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2008新聞啟示錄(1)(3 / 3)

汶川地震發生後帶給災區人民的肉體痛苦和心靈創傷都是巨大的,震災現場的場麵慘不忍睹,遇難者需要掩埋、受傷者需要治療、幸存者需要安撫,整個災區在痛苦中呻吟。此時此刻,此情此景,需要新聞媒體和新聞工作者滿懷對災區群眾的深厚感情,密切關注他們的生存狀況和生活狀況,把黨和政府、全社會以及全國人民的關愛及時地傳達給災區群眾,用自己的愛心去撫慰災民,去激勵群眾。

在震災報道中,看著那些埋在瓦礫之下等待救援的群眾,看著那些頑強與死神抗爭的一個個生命,我們的記者哭了,主持人哭了,這種真情實感的流露令人感動!許多電視節目主持人在播報和主持節目時眼圈發紅,聲音哽咽,這在中國電視史上是從未有過的現象。

在全國哀悼日當天的直播節目中,主持人康輝的那段慷慨激昂的話語打動了多少人的心!“公元2008年5月19日14時28分,為了數萬個在瞬間集體隕滅的生命,華夏山河嗚咽,神州大地悲泣,悲傷的淚水,彙流成河。這無盡的悲愴,這一聲聲汽笛,這長鳴的警報,是我們對所有逝去同胞不舍的呼喚,是我們對所有遇難親人不忍的告別,是整個民族無限的痛楚和創傷,更是共和國對汶川特大地震所有遇難者最後的莊嚴敬禮!”

正是新聞工作者在筆下、鏡頭裏和實際行動中所表達出來的這種真摯感情,打動了災區群眾和全國億萬民眾的心,喚起了全民族的真情大愛。

可以說,在抗擊冰雪和地震災害報道中,廣大新聞工作者經受住了一係列考驗,用自己的愛心和行動向祖國和人民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2.“真實準確,客觀公正”是新聞傳播所應遵循的基本規範

我國新聞媒體在抗擊冰雪和地震災害鬥爭中的成功實踐,還得益於很好地堅持了“真實準確、客觀公正”的業務規範。正是通過真實準確、客觀公正的新聞報道,才充分滿足了廣大群眾和全社會的災情信息需要,起到了信息溝通、思想交流、凝聚人心、鼓舞鬥誌的重要作用,從而保證了抗災救災工作的順利進行。

另外,在後來處理奧運會期間發生的一些突發事件和奧運會後出現的三鹿毒奶粉事件中,我們的新聞媒體同樣堅持了“真實準確、客觀公正”的業務規範,對存在的問題不回避、不掩蓋、不推諉,盡可能地做到公開透明、客觀報道,將事情的真相告訴群眾,從而贏得了群眾的理解和認可,也維護了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值得注意的是,在汶川地震報道中,以往喜歡抓住我國一些突發事件尋機炒作的西方媒體竟然變得悄無聲息。更耐人尋味的是,一些西方媒體對我國媒體的表現還給予了肯定和讚揚。而這是發生在距離西方媒體對西藏“3.14事件”的歪曲報道和對奧運聖火傳遞的不公正評價之後僅僅兩個月裏的事情。

這說明,新聞報道如果能夠恪守“真實準確、客觀公正”的業務規範,就能使自己掌握主動,立於不敗之地,這也是新聞媒體應對突發事件的良策。正是因為我國媒體及時充分、真實準確和客觀公正的報道,使得西方媒體難以找到縫隙和借口進行歪曲報道。

反觀之,一些西方媒體關於我國西藏“3.14事件”和奧運聖火傳遞的歪曲報道恰恰違背了“真實準確、客觀公正”的基本業務規範,越過了新聞報道最基本的道德底線,即“不能有意歪曲事實”、“不能刻意回避重要事實”、“不能故意製造虛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