雖通四教然今文錄一依止觀正是法華圓頓玅行然今文略不引十境及四三昧四三昧者常坐常行半行半坐非行非坐言十境者一陰入二煩惱三病患四業相五魔事六禪定七諸見八上慢九二乘十菩薩陰入現前是故初觀餘九待發乃可觀之若無十境乘則無體若無十法名壞驢車無四三昧不辨行儀無其方便正行難立故以二十五法方便一心止觀觀於十境於四三昧行儀之中或作觀心是不可思議玅境用乃至或為離法愛用故至初住開佛知見乘此大車遊方至極止觀明靜前代未聞豈徒然哉良在茲矣今人隻謂捨惡取空名大乘者此空尚乃不出六十二見稠林何能動出生死患累設以為乘但是禿空殊無法門莊嚴具度乘邪見乘入險惡道是則指火宅為寶渚必為所焚以煩惱為能乘義須傾覆習大乘者自量己心如何合於法華大車是故一家所立解行不同世間誦文法師闇證禪師故南山雲唯有南嶽及以天台雙弘定慧豈是諂附而虗授哉餘如大部補注所示。
【科】言二十五方便者束為五科一具五緣二訶五欲三棄五葢四調五事五行五法。
二言下別釋分二初方便為三初分科。
言二十五方便者方便名善巧善巧調停令入正修故四教方便各有近遠且如圓教假名五品觀行等位去真猶遙名遠方便六根清淨相似鄰真名近方便今於五品之前假名位中又論遠近二十五法為遠方便十種境界為近方便陰等十境若觀若發入品非遙故名為近二十五法去真遙故故名為遠。
【科】初明五緣者一持戒清淨如經中說依因此戒得生諸禪定及滅苦智慧是故比丘應持淨戒有在家出家大小乘不同。
二解釋分五初具五緣緣謂緣藉又名助緣此之五法能助行人行人藉之而修道故文自分五初持戒清淨菩薩戒疏引大論雲梵音屍羅秦言性善亦雲清涼亦雲波羅提木叉此飜保得解脫又雲淨命亦雲成就威儀亦雲防非止惡又是約義訓義勒義禁義南山四分疏雲戒是警義警策三業遠離緣非古來所傳防非止惡以解於戒然戒通善惡諸經論中多從善戒約義得名如智論雲此雲性善此從體說心論善生雲別解脫及調伏等此從心說如諸論中作無作戒此從業說。
言清涼等此從喻說以戒自觀說是戒經此從教說但偏善行不通惡性止得通解戒為禁也若解善戒善法禁惡若解惡戒惡法禁善此釋戒名名下論體有大有小大乘或以心性及性無作假色小乘或色如多論或心如僧祇或非色非心如成論依體有而止作持犯具在諸文非易可解止觀輔行玄籤句記舉大綱耳其中或有關涉難見亦如大部補注中示一家學者若能深達大小毗尼乃可聽尋定慧之法三學備焉為師可矣。
如經中說遺教經也在家戒者五八戒也八戒於五更加第六不坐高廣大牀第七不著華鬘衣第八不往視聽歌舞。
出家戒者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也。
小乘戒者即向所列在家出家戒也。
大乘戒者如梵網戒也在家出家婬男婬女及鬼神等悉得受之若佛未出輪王化人亦有戒法所謂身三口四及不飲酒八種之戒又雲十善是屍羅酒防意地即十善中後三意業數異義同此名舊戒亦名性戒以不待佛製性自是善是惡故也佛若出世凡所製戒乃名客戒應知佛未出時非獨有舊戒亦有定慧如諸凡夫坐得四禪及以八定即舊定也如外道輩執著諸見六十二等即舊慧也若佛所製亦有客定如根本淨禪觀練熏修諸深禪等亦有客慧如四諦等若準釋論有十種戒則通大小一不缺戒即四重也二不破戒十三戒也三不穿戒即波逸提等如是皆名律儀戒也凡夫散心悉能持得四不雜戒即定共也與定相應凡夫入定則能持得出定亦得五隨道戒即道共也見真諦道其惑亡故六無著戒於思惟惑無所染故此二共成空觀持戒七智讚戒出假利物智者讚故八自在戒達法如空無拘撿故此二共成假觀持戒九隨定戒住楞嚴故十具足戒楞嚴定中法具足故此二共成中觀持戒涅槃經有五支十戒五支戒者一具足根本業清淨戒即四重也二前後眷屬餘清淨戒謂偷蘭遮為前眷屬此語因蘭能為重罪前方便故十三僧殘列在重後名後眷屬所言餘者捨墮已下及諸經中所製之戒皆名餘也三非諸惡覺覺清淨戒即是定共離欲散惡戒體是覺離惡覺故四護持正念念清淨戒種種方便令入無漏即四念處道共戒也五回向具足無上道戒即佛菩薩持非諸下凡也言十戒者一禁戒二清淨戒三善戒四不缺戒五不折戒六大乘戒七不退戒八隨順戒九畢竟戒十具足戒論取缺壞不任故對根本經取微有缺損故對不雜五支十戒與論十戒和會同異具在釋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