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裏說明一個中醫的常識,醫家的眼裏,隻有陰陽五行,沒有萬物之分,萬物都逃不出陰陽,所以醫家治療邪祟,不會理會這個是什幺精,那個是什幺怪,隻是以陰陽五行論治,而且效果都還不錯。
我們平時講一些治療經驗時,常常說到脾胃病,特別是脾胃虛弱的病。有些人吃了飯就睡,經常這樣,就造成了腹脹,不愛吃飯的毛病。常常感覺有東西堵在肚子裏,而且四肢無力,很是痛苦。這樣的人,用單純的藥物治療,都比較困難,因為他的病就在脾胃,藥物進去,不容易被吸收。這個時候,我們就去用我之前講過的,懸灸的辦法治療他。灸那個穴位呢?就灸中脘。然後給這個人和丁香、陳皮泡的水,喝幾次,就會有很好的效果。
知道為什麼用藥物不好治愈的疾病,用一些針灸法能治好嗎?這是因為脾胃的疾病,大多是懶出來的,人喜歡動,食物就可以很好的消化,血脈就會暢通,病就不能出現了。吃了飯就睡覺,四肢缺乏運動,髒腑的氣互相交換的很少,就會出現脾胃病,其實這個病,叫逸病。劉完素先生,也就是清涼派的創始人(和以前講的李東垣先生都是金元四大高手之一)在自己的書裏說:“致病的邪物有八種,風寒暑濕是外邪,而饑、飽、勞、逸”。逸就是懶惰喜歡休息。內經裏經常說:勞碌致病,就給它溫補,安逸得病,就讓他運行起來。運行的辦法,就是去掉人體內的濕氣、強健脾胃、去掉滯塞,調理中氣。而這些作用,穴位中,中脘是最容易做到的。然後在加上丁香等藥物,其實是清理參與的滯澀而已。但這些都是治標的;治本的方法,唯有運動。
中脘穴的位置在人體髒腑的正中,也是中焦的正中。如果想找到它,就把手放在肚臍正上方,就人體中間這條線為標準,你往上數四根手指,再加一根手指,然後再按一下,如果感覺比較酸麻,那就是它了。首先,他的位置很特殊,它剛好是咱們人體髒腑的正中間,也就是說,它這個地方,是人體正氣與疾病的必爭之地。如果從西醫角度來講,它這裏可以和胃、十二指腸、脾髒、胰髒、肝髒等不少重要器官掛鉤。這就好像一個軍事重鎮一樣,而它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在於它和脾胃有很大的聯係。我們都知道的,脾胃是我們的後天之本,我們所吸收的食物,想轉運,都要由脾胃去運化的,該化血的化血,該化氣的化氣。所以很多醫家都說:“氣本於胃,血本於脾。”那麼中脘要如何運用呢?首先要講針刺,雖然咱們很可能一生都用不著針刺它,但是它的確很重要。
一般用針的時候,如果你向上刺,你身體的一些針刺感覺就是向上的,如果你向下刺,你的針刺感覺就是向下的。從這裏我們就知道了原來中脘穴的力量上下都可以用的。之所以這樣,我們就又回到了遠點上,它的作用,來源於脾胃對人體的調節性。道家說:真一至,陽脘會,真一司靈。所謂真一至,陽脘會。說的是陽池、百會、中脘。這句話就是說,這三個穴位,是人體靈氣的根本。有人說,那麼按中脘能治病嗎?我現在回答您,能,但您如果沒有專業學過指針法的話,您肯定不行。而且還可能犯錯誤。因為這個穴位特別重要,大家感覺一下可以,真的沒事去按,肯定會出問題。其實中脘穴的運用上,以治療脾胃病為重點,因為脾胃病用藥物治療特別困難,吃一個月藥物,如果用量不好,也很難出效果。這個時候,比較好的辦法就是用灸去治療。灸中脘。灸的時間要長一些,在服用一些將氣往下引的藥物,陳皮、丁香都可以。然後您的中焦(脾胃肝膽),就可以得到了比較好的治療了。當然,治療脾胃病,肯定不是一次能治療好的,所以脾胃之火,必須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