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競爭中,時間是最寶貴的。商場如戰場,發現戰機而猶豫不決,敵人就會先發製我;我雖先發而行動不快,敵人就會先得其利。難得的是時間,易失的是機會。所以,商界競爭中的行動一定要迅速。
1983年春節,一位浙江華僑從美國家裏打來電話:“美國警察總署消息,美國警察要換服裝,34萬人,需要68萬副標章,每人兩套就是130多萬。你們可不可以做?”
兩個浙江個體戶心急火燎地直奔美國,向美國警察總署署長闡述意向。美國人認為中國人不可能做出一流標章,兩個浙江老板不溫不火地說:“中國有句古話叫‘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請你們派兩位專員到中國去看一看,費用我們全包。”
也許美國人有“不去白不去”的心思,兩位警察署專員來到浙江,工人當場表演了從投料到成品隻需35分鍾的過程。幾天後美國人帶著100副樣品回去了。美國警察總署頭頭們一看,價格隻有本地一半,而且不需要定金,成交。浙江人如法炮製又做成了聯合國維和部隊和駐港部隊標章的生意。
從這個事例中可以看出,浙江人搶占市場的速度之快,實在令人叫絕,他們往往是頭一天打聽到某個商機,第二天就能生產出產品,第三天就能收到訂單賺錢。所以說,速度往往就是贏得市場的殺手鐧。要想在同行之中不敗北,隻有在市場上以快取勝。在生意場上,每個人的機會是均等的,相同的條件之下,誰能捷足先登,搶占先機,先發製人,那麼誰就能穩操勝券了。
在這“速度為王”的時代,速度已經成了主導作用,速度就是一切,快慢決定成敗。商戰要求快速行動、簡潔明快。快速反應是一個生意人的基本生存法則。隻有做到迅速地應對市場變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1992年金秋,上海街頭梧桐葉黃了,誘人的糖炒栗子滿城飄香。某晚,酒足飯飽後,長住上海大方飯店的溫州樂清五金機械廠朱廠長逛街去了,他把這種消閑稱為“跑信息”,或者說“撿鈔票”。拐出延安東路就是熱鬧非凡的大世界,一家食品店門口排長隊買糖炒栗子的人們引起了朱廠長職業性的條件反射。這些年來,他悟出了一條發財真理:“凡是人群密集的地方,一定有財神爺在微笑。”
朱廠長開始仔細地觀察,他發現急於嚐鮮的上海人買了糖炒栗子後,都急猴似的咬著、剝著吃,而常常又把栗子內核弄得四分五裂,嘴邊一副狼狽相。
“能不能搞個剝栗器?”“信息發生器”在朱廠長的大腦裏啟動了。他迅速畫出了剝栗器的草圖,材料用鍍鋅鐵皮,成本每隻0.15元,出廠價0.30元……10分鍾後,朱廠長推開了商店經理室的大門。經理認為:這是一項發明,顧客肯定歡迎,不過,上市要越早越好,兩個月夠不夠?朱廠長笑了:兩個月?我一個星期後就送上門。經理不相信:這審批、核價什麼的,沒兩個月怎麼行呢?
當晚,傳真將剝栗器草圖傳回了朱廠長在溫州家鄉的工廠,一副模具兩個小時就出來了,衝床開始運轉。3天後,一卡車剝栗器湧進了大上海,大大小小商店門口的糖炒栗子攤主成了朱廠長的經銷商。
朱廠長看到上海人剝板栗有困難,就在別人都還沒有發現這一商機之時,立即用最快的速度去解決人們的困難。朱廠長得意地說,這一片類似於汽水瓶蓋的剝栗器至少創造了4萬元利潤。
速度是贏得市場競爭最後勝利的重要前提條件。實踐已反複證明,在其他諸因素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情況下,誰速度快,搶占商機,誰就會取得最後的勝利,搶先的速度已成為在競爭中取勝的關鍵因素。
一位商人很偶然地得到這樣一個信息:許多顧客到北京前門外一家商店打聽有沒有一種商品,經調查,他了解到這種商品有很大的需求,便親自到廣州進貨,可一到廣州卻發現已有多家北京商店都在購進同一商品,這位浙江商人當機立斷,花高價雇用飛機把貨物搶運回京。果然,產品供不應求,當這家產品的銷售進入尾聲時,其他商家才姍姍而來。
不管做什麼事,先人一步總是好的。天上不會掉餡餅,隻有快人一步,才能取得與別人不一樣的效果。對每個人來說,機會意義都是非凡的,但是能不能把握住機會是最重要的,快人一步才能實現機會的意義,否則,機會就會被別人把握,而你隻有看別人成功了。所以,做什麼事都要快人一步,這樣才會搶占到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