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
天真樸素的人才真正迷人。
·《德伯家的苔絲》
一個人生平正直,毫無瑕疪,那就用不著刻意保護自己。
·《德伯家的苔絲》
一個忠誠老實的人若被愚弄,一旦他覺悟過來,就會常常感到那種愚弄非常殘酷。
·《德伯家的苔絲》
有時,有缺陷的反倒能勝過完美。
·《德伯家的苔絲》
人,有時可以對自己、對一切嬉笑怒罵,但絕不可以永遠采取嬉笑怒罵的態度而活在世上。
·《德伯家的苔絲》
判斷好壞的真正依據,不是已成事實的行為,卻是末成事實的意向。
·《德伯家的苔絲》
批評一個人人格的好壞,不但得看這個人已經做過的事,還要看他的目的和行動。
·《德伯家的苔絲》
當人受到感化時,仿佛是撥開雲霧見青天一樣。
·《德伯家的苔絲》
那個孩子,自己雖然剛才讓農夫那樣作踐了一頓,但是他去作踐任何別的東西,他卻都不忍得。他每次把一窩小鳥兒捉回家來以後,總要很難過得半夜睡不著,往往第二天又把小鳥和窩送回原地。他看見伐樹的或者砍樹枝兒的,就有些受不住,因為他覺得,樹也會發疼。
·《無名的裘德》
那位教師臉上,本來就顏色慘白,神氣古板,而他留的胡子那種樣式,使他臉上更顯得古板。但是他臉上卻生來就有一種上等人的氣質,讓人覺得,願意對一切人,都無愧於心,無漸於行,就是他的天性。
·《無名的裘德》
對一個同胞,再叫她受這樣的罪是不對的。不管於我自己有多大犧牲,反正我不肯那麼殘忍,叫她受罪!
·《無名的裘德》
父母對於自己的子女過分愛護,而對於別人的子女就十分厭惡:這種情況,也跟階級感情、愛國心、自救靈魂主義以及別的道德一樣,實際都隻是卑鄙的排外利己思想。
·《無名的裘德》
把他所有的神學書和倫理學書,都扔在坑裏把它們散開了,扔在火上麵。他感覺到,自己現在已經不是偽君子、假道學了;這種感覺,使他心裏得到寧靜。
·《無名的裘德》
能自我克製,才是更高尚的道路。
·《無名的裘德》
道德或美感的貧乏和物質的貧乏似乎的確是不大相同的,因為缺乏道德或美感的人根本就不在乎,而在乎的人很快就不會缺乏了。
·《遠離塵囂》
漠然的確常常使人變成惡棍。
·《遠離塵囂》
可怕的事情隻要含有一點令人得意之處,即便最膽怯的女人有時也會趨之若騖的。
·《遠離塵囂》
邪惡的一麵是衝動的產物、善良的一麵則出自冷靜的思考。
·《遠離塵囂》
對於多愁善感的人,愛情會變成焦慮,希望化為憂忡,信心淪為失望。
·《遠離塵囂》
如果說這個心地單純的女孩子,在性格上有一樣突出的優點的話,那就是她情願為大家的好處犧牲個人的安適和尊嚴。
·《卡斯特橋市長》
良知——偉大的自然見識的產物。
·《卡斯特橋市長》
在不誠實裏麵還是有誠實的。
·《卡斯特橋市長》
她對任何有點違禮的事,就像牛看到塊紅布一樣。她渴望著要把事情做得正當,幾乎到了邪癖的程度。
·《卡斯特橋市長》
世上確有一些人,他們偶然留下某種影像或者是某種原則,即使當他們的判斷早已認為那並不是什麼可珍貴的,或甚至是相反的,而以後他們的心情還是頑強地要對它們表示忠誠。世上若沒有這些人,那尊貴的人物的隊伍便算不完整了。
·《卡斯特橋市長》
人的腦子裏有一間外室,裏麵有一些大家不願意承認、不願意招惹而有毒素的念頭,這些念頭跑來以後還來不及把它們趕走以前,有時會有片刻的徘徊的。
·《卡斯特橋市長》
他說話的語調表明了,他做了市長、教會委員等職以後,雖然長時期在自我克製上下過工夫,但在他的外表裏麵,仍像當年在威敦市集上賣妻子時一樣,潛伏著無法駕馭的,似火山般暴烈的性情。
·《卡斯特橋市長》
人們(除了千分之一的例外)有力量能在廣泛範圍內實行這一點——換句話說,就是做公眾的恩人——的機會,隻是非常特殊的;隻有在這種特殊的時候,才需要他考慮公眾的福利;在其他各種問題上,他需要照顧的不過是私人的福利、少數幾個人的利益或者幸福而已。
·《貝妲的婚姻》
真摯多半是笨拙的。
·《貝妲的婚姻》
自私心使我有了一種彎曲的眼光,即使它在轉角的地方我也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