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都要承擔一定的風險,世間沒有絕對沒有風險的商業機會。沒有風險的商業機會,也就沒有多大的利潤空間。風險與收獲常常是結伴而行的。險中有夷,危中有利。要想有卓越的結果,就要有膽量,敢於冒風險。
中國有句俗語:“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生意場上,有許多成功的商人就是在這句話的感召下走向成功的。
二戰結束後,有一位年近6旬的老翁,敏銳地感覺到未來的石油發展應該是中東。他要在中東開發石油,在美國的煉油廠提煉。但當時中東地區早已被世界上7家實力雄厚的大公司所控製,要想打進去十分困難。可是沒有人會想到,老翁竟然看中了沙特阿拉伯與科威特之間的一塊不毛之地。這是一個屬於兩國共管的中立區,是一大片荒漠。老翁聘請的石油地質學家駕著飛機從空中觀察地形地貌,斷定那下麵埋藏著石油。經過談判,老翁獲得了60年石油開采特許權,但他必須滿足沙特提出的相當苛刻的條件,要冒極大的風險。美國石油工業界許多人公開指出,這樣做注定要破產,他們認為那裏根本不可能出油。但老翁很有信心,他敢於這樣做,是因為他認為在沙特開采石油成本低廉,著眼於石油價格上漲因素,他斷定那塊地方從長遠來看一定能賺到大錢。4年中,格蒂先後投下了4000萬美元,但隻產出少量劣質油。這種油很難提煉,幾乎沒有商業價值。石油工業界的預言似乎已經被證實了,連他本人也顯露出焦躁不安的情緒,畢竟他已經不再年輕。然而,在經曆了4年之久的不斷挫折之後,成功終於向勇敢人招手了。該地區的高產油井被一口接一口地打了出來,他的財富開始成倍地增加……這位頗富冒險精神的老翁叫保羅·蓋蒂,他是當今最負盛名的石油大亨。
無獨有偶。1956年,58歲的哈默購買了西方石油公司,開始大做石油生意。石油是最能賺大錢的行業,也正因為最能賺錢,所以競爭尤為激烈。初涉石油領域的哈默要建立起自己的石油王國,無疑麵臨著極大的競爭風險。首先碰到的是石油被幾家大石油公司壟斷,哈默無法插手;沙特阿拉伯是美國埃克森石油公司的天下,哈默難以染指……
如何解決油源問題呢?1960年,當花費了1000萬美元勘探基金而毫無結果時,哈默再一次冒險地接受一位青年地質學家的建議:舊金山以東一片被行士石油公司放棄的地區,可能蘊藏著豐富的天然氣,並建議哈默的西方石油公司把它租下來。哈默又千方百計從各方麵籌集了一大筆錢,投入了這一冒險的投資。當鑽到860英尺(262米)深時,終於鑽出了加利福尼亞洲的第二大天然氣田,估計價值2億美元以上。
風險和利益的大小是成正比的。畏首畏尾,從不願意冒險的人頂多維持目前的狀況,而取得卓越成功的通常皆是有膽有識,敢冒風險的人。機遇就在我們麵前,就看誰敢於冒風險了。
其實,任何經營,都有風險。即使守著幾分田種糧食,也可能會遇到天災。一般來說,風險越大的經營,利潤也會越高。要想發家致富,就不能因為害怕風險,裹腳禁足,謹小慎微,不敢有所行動,或是“傻子種田看隔壁”,人家做什麼我做什麼。這樣做,表麵上看不會出差錯,風險比較小,實際上,現在經營中很多一哄而上而又一哄而散的現象,恰恰是因為這樣的心理造成的。因為懼怕風險,反而更有風險。
世界上沒有萬無一失的成功之路,商業戰場總帶有很大的隨機性,各要素變幻莫測,難以捉摸。對於一項有風險的投資,當別人猶猶豫豫的時候,你迅速做出決斷,大膽承擔起來,很可能這就是改變你的命運的關鍵性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