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元真人曰:定中運水火於目也。
六通國師曰:龍虎太丹有三焉:其一則以其津液一咽而為虎,氣一咽而為龍,氣入於精海,上於泥丸,下心之火以燒之,拽脾之土以蓋之,是為四神之丹,又名二氣龍虎丹、小還丹、白金丹。可以補下元壯氣海矣。其二咽之送至於臍之下,精海水麵之上,丸如彈子者三過,縱心火燒之,用脾土蓋之,凡一丸用三龍、三虎、三火、三土,其十二過,應於十二時,九丸應於九州,是為一百八十之數也。其三如前定息,目內一閃,自有津出如冰雪然,入於其口,初從口之角而下者,想之為虎焉;復於定中閃其目,則火星撒下,想之為龍焉。故龍從火出,虎從水生矣。五藏交者,先令虎在於口,而後發火龍,何謂也下火吞從其左而下,至於脾,化而為龍,從肝之右出,入其左,而下至於脾,右繞三匝,是為耕其脾也。下水從其右吞之,至於肺,化而為虎,從脾之左出,入其右而下,至於脾之右,一匝種在脾土,是為往來不離土者也。
永元真人曰:目之五輪有王火、王水焉,惟水難得。故先閃其水,下入於口,然後閃下其火,而入於肝。肝,木也,其色青,故日青龍焉。水入於肺。肺,金也,其色白,故曰白虎焉。龍從左,而下至於肝,穿肝而右出,復來入於左,虎從右,而下至於肺,穿肺左而出,復來入於右。此所謂五藏氣交者也。
光辯天師曰:青龍者,晝先下焉;白虎者,夜後行焉。青龍屬於陽,晝有二十四度;白虎屬於陰,夜有三十六度,於是晝行四十六,夜行四十九,耕種於脾之上,而生黃芽。黃芽者,命之根也。
永元真人曰:吾之身象鼎焉。以左足壓其右足,以左右手按其身,復虛如鼎三足焉。凝結其心血以蓋之,於是想之而成嬰兒。如吾之形,其初若雀之卵,首目手足皆具,漸漸長大,跪坐於精海之內,左右手交差背肩,仰麵大用口二時,取脾之上所生黃芽,以為聖胎之食焉。
光辯天師曰:聖胎者,不自外求,想其腎出精氣,入於血海,凝結而成者也。
六通國師曰:煉聖者有法焉。想其左腎以為日,而出白氣;右腎以為月,而出赤氣。於是白氣入於精海,復變為赤火之象焉;赤氣入於精海,復變為白水之象焉。日月之氣,以成聖身,至於海中,彼日之赤氣如火,而上至於脾,照其身,既已乃翻身,入於精海而坐,復想自月中起,而如前焉。又乘聖身而起,發光以照之,復翻身入於精海,如此自卯至午,足踐日影者百過。凡一息一為之,是為胎息之氣者也。
永元真人曰:所謂左右日月之氣,漸漸舉起,至於金堂玉闕,乃被於頂,以前四旬有五日所採太陽以照之,聖胎為日所照,當投水中,其光入於五藏,皆一息之內為之,每時三十有六過焉。
六通國師曰:晝煉神,夜則出之。
永元真人曰:此聖身既就也,則夜自精海,乘紫雲而起,至於金堂玉闕,一一遍觀,從頂至踵備認之,然後想出頂門,乘其紫雲定息,息極方下入於金堂玉闕,乃開息焉。復住其息如前而出者四十九過。十月之後,當有二身,其狀惟肖,能離身隨意所之矣。
光辯天師曰:其出也,自一步至十步,以至二十步、四十步,百日可行萬裏,是為地仙者也。
六通國師曰:定息煉腎之氣百日,於卯之後、午之前如前法為之百過。夜則想腎左右有黑氣二道,入於精海,化為黑雲,嬰兒乘之,上至於左耳,出於右耳。凡一息財一出入焉-,夜射三警十六過,百日斯為水仙矣。
光辯天師曰:神仙之劍,何謂也先收日月之精華,後起心火鍛之。
日月者,腎也。於是肺為風翰,肝為爐炭,脾為土模,膽為礪石。一息氣中,為法自成矣。
六通國師曰:夫煉五藏之精者,先自腎官,想其有黑氣,鬱然而起,從耳而出,其大如蓋,息極復歸於腎宮,晝夜為之十一過,於是八旬有一日而後煉肝。肝有青氣,想之出於頂門,亦如蓋焉。其色碧,息極復歸其藏者,八十一過,於是八旬有一日而後煉心。
心有赤氣,其數如前,而後煉脾。脾有黃氣。其數如前,而後煉肺。肺有白氣,其數如前,於是五藏俱足,則五氣俱興,齊出於頂,其氣五色,光照一室,可以升騰於天矣。
永元真人曰:煉之者在夫七月,水生可以煉腎;十月木生、、可以煉肝;正月火生,可以煉心;四月金生,可以煉肺;土王於四時之季月,隨四時可以煉脾,每一氣蓋八旬有一日焉。
#1治:輯要本作『冶』 。
#2化:原作『花』 ,據輯要本改。
#3曰:原作『口』 ,據輯要本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