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熟知,近年來“中國文化熱”遍及海內外,這既反映了億萬炎黃子孫對世世代代哺育自己的偉大中華母親的無比熱愛,也表現了世界各族人民對古老的中華民族的向往和崇敬。作為炎黃子孫,為“中國文化熱”樹立毛發之功,責無旁貸。

大音希聲,大愛無言,花月有情。五十五個春秋,始終與貧窮相伴,與書相伴,始終尋求讀書進取的機會,但因觀念與生活的壓力未能盡意。父母沒有華美的語言,沒有嘮嘮叨叨,有的是樸實,有的是堅韌,有的是勤勞和善良,是父母用行動教會了我如何麵對皇天後土、日出日落、一粥一飯。我忘不了大伯父給我的幾張白紙,那白紙老師都沒有;忘不了和二伯父一起打草鞋、一起吃榆樹皮的歲月;忘不了二伯母把自己嘴裏的食物塞進我嘴裏的日子。恍兮惚兮,伯父伯母,已在他鄉,子欲親而親不在!忘不了妻子在貧困中用堅強和勤儉支撐著我和家走過了生活的風風雨雨;忘不了弟妹們對我的關心和援助;忘不了學生對無權、無勢的我的頻頻看望與惦記;忘不了朋友對我的關愛與鞭策。當然我的兒女懂事、好學,給我精神上莫大的快慰。這種至情至愛,令我終生難忘。

平庸的我出書,要感謝寧夏師範學院,感謝科技處,感謝教科院全體同仁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感謝朋友、學生!也可以以此來安慰我的父母、弟妹、妻兒在清貧生活中快樂的守望。當然平庸人的書難免斧鑿痕跡,敬請讀者不吝指教。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參考了許多相關的論著,廣泛吸收了前人和今人的研究成果,所征引和涉及的書目、資料甚多,未能一一列出,敬請予以見諒,並表示深深的歉意。

2013年6月17日

朱進國草於山城固原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