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走進福爾摩斯的世界(2 / 3)

專家們說,從目前獲得的資科看,冰山撞擊,可能並不是致命的,但是,在當時情況下,由於它來的太突然,客輪航速稍快,再加上船體鋼板較脆等綜合因素,才造成了這一悲劇的發生。

目前,沉沒於海底的“泰坦尼克”號尚無發現被破壞的部件,但是,一個世紀的時間過去了,它可能在海水和海洋生物的腐蝕下被全產毀掉;厚厚的鋼板被腐蝕成一股股鏽水,有食鐵習性的海洋微生物可以把沉船部件變成紅褐色的石鍾乳般的東西,看上去,就像數千根冰柱一樣懸掛在那裏。這冰告誡人們,對於“泰坦尼克”號的研究,要抓緊時間,否則,在不長的時間裏船上的部件將全部鏽蝕,那時再去研究它,就更加困難了。

9.拿破侖之死

許多國家的詞典都這樣注釋:拿破侖一世(176-1821年)歿於聖赫勒拿島。這位19世紀在歐洲風雲一時的人物到底是怎樣死的?有人說,他是被囚禁在大西洋中聖赫勒拿島上時被人毒死的;有人說,他或許死於其家族遺傳的癌,因為他父親在40歲時患癌而逝;有人說,他是在進攻埃及和敘利亞時,染上了一種熱帶病,後來病情暴發而亡。眾說紛法,但誰也沒有拿出可靠的證據,成了一個曆史上遺留下來的“謎”!

拿破侖死去150年以後,一個稀奇的新聞引起了科學界的高度重視,有人根據一根頭發的化驗,證明了拿破侖是被毒死的。

拿破侖曾經是一位威震世界的君主,所以在他死後他的臣仆們決定保存他的遺容。但是,當時沒有保存遺體的好方法,也沒有照相術,臣仆們商量後決定用石膏製模的方法,即先把拿破侖的頭發剃光,再模製他的發型,然後再複製全身的形象。當時,一名忠誠的侍衛出於虔誠的心情,悄悄地把拿破侖的一綹頭發珍藏起來,留作紀念並傳之後代。誠然,這位傳衛連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這一舉動卻為150年後解釋拿破侖的死謎,提供了可靠的證據。

近年來,有人把拿破侖的頭發找到了。到底拿破侖死去的頭發與正常人病逝的頭發有什麼區別呢?化驗結果是拿破侖的頭發明顯地含有較多的砷。

根據現代化的分析技術,可以精確地測定一根頭發的每一個微小區段中各種成分的含量。拿破侖的頭發一個明顯的特點:死者頭發中的含砷量也相當高,從而推斷,拿破侖可能是被砒霜(三氧化砷)毒死的。

原來頭發中的微量元素與人血中的成分比較相似,它能準確地反映出人體內部新陳代謝的狀況。而血液的各種成分都是來自周圍環境以及在此環境中產生的食物。地球化學家漢密爾頓曾經測試了英國人血液中各種微量元素的平均含量,並把它們連成一條曲線,他發現這條曲線與周圍地質環境中相應微量元素的平均含量曲線有著驚人的相似性。現在許多國家的共同分析結果:城市居民的頭發鉛含量大大高於農村居民;在繁忙交通線附近的居民和從事鉛作業的工人,其頭發砷含量更高;在冶煉廠附近的居民或者某些天然富砷地區的人群中,其頭發砷含量也大大高於正常人;生活在海邊經常以魚蝦為食的漁民,其頭發汞含量往往比內地人高好幾倍。我國科學工作者在調查克山病(一種地方性心髒病)病區時,發現病區環境中普遍缺硒和鋁等微量元素,而所有克山病人頭發中的硒、鋁含量也恰恰都是很低的。

大量事實證明:血液的成分的確是所在環境的客觀反映。而頭發都像一條自動記錄的磁帶,每時每日地記錄著環境對人體的影響,真實而靈敏地指出環境的變遷及其汙染的程度。所以,我國中醫稱人發為“血餘”,也是恰如其分的。就是根據這個道理,說明拿破侖是中毒身亡,似乎比較可靠。

然而,醫學界不完全同意這種看法。因為砒霜是烈性毒藥,它能造成急性死亡。在中毒到死亡的短暫時間裏,砷是不會馬上進人頭發較長區段的。但是,從現在掌握的材料來分析,拿破侖盡管不是死於人為的放毒,而很可能是死於地方性砷中毒,或者至少他曾有過地方性慢性砷中毒病。因為誰也不能否認,聖赫勒拿島上的食物和生活用水都含有較高的砷。

姑且不論拿破侖的真正死因,但這一點已經引起科學界的高度重視,頭發與環境的關係,很值得我們進一步研究和利用。

最近,有瑞士研究者指出,從拿破侖穿過的褲子可以看出他死前體重逐漸下降,這證實他死於癌症。瑞士巴塞爾大學醫院解剖病理學院和蘇黎世大學醫學史研究所的科學家們聯手進行了這項研究,他們共分析了12條拿破侖生前穿過的褲子。

其中有四條褲子是他被流放之前穿過的,另外八條是他在流放聖赫勒拿島的六年間穿的,包括他臨死前穿的那一條。

研究者們還比較了從死於胃癌的病人的屍檢報告中獲取的體重下降的信息。

然後他們測量了健康人的腰圍,並由此推出腰圍和實際體重之間的關係隨後,這些信息被用來推測拿破侖死前幾個月的體重情況。

拿破侖生前穿過的最大的一條褲子的腰圍是110厘米,而他逝世前穿過的褲子的腰圍隻有98厘米。研究者們宣稱,這表明在拿破侖生命的最後六個月裏,他的體重減輕了11到15公斤。

瑞士研究小組表示,推測拿破侖死於中毒的理論來源是他頭發中所含的砷,但這也可能與他嗜酒的習慣有關。當時的釀酒者通常用砷來幹燥盛酒的盆和桶。

迄今為止還沒有哪一種說法能夠讓人們完全信服,這其中的真相也許永遠的被埋在了曆史的長河之中。

10.是誰殺了亞曆山大大帝

亞曆山大大帝一生縱橫無敵,他曾率領馬其頓希臘聯軍發起對波斯帝國的遠征,用近10年的時間把東方廣大地區征服,從而建立了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龐大帝國,然而,這位縱橫天下的大帝於公元前322年夏在巴比倫猝死,他到底死於什麼原因呢?

生於馬其頓都城伯拉的亞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前323年)出身於新興的王族家庭,他的父親就是腓力二世。他小時候曾拜著名哲學家亞裏士多德為師,從而受到良好的希臘文化教育,他16歲就隨父出征,從而學得不少軍事知識。他公元前336年即位,並先後平定宮廷內亂,製服北方諸侯反叛,擊敗了希臘各邦的反馬其頓運動。公元前334年春,亞曆山大帶領著他的馬其頓希臘聯軍,穿過赫斯斯灣海峽遠征波斯。公元前333年,在小亞細亞伊蘇城附近把大流士三世率領的波斯軍打得落花流水,並俘獲了大流士三世的母親、妻子。公元前327年夏,利用印度諸國之間的矛盾,亞曆山大占領印度西北的許多地區。但是由於當地人民的頑強抵抗以及戰士的厭戰情緒,再加上當地氣溫高,瘟疫流行,亞曆山大被迫撤軍。公元前324年,亞曆山大軍隊分別從海陸兩路回到了巴比倫。

公元前323年夏,亞曆山大突然暴病而亡,這時他正準備著一次新的遠征。是何種疾病奪去了亞曆山大的生命?史學家們有許多不同的看法。

看法一是他死於惡性疾病,蘇聯學者塞爾格葉夫曾在《古希臘》中提過。在《亞曆山大新傳》這本書中,美國學者高勒將軍認為“亞曆山大由於長期在沼澤地區作戰而染上惡性疾病,在6月13日晚上發作,從此離開人世”。他來不及留下遺囑,更沒時間指定由誰來繼位,持同樣看法的還有我國史學家吳子謹教授。

看法二是,英國著名史學家赫·喬·韋爾斯認為:“在巴比倫,亞曆山大有一回酩酊大醉以後,突然發燒,從此一病不起,不久就死去了。”《大英百科全書》也有這樣的看法:“在一次超長的酒宴之後,他突然一病不起,10天之後,即公元前323年6月13日去世了。”

看法三是亞曆山大為毒藥所害。在古希臘史學家阿瑞安的《亞曆山大遠征記》中說部將安提帕特魯送給亞曆山大一副藥,正是這副藥讓亞曆山大命喪黃泉。還說藥是盛在一個騾蹄殼裏,由安提帕特魯的兒子卡山德送到亞曆山大那裏去,這副藥是亞裏士多德替安提帕特魯配的。卡山德的弟弟埃歐拉斯裏是亞曆山大的禦杯侍從。由於亞曆山大不久前曾冤枉過他,他一直懷恨在心。但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這位正處於人生、事業巔峰的亞曆山大大帝一病不起,至今仍讓人不得而知,隻有讓後人麵對著他所建立的不朽功勳大發感慨。

11.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導人馬丁·路德·金遇刺案1968年4月4日,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導人馬丁·路德·金在田納西州孟菲斯市的洛蘭汽車旅館二樓他臥室外的陽台上被槍殺。當時,他正倚著陽台的欄杆,同民權運動的領導們——霍西·威廉斯、傑西·傑克遜和拉爾夫·阿伯南西在一起。

馬丁·路德·金於1929年1月15日出生在佐治亞州亞特蘭大市的一個黑人牧師家庭。由於家庭教育的結果,幼小的心靈裏早早地萌發了對種族歧視強烈憎恨的種子。他認為,人人生而平等。不論男人女人、黑人白人、老人小孩和智者愚者,也不管人的愛好、資曆和財產是否相同,都是人,是能夠思維的人類大家庭中的一員,應該受到尊重。公正無私的愛、普遍的愛,愛一切人,甚至要愛敵人是他的主張。信仰人的尊嚴和價值、基督教的普遍仁愛、甘地的不合作精神,構成了馬丁·路德·金的思想基礎和行動準則。

這位39歲的民權運動領導人之死,給孟菲斯金城和整個美國造成強烈的震動。田納西州州長布福德·埃靈頓命令四千名國民警衛隊員開入該城,維持治安。同時,對居民實行宵禁。這裏40%的居民是黑人。

據信,事後逃走的暗殺者是一名白人男子,當時住在距洛蘭汽車旅館約50碼到100碼的一家廉價的旅館裏。警方認定,這名男子事後是駕駛一輛最新型的野馬牌汽車跑掉的。犯罪現場發現的槍支證明所用的是支高效步槍。

1968年6月8日,在倫敦機場候機廳,兩名新倫敦警察廳刑事部人員發現了一名形跡可疑的男子。此人並不企圖拒捕。從他身上,搜出兩份姓名為拉蒙·斯奈德的護照和一支子彈滿膛的38口徑的左輪手槍。指紋鑒定很快確定,拉蒙·斯奈德就是詹姆斯·厄爾·雷,正是殺害金的凶手。至此,一次曆史上規模最大的追捕逃犯的行動結束了。

但是對這位凶手的審判卻經曆了一波三折的漫長過成。先是調查機關極力把凶手的刺殺行為歸結為個人行為;而後凶手在雜誌上的自述文章在最後不知可否的被停止刊登;然後是凶手的開庭審判被一拖再拖;接下來是審判凶手時,不允許凶手在自己認罪的供詞後再加申辯之詞;最後一再的壓製凶手的訴訟請求。這些都不得不讓人懷疑這起案件的真相。

後來,迫於輿論壓力,在金被害10年後,1978年美國國會不得不對金被刺一案重新進行專門調查。調查於1978年結束,所得材料達數十萬頁,總結報告達800頁。最終做出了金死於密謀的新結論,但卻無法查明密謀的具體參加者。馬丁·路德·金的被害真相仍是一個謎。

敵人以卑劣的手段從肉體上消滅了金,雖然誰是殺害他的元凶或許將永遠是不解之謎,但他的反抗精神是永存的,依舊激勵著熱愛平等、自由的人們繼續向種族製度發起猛烈進攻。雖然他死了,但他美妙的夢想和不屈的形象卻永遠留在了美國人民心中。

從1986年開始,聯邦政府正式宣布,每年1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一是美國紀念人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的紀念日。全國放假一天,以表示紀念。在美國曆史上,繼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之後,金是第二位享有這一崇高榮譽的人物。1986年1月20日,聯合國秘書長佩雷斯·德奎利亞爾莊重地宣布:從1989年起,金的生日被定為聯合國紀念日。金受到了美國和世界人民的敬佩,他的精神已超越種族、國界,鼓舞人們為正義、平等、和平而戰。

12.《蒙娜麗莎》失竊之謎

在《蒙娜麗莎》的傳奇史上,1911年的失竊案絕對是濃墨重彩的一章,驚險不輸《碟中諜》,曲折堪比《無間道》。

事情必須追溯到1910年10月。盧浮宮的主事人仿佛對之後的失竊案已有預感,決定給所有的重量級名作配上防盜玻璃罩,遂招募了數名手藝高超的匠人。然而,在這批匠師中間,有一個叫維琴佐·佩魯吉阿的意大利人。這位後來被證明患有輕度精神病的民族主義者早就處心積慮地想把本國的國寶迎回家,遇此良機自然不會錯過。

他耐心等待了10個月之久,到了第二年的8月19日,他裝成遊客進入盧浮宮參觀,並找了一個無人問津的小展室躲了起來。等到夜靜無人的閉館之時,他才現身潛入《蒙娜麗莎》所在的展廳,輕易地解除了自己安裝的玻璃罩,取下畫像,來到一個小門,破壞了門鎖後逃之夭夭。

可笑的事情發生在失竊之後,整整一天,沒有人發現異常。對於出現在牆上的那個空位,所有的工作人員都以為《蒙娜麗莎》是被轉移到了另外一個展室,直到有人在樓梯口發現被遺棄的裝裱《蒙娜麗莎》的畫框才知道大事不妙。這時,盧浮宮的館長正在外地度假,聽到屬下的報告後,他大笑道:“你們是不是想告訴我埃菲爾鐵塔的塔頂也被偷了?”

隨後展開的偵查行動遍及全法,數千人被訊問。當時法國著名的先鋒畫家、詩人阿波裏奈爾隻因為說過一句“我要燒掉盧浮宮”就被看成是頭號嫌疑犯並被逮捕,畢加索也因此而受到牽連,被帶到警察局接受盤問。

但在整整兩年多的時間內,《蒙娜麗莎》始終蹤影全無。直到1913年的秋天,佛羅倫薩的一個古董商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則廣告“以任何價格求購任何藝術品”,不久他就收到佩魯吉阿的來信,聲稱自己擁有《蒙娜麗莎》,古董商回信表示自己願意幫他把《蒙娜麗莎》賣給烏菲茲美術館。當佩魯吉阿帶著《蒙娜麗莎》來到約定地點的時候,才發現等待自己的除了烏菲茲美術館的館長還有一大幫意大利警察。

佩魯吉阿的愛國之名贏得了意大利國民的廣泛同情,最終被判處了意大利法律規定的最小刑期。而由於《蒙娜麗莎》法律上的所有權屬於法國,在意大利巡展了兩周之後她也不得不被送回了巴黎。

13.埃及豔後死亡之謎

在埃及,幾乎無人不識克裏奧帕特拉。她常像詭異壯觀的金字塔群一樣為眾人所津津樂道。這不單得益於她沉魚落雁、閉月羞花般的容貌和維納斯般的身段,更得益於她那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及至今不為人知的死亡之謎。

公元前51年,托勒密十二世逝世後,依照埃及當時法律和遺詔規定,21歲的克裏奧帕特拉和小她6歲的異母弟弟結為夫妻,共同執掌政權。公元前48年,在宮廷爭鬥中失敗的她被其弟從亞曆山大城逐出去。克裏奧帕特拉野心極大,她在敘利亞和埃及邊境一帶招兵買馬,打算重返埃及從弟弟手中奪取王位。

此時,適逢羅馬國家元首愷撒追擊龐培來到埃及,克裏奧帕特拉的一個同黨在此過程中為她獻計:派士兵扮成商人,把包在毛毯裏的女王抬到愷撒的行館。愷撒打開來看,驚喜萬分,在他麵前出現的竟是克裏奧帕特拉七世——她的美貌立刻使愷撒著迷了。自此,兩人共浴愛河,成為一對佳偶。

作為克裏奧帕特拉夜闖軍營這一“壯舉”的回報,她成了埃及女王,獨攬大權。克裏奧帕特拉不久後便為愷撒生了一個兒子,取名愷撒·裏昂或托勒密·愷撒。很不幸的是,公元前44年3月15日愷撒遇刺身亡,她失意地離開了羅馬。

公元前31年,渥大維與安東尼在阿克提烏姆海角會戰。

公元前30年,渥大維逼近埃及,此時埃及軍隊發生內亂,安東尼眼看大勢將去,便把披甲解去,抽出佩劍,自殺了,時年52歲。

被渥大維活捉的克裏奧帕特拉得到她將被作為戰利品帶往羅馬遊街示眾的消息後,便請求渥大維讓她祭奠去世的安東尼。之前,她已把自己的遺書寫好了。沐浴後,她用了一頓豐富的晚餐。此後,便失落地進入自己的臥室,躺在一張金床上,非常安詳地睡去,但從此沒有再醒過來。

匆忙趕到的渥大維把她的遺書展開,女王請求把她與安東尼埋葬在一起,對她的自殺渥大維雖然有些失望,但由衷地佩服她的偉大,便依照她的遺書,把她的遺體葬在安東尼身邊。

那麼她究竟是用何種方法自尋死路的呢?

大多數人認為,女王提前安排將一隻藏有一條叫“阿斯善”的小毒蛇的盛滿無花果的籃子帶進墓中,再讓小毒蛇咬傷自己的手臂,因中毒昏迷而死亡。抑或是,女王早就在花瓶裏喂養了毒蛇,然後用一支金簪在蛇的身體上刺,引它發狂,直到把她的手臂纏住。持這種觀點的人依據考證資料提出:臥室朝向大海的一邊開著一個窗戶,從這裏受驚的毒蛇完全可以溜走。此外,女王的醫生證明:“她的手臂上,的確有兩個不是很明顯的疤痕。”

也有不少人不同意上述兩種觀點,因為咬傷或刺傷的痕跡沒有在死者屍體上發現,在臥室中也沒有發現任何有毒的小蛇。他們認為服毒而死的可能性最大。

14.沙皇寵臣拉斯普廷之死

拉斯普廷是俄國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和皇後亞曆山德拉宮廷中的一位寵臣。俄國皇族把他作為一個親密而可靠的朋友。皇後竟尊崇他為上帝派來挽救他的兒子、羅曼·諾夫王朝以及俄羅斯專製政體的神人。到了1911年,拉斯普廷已經暴出了樁樁醜聞。然而當教會人員和政府官員向皇帝告狀時,他們發現自己不是被調到帝國的邊遠地區,就是完全被排除有權勢的職位,而“神人”卻依然得到沙皇的寵信。1916年,一群極端保守分子密謀除掉拉斯普廷。他們請拉斯普廷在12月29日夜裏到尤素波夫親王家裏吃夜宵。拉斯普廷吃了點心,喝下了毒酒。當他還沒有死的時候,急得發狂的尤素波夫向他開了一槍。拉斯普廷支持不住,但是還能跑到院子裏,杜馬代表普利什凱維奇在那裏又向他開了一槍。然後他們把他捆起來,塞到涅瓦河的一個冰窟窿裏,他終於溺水而死。

拉斯普廷原為西伯利亞農民,以占卜和浪蕩而名。少年時,當地村民就賜給他一個姓——拉斯普廷,意即淫棍。拉斯普廷20歲結婚,不久去希臘阿陀斯山朝聖。兩年後,他作為一個神秘而聖潔的人重新出現,並且以具有治病的非凡本領而著稱。1905年,他來到首都彼得堡以他那雙明亮的眼睛和非凡的治病才能受到上流社會人士的歡迎。1905年11月,拉斯普廷被引進皇宮,為當時的沙皇尼古拉二世患有血友病的獨子治療祈禱,並以此獲得了沙皇及其皇後的信任。

他借著沙皇和皇後對他的寵信,到處胡作非為,終於招致了這場殺身之禍。但是尼古拉二世對這位曾經的寵臣的安葬是極其簡單的,祭禮時間持續不長。送葬的行列減少到最低限度,不過,每位女大公都和她們的父母參加了安葬儀式。對殺害拉斯普廷的兩個主犯,沙皇表示保留懲罰的權利。任何人都不許碰享有議員豁免權的杜馬成員布裏契科維奇。然而費利克斯·尤素波夫王子卻流放到庫爾斯克省他的領地,季米特裏大公也在嚴密監視下離開彼得格勒前往波斯前線的喀斯溫。

但是據說但是的尼古拉二世的大女兒對拉斯普廷也是極其厭惡和痛恨的,這次暗殺是否也有她的參與,還有待人們去查證。

15.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被處決的原因

“血腥的尼古拉”是俄國最後一個沙皇(執政期從1894—1917年)尼古拉二世(1868—1918年)的綽號,這個綽號是與他的雙手沾滿了國內外人民的鮮血相聯係的。他胸襟狹窄,頑固不化,又極端殘忍。

1894年他正式登基,同年11月26日在聖彼得堡娶黑森-達姆施塔特公國的愛麗絲·維多利亞·海倫·路易絲公主為妻(俄羅斯名為亞曆山德拉·費奧多蘿芙娜)。

1917年3月,由於國內外形勢所迫,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傳位給弟弟米哈伊爾大公,但是遭到他的拒絕,於是羅曼諾夫王朝滅亡。

尼古拉二世退位後,英國的喬治五世國王拒絕接受其家族前往英國避難,於是沙皇一家被克倫斯基的臨時政府安置在西伯利亞的托博爾斯克。1917年11月7日,俄國爆發十月革命,沙皇全家被布爾什維克軍隊逮捕,囚禁於葉卡捷琳堡。1918年7月16日深夜或7月17日淩晨,沙皇全家被看管他們的布爾什維克官員槍決。他們的屍體被澆上硫酸和汽油銷毀,殘餘骨渣被埋藏在葉卡捷琳堡地區的一個廢棄洞穴中。

20世紀90年代,沙皇一家的遺體被重新找到,並經DNA檢測得到確認。隻有皇儲阿列克謝和一位公主(身份不詳)的遺體未被發現。1998年,根據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的命令,沙皇一家的遺體被隆重安葬在聖彼得堡的彼得-保羅要塞教堂中。2000年,尼古拉二世全家被俄羅斯東正教會追封為殉教聖徒。

16.浪漫的溫莎公爵,曾經的英王愛德華八世退位之謎在英國曆史上,英王愛德華八世“愛美人不愛江山”的故事一直都是一段讓後人傳頌的佳話。愛德華八世為了同心愛的女人辛普森夫人結婚,不惜在1936年放棄了英國王位。

英王愛德華八世出生於1894年6月,是英王喬治五世和瑪麗王後的長子。按照王位繼承法,1910年被立為英國王儲。1936年,英王喬治五世駕崩。王儲按王位繼承法,繼承王位,封號愛德華八世。新國王登基不到一年,就在1936年11月提出要與辛普森夫人結婚,但這在英國王室是絕對不允許的。英國首相鮑德溫代表政府、王室、議會提出:英國不能接受一個美國人為王後,國王隻能在王位和辛普森夫人之間作選擇,如一定要與辛普森夫人結婚,就必須辭去王位!愛德華八世經過幾天考慮,做出決斷:堅辭王位,與辛普森夫人結婚!1936年12月12日,愛德華八世正式卸任,其弟約克公爵繼位為王,稱號喬治六世。43歲的愛德華八世辭去王位後,受封為溫莎公爵。不久,即與辛普森夫人在法國順利成婚。1972年,溫莎公爵無疾而終,老死泉林,享年78歲。

1996年,英國一些著名新聞媒體曝光了這位愛美人不愛江山的溫莎公爵的隱秘舊案。一時鬧得沸沸揚揚,並迅速傳向世界各地。這些刨根究底的記者聲稱,據可靠檔案材料表明,溫莎公爵當年辭去王位,並非為了這位美國佳人,實際是因為他與法西斯納粹早已有頻繁秘密來往。在歐洲大陸戰雲密布,法西斯軸心國向全世界人民磨刀霍霍的當口,這位後來成為反法西斯盟首之一的英國的一國之君卻向敵人暗送秋波,這是英國王室無論如何無法接受的大丟其臉的醜聞,英王室隻能借口不能接受一個已有婚史的美國夫人作王後為理由,迫使愛德華辭去王位,以掩瘡疤。這聽起來似乎太過離奇,不幸的是,最近英王室無奈地承認了這段不光彩的曆史,遂使傳誦了幾十年的佳話走了味。

但美國人猜測,導致愛德華八世退位的真正原因是辛普森夫人支持納粹政權。

有報道說,該報獲得的美國聯邦調查局文件顯示,一名德國王室普通成員曾向美國聯邦調查局透露,後來被冊封為溫莎公爵夫人的辛普森夫人在與溫莎公爵愛德華八世“幽會”期間,還與當時的德國駐英國大使、後被希特勒提拔為外交部長的裏賓特洛甫有染。

美國聯邦調查局後來向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報告說,他們發現溫莎公爵夫婦在被“流放”法國期間,公爵夫人仍經常與被提升為外交部長的裏賓特洛甫接觸並向他提供情報。溫莎公爵夫婦後來被“流放”到了巴哈馬群島。

有關人士預測,美國聯邦調查局的解密文件將再一次引起人們對愛德華八世親納粹曆史的爭論。

17.斯大林長子雅科夫在集中營死亡之謎

據官方曆史記載,衛國戰爭爆發後不久,在前線指揮炮兵連作戰的雅科夫·朱加什維利上尉於1941年7月在白俄羅斯維傑布斯克市附近被包圍。當年7月16日柏林電台宣稱,斯大林的長子雅科夫上尉被俘。雅科夫最初被關押在巴伐利亞州哈梅利堡戰俘營,1942年春被轉移到柳別克地區波蘭人戰俘營,1943年2月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會戰中失敗後,因拒絕參與反蘇宣傳,被轉往距離柏林20公裏的薩克鬆豪森集中營。當年4月準備逃跑時被警衛開槍打死。

但是俄聯邦警衛局與媒體和社會聯係中心主任、曆史學博士傑維亞托夫日前宣布,他查閱的國內外檔案,其中包括斯大林家庭私人檔案,間接證實了斯大林的長子在衛國戰爭期間從未被德軍俘虜的說法。他說,德國人發現在戰場上陣亡的雅科夫後,可能偽造了相關材料,並假扮了一個長相酷似斯大林兒子的俘虜,用於反蘇宣傳。

傑維亞托夫指出,俄聯邦安全局解密檔案和包括筆跡辨認在內的相關調查表明,斯大林長子被俘事件可能是德國特工機關主動宣傳戰中的一項特別措施,遺憾的是現在無法得到國外檔案的證實。

據傑維亞托夫介紹,德國沒有公布任何一部斯大林長子在戰俘營時的紀錄片。他說,德方提供的雅科夫的所謂筆記可能也是根據雅科夫讀軍校時留下的筆記和作業本偽造的,許多筆跡有人為模仿的痕跡,一些筆跡根本不像。

根據美國國防部查獲的檔案,前蘇軍上尉雅科夫被俘後,斯大林拒絕以一名被俘的納粹將領將長子交換回來,雅科夫最後在企圖逃離集中營途中遭到射殺。上述檔案包括美國國務院的電報、納粹盤詰雅科夫的筆錄副本、希特勒的蓋世太保頭子希姆萊簽署的死亡通知書,以及集中營衛兵和醫師的證詞。

美國五角大樓主管戰俘暨作戰失蹤人員事務的副助理部長詹寧斯說,其中一封國務院電報注記,美英兩國決定不告訴斯大林其長子身亡一事,以免令斯大林難過。

18.隆美爾猝死之謎

埃爾溫·隆美爾元帥生前已經是位傳奇人物。有關這位“沙漠之狐”的書籍比任何一位德國國防軍將軍都多。德國非洲軍團的士兵把他們的首長稱作“沙漠之狐”,他的座右銘是:“隆美爾不論到哪兒都要走在最前麵。”希特勒的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把他塑造成了“人民元帥”。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十分崇敬地評價隆美爾說:“他是冷靜狡猾的敵人,一位偉大的將軍。”

1944年9月末,希特勒最信任的心腹馬丁·博爾曼在從元首大本營發出的一份印有“帝國秘密事務”字樣的呈文中報告,隆美爾曾說“暗殺成功後他將領導新政府”。這份文件意味著對希特勒最喜歡的隆美爾將軍作了死刑判決,因為博爾曼出賣了那些試圖在1944年7月20日用炸彈炸死那位獨裁者的勇敢的將軍們。

在博爾曼的報告發出幾天後,兩位將軍來到隆美爾在黑爾林根的住所,並強迫這位被英國戰機炸成重傷的元帥吞服了毒藥丸。

柏林把一切都準備好了。宣布隆美爾因“7月17日受傷”不治身亡,並說對“帝國最偉大的指揮官之一”的犧牲表示哀悼。

希特勒給隆美爾夫人的電報說:“你丈夫的死給你帶來巨大的損失,請接受我最誠摯的吊唁。隆美爾元帥的英名將永遠和北非英勇的戰役聯係一起。”希特勒下令舉行國葬。

10月18日,隆美爾的國葬舉行。德國陸軍最資深的馮·倫斯德元帥致悼詞。他站在裹著萬字旗的隆美爾屍體麵前說:“……他的心是屬於元首的。”

19.巴頓死因之謎

美國陸軍四星上將喬治·巴頓在二戰時叱吒風雲,身經百戰。作為一個軍人,他沒有獻身在戰場上,卻死於戰後的一次車禍,真是叫人慨歎造化弄人,然而他的死留給後人的也是一個謎團。

1945年12月9日,巴頓將軍和蓋伊少將去養雉場打獵,霍雷斯·伍德送他們前去。他們在38號公路上發生了車禍。

中午12點45分,大約是車禍發生後的1個小時,巴頓和衣躺在醫院裏,他那時還非常清醒,微微顫抖著,好像也知道自己前景不妙,他的四肢不能動,脖子以下沒有知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