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積極思考,壞事也可以變好事(1 / 2)

生活中,凡事有利有弊,我們要善於從積極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樂觀地處理問題。當周邊環境發生變化時,生意人要明白:每件事的發生必有多方麵的影響,而其中,必有利於我之處!

1910年,一場特大象鼻蟲災害狂潮般地席卷了整個亞拉巴馬州的棉花田,蟲子所到之處,棉田毀於一旦。亞拉巴馬州是美國的主要產棉區,那裏的人們世世代代種棉花,可現在,象鼻蟲災害使人們認識到僅僅種棉花是不行的。如果隻種棉花,爆發了象鼻蟲災害,一年的收成就都沒有了。於是,人們開始在棉花田裏套種玉米、大豆、煙葉等作物。盡管棉花田裏還有象鼻蟲,但根本不足為患。棉花和其他農作物的長勢都很好,結果,種多種農作物的經濟效益要比單純種棉花高四倍。亞拉巴馬州的經濟從此走上了繁榮之路,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亞拉巴馬州人認為經濟的繁榮應該歸功於那場象鼻蟲災害,是象鼻蟲使他們學會了在棉花田裏套種別的農作物。

可見,一場危機是一場災難,同時也潛藏著機遇。結果怎樣,全看人們如何麵對它。危機與轉機之間僅一線之隔,有時候就看我們是否能將劣勢化為優勢,將危機化為轉機。經商也是如此。世界上任何危機都蘊育著商機,且危機愈重商機愈大,這是一條顛撲不破的商業真經。

法國礦泉水產量居世界第一位,碧綠液是其中的佼佼者,有“水中香檳”之美譽。碧綠液年產超過10億瓶,60%銷往國外,在美國、日本和西歐等國,碧綠液成了法國礦泉水的象征。1990年2月初,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署宣布,經抽樣調查,發現碧綠液中含有超過規定2~3倍的化學成分--苯,長期飲用可能致癌。

消息一傳出,無疑是對碧綠液聲譽的當頭一棒!外界輿論紛紛猜測:法國這一塊名牌要倒了!麵對這種情況,怎麼辦?一般公司隻是收回那些不合格產品,並向消費者致歉,以求息事寧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從此,消息者也就不再相信這種產品。要想再達到以前的聲譽,真是難乎其難。

在此危急關頭,董事長勒萬非常鎮靜,經過慎重考慮,他決定采取一些措施,不僅要設法走出危境,而且還要將這件事變成對碧綠液的宣傳,變害為利,並要好好利用此機會大賺一把。

他在記者招待會上宣布:就地銷毀已經銷往世界各地的1.6億瓶礦泉水,隨後用新產品加以抵償。

如果說,發現含苯量過高還算不上什麼大新聞的話,但“回收和銷毀全部產品”這件事到成了當天的頭號轟動新聞。這是一種“瘋狂”的行動,更是一場“信心戰”。對這一舉動,法國政府總理當即表示讚揚。果然,在公司股票跌價16.5%之後,當決定全部回收的第二天,股票牌價就回升了2.5%。

接著,公司公布了造成事故的原因是人為技術造成的,差錯在於:在淨水處理過程中由於濾水裝置沒有按期更換,而不是水源被汙染,從而安定了人心。由於飲用習慣及對該公司的信任,在美國仍有85%的消費者繼續購買碧綠液。首戰告捷,接下來的第二招便是一場恢複信譽、鞏固市場的宣傳攻勢。

碧綠液重新上市的那天,巴黎幾乎所有的報刊雜誌都用整版刊登廣告,畫麵是人們熟悉的碧綠液,唯一不同的是有幾個鮮明的字樣--“新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