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夢影星塵之癡情公子晏小山(7)(2 / 2)

江南的宿命,總是逃不開繁華掩映裏的蒼涼;江南的盛景,也總是走不出觸目傷情下的悵惘。

江南,是一個令人魂牽夢縈的地方,曾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的美景,有楊柳畫舫,杏花春雨;有雕欄玉砌,山石庭院,那裏有雨巷,有丁香花一樣撐著油紙傘的姑娘,江南就是這樣如詩如畫。在這樣的夢裏水鄉麵前,不知道有多少人為之傾倒。如果說江南是人間天堂,那麼煙花三月的江南就是天堂裏最曼妙的時光。

晚唐五代詞人韋莊《菩薩蠻》雲: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隻合江南老。

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雙雪。

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而這首《菩薩蠻》就是描述江南春天斜風細雨的最佳圖畫。

閉上眼,隻見小船兒漾起漣漪,一圈圈散開去。和著雨點落入水麵的聲音,船中的人醉意矇矓,物我兩忘,真是愜意至極。也許還有吳儂軟語的歌聲隱隱入耳吧。眼前就像水聲燈影裏的水墨畫。恬淡而逍遙的心境仿佛是前生後世浸潤在江南煙雨中的一個夢。多麼寧靜優雅的江南水鄉。春水卻像一湖翡翠,比天更藍,澄澈如洗,水天一色,風月無邊。下雨天在畫船之中靜靜地聽雨,不知不覺進入夢鄉。這樣的生活,真的是羨煞人也!在煙雨波光裏,那書生一邊與美人泛舟小酌,而心中卻彌散著難言的憂傷。這是文人對江南溫柔鄉依戀不舍的真實寫照。

江南的景物可愛可寫者多矣,諸如三秋桂子,十裏荷花,煙柳畫橋,風簾翠幕,此詞則拈出景好人美兩個特點,一幅江南美景已足以令人陶醉。

春水連天,蕩舟湖上,美麗的酒家女彩袖殷勤,這一切的一切,都讓詩人流連忘返。江南是如此的美麗,如此的迷人,竟然可以讓詩人樂不思蜀了。其實,在傳統文化中,煙雨江南代表很多人生夢想的極致境界,是一個被文人墨客所神話了的概念。江南自古多才子佳人,風流傳奇也多,唐伯虎三笑點秋香,纏綿悱惻的牡丹亭,斷橋邊的許仙和白娘子,以及血染桃花扇的李香君……因此江南漸漸成了許多文人心靈中的桃花源。江南貌似含蓄溫和內斂,卻有著從容低調、飽含滄桑的終隱情結,仕途失意的文人,痛失江山的皇帝,無不沉浸在夜夜笙歌的溫柔鄉裏,癡迷於慵懶貪歡的江南一隅。

如此美景美人,即使是客居於此,也當是樂不思歸。

他還有一首《菩薩蠻》:

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

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叢宿。

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

詞中的翩翩少年,春衫縱馬,紅袖相招,翠屏相映,寫盡了不羈少年的風流倜儻。而紅袖之盛意殷勤,對青春年少而言尤為可戀可感。凡此種種皆是江南樂事。當英俊瀟灑、才氣逼人的詩人騎馬倚橋而立,滿樓紅袖都為他而揮舞,整個世界都顯得熠熠生輝。那個時候,花間詞人在他最美好的年華裏,在最美麗的江南風光裏,走進了人生最綺麗光彩的畫麵裏。

江南的溫香軟玉讓詩人深深沉醉,流連花叢之中,樂而忘返。在江南,這位花間詞人想必是收藏了無數甜蜜溫暖的回憶吧。

然而青春易逝,時光無情,“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那樣鮮明亮麗、滿目翠鬢紅影的景象隻能永遠留在遙遠的記憶裏了。

當時青春年少,而今雙鬢斑白,回憶往日,無限感慨。或許,每個人心中都蘊藏著一段青春的故事。

“當時年少春衫薄”,永遠隻是自己過往青春的影像,一種無限的生命感慨,一種蒼涼的歲月浩歎。多少紅袖曾為他們的年輕俊彥,為他們的翩然驚豔而傾倒。轉眼間,生死兩茫茫的江湖沒有改變,他們的華發卻在年輪的洗禮中開始催生。

一邊讀著這兩首詞,一邊聽著多年前江珊唱的那首《夢裏水鄉》,一種悠悠情韻會在心靈中悄然生發:

春天的黃昏,

請你陪我到夢中的水鄉。

讓揮動的手在薄霧中飄蕩,

不要驚醒楊柳岸那些纏綿的往事。

化作一縷輕煙已消失在遠方,

暖暖的午後。

閃過一片片粉紅的衣裳,

誰也載不走那扇古老的窗。

玲瓏少年在岸上守候一生的時光,

為何沒能做個你盼望的新娘。

淡淡相思都寫在臉上,

沉沉離別背在肩上。

淚水流過臉龐,

所有的話,現在還是沒有講。

看那青山蕩漾在水上,

看那晚霞吻著夕陽。

我用一生的愛去尋找那一個家,

今夜你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