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下)(2 / 3)

薑草果顆粒飽滿,呈棕褐色,略有焦斑。味辛辣。

【功效】燥濕溫中,除痰截瘧。

麻黃

【來源】麻黃科植物草麻黃、中麻黃或木賊麻黃的幹燥草質莖。

【產地】草麻黃主產於山西、陝西;中麻黃主產於甘肅、青海;木賊麻黃主產於河北、山西。

【性狀】草麻黃呈細長圓柱形,少分枝,直徑1~2mm,有的帶少量棕色木質莖;表麵淡綠色至黃綠色,有細縱脊線,觸之有粗糙感,節明顯,節間長2~6cm;節上有膜質鱗葉,長3~4mm;裂片2(稀3),銳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聯合成筒狀,紅棕色;體輕,質脆,易折斷,斷麵略呈纖維性,周邊綠黃色,髓部紅棕色,近圓形。氣微香,味澀、微苦。

中麻黃多分枝,直徑1~1.5mm,有粗糙感,節間長2~6cm,膜質鱗葉長2~3mm;裂片3(稀2),先端銳尖,斷麵髓部呈三角狀圓形。

木賊麻黃分枝較多,直徑1~1.5mm,無粗糙感,節間長1.5~3cm;膜質鱗葉長1~2mm;裂片2(稀3),上部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紅色至棕黑色。

【飲片】麻黃段呈細圓形段,長1~2cm;表麵黃綠色,粗糙,有細縱棱線,節上有細小鱗葉;質脆,斷麵中心顯紅黃色,粉性。

蜜麻黃形如麻黃段,表麵黃綠色,微顯光澤。有焦香氣。

麻黃絨呈鬆軟絨狀,黃綠色。

蜜麻黃絨呈鬆軟黏結的纖維狀,深黃色。味微甜。

【功效】發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腫。

金錢草

【來源】報春花科植物過路黃的幹燥全草。

【產地】主產於四川及長江流域諸地。

【性狀】常纏結成團,無毛或被疏柔毛。莖扭曲,表麵棕色或暗棕紅色,有縱紋;斷麵實心,灰白色。葉對生,多皺縮,完整葉寬卵形或心形,全緣,上麵暗綠色至棕綠色,下麵色較淺,主脈明顯突起,用水浸後,對光透視可見黑色或褐色條紋,葉柄細長,葉腋有時可見花或果實。氣微,味淡。

【飲片】金錢草段為不規則的小段,根、莖、葉、花混合。

【功效】清利濕熱,通淋,消腫。

廣藿香

【來源】唇形科植物廣藿香的幹燥地上部分。

【產地】主產於廣東、海南等地。

【性狀】莖略呈方柱形,分枝多,枝條稍曲折,長30~60cm,直徑2~7mm;表麵被柔毛;質脆,易折斷,斷麵中部有髓。老莖類圓柱形,直徑~1.2cm+被灰褐色栓皮。葉對生,皺縮成團,展平後葉片呈卵形或橢圓形,長4~9cm,寬3~7cm;兩麵均被灰白色茸毛;先端短尖或鈍圓,基部楔形或鈍圓,邊緣具大小不規則的鈍齒;葉柄細,長2~5cm,被柔毛。氣香特異,味微苦。

【飲片】藿香段為不規則小段,莖、葉混合。莖略成方形,外表灰褐色、灰黃色或帶紅棕色,被柔毛,莖有白色髓。葉皺縮而破碎,灰綠色、灰褐色或淺棕褐色,兩麵均被灰白色茸毛。

藿香梗為類方形的厚片,中間髓部白色,周邊棕色或灰褐色。

藿香葉皺縮而破碎,灰綠色、灰褐色或淺棕褐色,兩麵均被白色茸毛,邊緣具大小不規則的鈍齒。

【功效】芳香化濁,開胃止嘔,發表解暑。

藿香

【來源】唇形科植物藿香的地上幹燥部分。

【產地】主產於四川、浙江等地。

【性狀】全草長60~90cm,多對生分枝。莖呈方柱形,直徑3~10mm,棕灰色,茸毛稀少;老莖堅硬;折斷麵邊緣不平坦,中空。葉交互對生,多皺縮或破碎,灰綠色,完整的葉濕潤展平後呈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5~11cm,寬3~6.5cm;先端漸窄、漸尖或急尖;邊緣有鈍鋸齒;基部圓形或近心形;表麵有腺點,毛少;葉片紙質易碎。有時枝端尚留花穗,土黃色;宿萼筒狀,內藏4枚小堅果。氣香,味淡微涼。

【功效】芳香化濁,和中止嘔。

澤蘭

【來源】唇形科植物毛葉地瓜兒苗的幹燥地上部分。

【產地】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

【性狀】莖呈方柱形,少分枝,四麵均有淺縱溝,長50~100cm,直徑0.2~0.6cm,表麵黃綠色或帶紫色,節處紫色明顯,有白色茸毛。質脆,斷麵黃白色,髓部中空。葉對生,有短柄;葉片多皺縮,展平後呈披針形或長圓形,長5~10cm+上表麵黑綠色,下表麵灰綠色,密具腺點,兩麵均有短毛,先端尖,邊緣有鋸齒。花簇生於葉腋成輪狀,花冠多脫落,苞片及花萼宿存,黃褐色。氣微,味淡。

【功效】活血化瘀,行水消腫。

佩蘭

【來源】菊科植物佩蘭的幹燥地上部分。

【產地】主產於江蘇、浙江等地。

【性狀】莖平直,圓柱形,長30~100cm,直徑0.2~0.5cm;表麵黃棕色或黃綠色或略帶紫色,有明顯的節及縱棱線,質脆,易折斷,斷麵纖維狀,類白色,木部有疏鬆的孔,髓部白色,約占直徑的1/2,有時中空。葉對生,有柄,葉片多皺縮破碎,綠褐色,完整者葉片多呈3裂或不分裂,分裂者中間裂片較大,展平後呈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基部狹窄,邊緣有鋸齒,不分裂者展平後呈卵圓形、卵狀披針形或橢圓形。氣香,味微苦。

【功效】芳香化濕,醒脾開胃,發表解暑。

稀薟草

【來源】菊科植物豨薟、腺梗豨薟及毛梗豨薟的幹燥地上部分。

【產地】全國各地多有分布。

【性狀】莖略呈方柱形,多分枝,長30~110cm,直徑0.3~1cm,表麵灰綠色,黃棕色或紫棕色,有縱溝及細縱紋,被灰白色柔毛,節明顯,略膨大,質脆,易折斷,斷麵黃白色或帶綠色,髓部寬廣,類白色,中空。葉對生,葉片多皺縮。卷曲,展平後呈卵圓形,灰綠色,邊緣有鋸齒,兩麵均有白色柔毛,主脈3生。有的可見黃色頭狀花序,花序梗較細長,總苞片匙形。氣微,味微苦。

【功效】祛風濕,利關節,解毒。

白花蛇舌草

【來源】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幹燥全草。

【產地】主產於廣東、廣西等地。

【性狀】扭纏成團狀,灰綠色至灰棕色。有主根1條,粗2~4mm,須根纖細,淡灰棕色。莖細而卷曲,質碎,易折斷,中央有白色髓部。葉多破碎,極皺縮,易脫落;有托葉,長1~2mm;花腋生。氣微,味淡。

【飲片】為不規則的小段,根、莖、葉、花混合;莖段質脆,易折斷,中央有白色髓部;葉多破碎、極皺縮,灰綠色或灰棕色。

【功效】清熱解毒,抗腫瘤。

肉蓯蓉

【來源】列當科植物肉蓯蓉的帶鱗葉肉質莖。

【產地】主產於內蒙古、甘肅、青海等地。

【性狀】呈扁圓柱形,稍彎曲,長3~15cm,直徑2~8cm;表麵棕褐色或灰棕色,密被覆瓦狀排列的肉質鱗葉,通常鱗葉先端已斷;體重,質硬,微有柔性,不易折斷,斷麵棕褐色,有淡棕色點狀維管束,排列成波狀環紋。氣微,味甜、微苦。

【飲片】肉蓯蓉片厚約3mm,棕色或黃棕色,邊緣凹凸不整齊,斷麵可見深波狀排列的維管束,中央有時中空;質硬韌。

鹹蓯蓉片呈灰黑色至黑褐色,質較輕;其餘同肉蓯蓉片。

酒蓯蓉片深棕色,質柔潤;其餘同肉蓯蓉片。

【功效】補腎益精,潤腸通便。

鎖陽

【來源】鎖陽科植物鎖陽的幹燥肉質莖。

【產地】主產於甘肅、青海等地。

【性狀】呈扁圓柱形,微彎曲。長5~21cm,直徑1.5~5cm。表麵棕色或棕褐色,皺縮,有明顯縱溝及不規則凹陷,偶見殘存的三角形黑棕色鱗片。質重,堅硬,不易折斷。斷麵淺棕色或棕褐色,有黃色三角狀維管束。氣微,味甘而澀。

【功效】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

穿心蓮

【來源】爵床科植物穿心蓮的幹燥地上部分。

【產地】主產於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性狀】莖方形,多分枝,長50~70cm,節稍膨大;質脆,易折斷。斷麵有白色髓部。單葉對生,葉柄短或近無柄;葉片皺縮,完整者展開後呈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12cm,寬2~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下延,全緣或微波狀;上表麵綠色,下表麵灰綠色,兩麵光滑。氣微,味極苦。

【飲片】穿心蓮段為不規則小段,莖4棱。斷麵可見白色的髓;葉片綠色或灰綠色。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石斛

【來源】蘭科植物金釵石斛、環草石斛、馬鞭石斛、黃草石斛或鐵皮石斛的新鮮或幹燥莖。取長4~7cm的鐵皮石斛剪去部分須根後,邊炒邊扭成螺旋狀或彈簧狀,烘幹,習稱“耳環石斛”或“鐵皮楓鬥”。

【產地】金釵石斛主產於廣西、雲南等地;黃草石斛主產於廣西、貴州等地;環草石斛主產於廣西、貴州等地;楓鬥石斛主產於廣西、安徽等地;馬鞭石斛主產於廣西、貴州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