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狀】鮮石斛呈圓柱形或扁圓柱形,長約30cm+直徑0.4~1.2cm;表麵黃綠色,光滑或有縱紋,節明顯,色較深,節上有膜質葉鞘;肉質,多汁,易折斷。氣微,味微苦而回甜,嚼之有黏性。
環草石斛呈細長圓柱形,常彎曲或盤繞成團,長15~35cm+直徑1~3mm+節間長1~2cm;表麵金黃色,有光澤,具細縱紋;質柔韌而實,斷麵較平坦。無臭,味淡。
馬鞭石斛呈長圓錐形,長40~120cm,直徑5~8mm,節間長3~4.5cm;表麵黃色至暗黃色,有深縱槽;質疏鬆,斷麵呈纖維性。味微苦。
黃草石斛長30~80cm,直徑3~5mm,節間長2~3.5cm;表麵金黃色至淡黃褐色,具縱溝;體輕,質實,易折斷,斷麵略呈纖維性。嚼之有黏性。
耳環石斛呈螺旋形或彈簧狀,一般為2~4個旋紋,莖拉直後長3.5~8cm,直徑2~3mm;表麵黃綠色,有細縱皺紋,一端可見莖基部留下的短須根;質堅實,易折斷,斷麵平坦。嚼之有黏性。
金釵石斛呈扁圓柱形,長20~40cm,直徑4~6mm,節間長2.5~3cm;表麵金黃色或黃中帶綠色,有深縱溝;質硬而脆、斷麵較平坦。味苦。
【功效】益胃生津,滋陰清熱。
蘇合香
【來源】金縷梅科植物蘇合香樹的樹幹滲出的香樹脂經加工精製而成。
【產地】主產於土耳其、索馬裏及埃及等國。
【性狀】半流動性的濃稠液體,棕黃色至暗棕色,半透明,質黏稠似飴糖,挑起呈膠樣,連綿不斷,較水為重。氣芳香,味略苦、辣,嚼之粘牙。
【功效】開竅,辟穢,止痛。
安息香
【來源】安息香科植物白花樹的幹燥樹脂。
【產地】主產於印尼、泰國、越南等國。
【性狀】不規則的小塊,稍扁平,常黏結成團塊。表麵橙黃色,具蠟樣光澤(自然出脂);或為不規則的圓柱狀、扁平塊狀。表麵灰白色至淡黃白色(人工割脂)。質脆,易碎,斷麵平坦,白色,放置後逐漸變為淡黃棕色至紅棕色。加熱則軟化熔融。氣芳香,味微辛,嚼之有沙粒感。
【功效】開竅清神,行氣活血,止痛。
乳香
【來源】橄欖科植物卡氏乳香樹及同屬植物樹幹傷口滲出的油膠樹脂。
【產地】主產於索馬裏、埃塞俄比亞等地。
【性狀】呈乳頭狀或不規則淚滴狀,有的數粒黏結成團;表麵淡黃色至淺棕黃色,半透明,外層常黏附摩擦掉落的粉塵樣粉末;質堅脆,斷麵蠟樣,遇熱可變軟,略顯膠黏性,幹燥品斷麵具玻璃樣光澤。氣微香,味微苦,嚼之軟化而粘牙。
【飲片】製乳香為不規則的小塊,長1~2cm,外表麵棕黑色,具光澤。質硬,破碎麵棕褐色。氣特異,味微苦,
炒乳香呈碎粒狀或黏結成大小不等的團塊,並具粉末,表麵油黃色,略透明。
醋製乳香呈小圓珠或圓粒狀,表麵深黃色,顯油亮。稍具醋氣。
【功效】調經活血,舒筋止痛,消癰疽,托毒生肌。
沒藥
【來源】橄欖科植物沒藥樹及同屬植物樹幹皮部滲出的油膠樹脂。
【產地】主產於索馬裏和埃塞俄比亞等地。
【性狀】呈不規則顆粒性團塊狀,大小不等,大者長達10cm。表麵黃棕色或紅棕色,有的呈棕黑色相問,被有黃色粉塵。堅脆,破碎麵呈顆粒質狀,帶棕色油樣光澤,並常伴有白色斑點或紋理。有特異香氣,味苦而微辛。
【飲片】醋沒藥呈不規則塊狀,表麵黑褐色或棕黑色,油亮。有醋氣。
製沒藥為不規則的團塊或小塊,長1~2cm,表麵黑棕色至黑褐色,粗糙。質硬,破碎麵棕褐色。氣香特異,味苦。
炒沒藥為不規則的團塊或小塊,長1~2cm,表麵黑棕色至黑褐色,粗糙。表麵有光澤。氣微香。
【功效】行氣活血,消腫定痛。
阿魏
【來源】傘形科植物新疆阿魏或阜康阿魏的油膠樹脂。
【產地】主產於新疆等地。
【性狀】呈不規則塊狀或脂膏狀,顏色深淺不一,表麵蠟黃色至棕黃色。塊狀者體輕,質地似蠟,斷麵稍有孔隙。鮮者切麵顏色較淺,放置後色漸深。脂膏狀者黏稠,灰白色。具強烈持久的蒜臭氣,味辛辣,嚼之粘牙,有強烈燒灼感。
【功效】消積殺蟲。
血竭
【來源】棕櫚科植物麒麟竭的果實分泌出的紅色樹脂經加工而成。
【產地】主產於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地。
【性狀】呈圓四方形或方磚形,直徑6~8cm,厚約4cm,重250~280g;表麵暗紅色或黑紅色,有光澤,常有因摩擦而成的紅粉;底部平圓,頂端有包紮成形時遺留的折紋。表麵印有金印牌號。質硬脆。破碎麵紅色,研粉為磚紅色。氣無,味淡。在水中不溶,在熱水中軟化。
【功效】散瘀生肌,止血止痛。
冬蟲夏草
【來源】麥角菌科真菌冬蟲夏草菌寄生於蝙蝠蛾科昆蟲幼蟲上的子座及其幼蟲屍體的複合體。
【產地】主產於四川、西藏、青海等地。
【性狀】分蟲體和子座兩部分。蟲體似蠶形,長3~5cm+直徑3~8mm;表麵深黃色至黃棕色,有20~30個環紋,近頭部的環紋較細;頭部紅棕色;腹部有足8對,中部4對較明顯;體輕,質脆,易折斷,斷麵淡白色,充實。子座單一,從蟲體的頭部長出,長4~7cm,直徑約3mm,呈長棒狀,上部稍膨大,深棕色或棕褐色,有細縱紋;質柔韌,斷麵類白色。氣微腥,味微苦。
【功效】補肺益腎,止血化痰。
茯苓
【來源】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幹燥菌核。
【產地】主產於雲南、安徽、湖北等地。
【性狀】呈類球形、橢圓形、扁圓形或不規則的團塊,大小不一;外皮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顯的皺縮紋理;體重,質堅實,斷麵顆粒性,有的具裂紋,外層淡棕色、內部白色,少數淡紅色,有的中間抱有鬆根。無臭,味淡,嚼之粘牙。
【飲片】白茯苓呈片塊狀,長1~2cm;白色至類白色。
赤茯苓呈片塊狀,長1~2cm;表麵淺紅色部分。
茯神為將含鬆根的茯苓切成每塊中央嵌有鬆根的方塊。其鬆根斷麵常被茯苓肉嵌入,有的可橫斷為幾個木質碎塊,習稱為“茯神”,其神木緊嵌,不易脫出。
茯苓皮為不規則片狀,外表麵棕褐色至黑褐色,粗糙。質柔軟,略有彈性。
【功效】利水滲濕,健脾寧心。
豬苓
【來源】多孔菌科真菌豬苓的幹燥菌核。
【產地】主產於陝西、雲南等地。
【性狀】呈條形、類圓形或扁塊狀,有分枝,長5~25cm,直徑2~6cm,表麵黑色、灰黑色或棕黑色;全體有瘤狀突起及皺紋;體輕質硬,能浮於水麵,斷麵類白色或黃白色,致密無裂隙,略呈顆粒狀。氣微,味淡。
【飲片】不規則的厚片,切麵淡棕色或黃白色,略呈顆粒狀;周邊皺縮,黑、灰黑色或棕黑色。
【功效】利水滲濕。
青黛
【來源】爵床科植物馬藍、蓼科植物蓼藍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藍的葉或莖加工製得的幹燥粉末或團塊。
【產地】主產於福建、河北等地。
【性狀】深藍色的粉末,體輕,易飛揚,或呈不規則多孔性的團塊,用手撚之即為細末。投水中浮於水麵,水層不得顯深藍色。微有草腥氣,味淡。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定驚。
兒茶
【來源】豆科植物兒茶的去皮枝、幹的幹燥煎膏。
【產地】主產於雲南、廣西等地。
【性狀】方塊狀或不規則塊狀,表麵黑褐色或棕褐色,光滑而微有光澤,有時可見裂紋。質硬,易碎,斷麵不整齊,紅棕色,有小孔,具光澤,遇潮有黏性。氣微,味苦澀,略回甜。
【功效】收斂生肌斂瘡。
冰片(合成龍腦)
【來源】以鬆節油、樟腦為原料經化學方法人工合成。
【產地】主產於北京、福建、廣東及湖南等地。
【性狀】白色透明或白色半透明薄片狀鬆脆結晶,表麵有如冰的裂紋。氣清香,味辛涼。具揮發性,燃燒時有濃煙,並有帶光的火焰。
【功效】開竅醒神,清熱止痛。
天然冰片(右旋龍腦)
【來源】樟科植物樟的新鮮枝、葉經提取加工製成的結晶。
【產地】主產於福建、廣東及湖南等地。
【性狀】白色結晶性粉末或片狀結晶。氣清香,味辛涼。具揮發性,點燃時有濃煙,火焰呈黃色。
【功效】開竅醒神,清熱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