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上)(2 / 3)

板藍根

【品質要求】以條長,粗大,堅實者為佳。

【規格等級】商品一般分兩等。一等,根呈圓柱形,頭部略大,中間凹陷,邊有柄痕,偶有分枝。斷麵外部黃白色,中心黃色。長17cm以上,蘆下2cm處直徑1cm以上。二等,蘆下直徑5mm以上,其餘同一等。

肉桂

【品質要求】以外皮細致,肉厚,油性大,香氣濃,味甜辣,嚼之渣少者為佳。

【規格等級】肉桂分進口與國產兩大類。過去規格比較複雜。現國產肉桂分為廣桂條(又名桂通)、企邊桂、板桂等規格。進口桂分安桂(中安桂)、低山桂和高山桂。此外,還有桂碎等規格。

川黃柏

【品質要求】以皮厚,色黃,無栓皮者為佳。

【規格等級】商品一般分兩等。一等,呈平板狀,去淨粗皮,表麵黃褐色或黃棕色,內表麵暗黃色或淡棕色,體輕,質較堅硬,斷麵鮮黃色。氣微,味極苦,長40cm以上,寬15cm以上。二等,呈板片狀或卷筒狀,大小不等,厚度不得小於2mm,間有枝皮,其餘同一等。

杜仲

【品質要求】以皮厚,塊大,去淨栓皮,斷麵絲多,內表麵暗紫色者為佳。

【規格等級】商品一般分特等、一至三等。特等,呈平板狀,兩端整齊,寬50cm以上,厚0.7cm以上。一等,呈平板狀,兩端整齊,寬40cm以上,厚0.5cm以上。二等,呈板片狀或卷曲狀,寬30cm以上,厚0.3cm以上。三等,大小不等,厚度不得小於2mm,包括枝皮、根皮及碎塊。

牡丹皮

【品質規格】以身幹,根皮厚而勻直,色白,粉性足,質軟潤,無木心、須根,香氣濃,亮銀星多者為佳。水分不得超過13.0%,總灰分不得超過5.0%,丹皮酚含量不得少於1.20%。

【規格等級】商品分為鳳丹、連丹和刮丹。

1.鳳丹分一至四等。性狀要求:一等,長6cm以上,中部圍粗2.5cm以上,無青丹。二等,長5cm以上,中部圍粗1.8cm以上,無青丹。三等,長4cm以上,中部圍粗1cm以上。四等,最小圍粗不低於0.6cm。無碎末。

2.連丹分一至四等。性狀要求:一等,長6cm以上,中部圍粗2.5cm以上,碎節不超過5%。二等,長5cm以上。中部圍粗1.8cm以上,碎節不超過5%。三等,長4cm以上,中部圍粗1cm以上,碎節不超過5%。四等,最小圍粗不低於0.6cm。

3.刮丹分一至四等。性狀要求:一等,長6cm以上,中部圍粗2.4cm以上,碎節不超過5%。二等,長5cm以上,中部圍粗1.7cm以上,碎節不超過5%。三等,長4cm以上,中部圍粗0.9cm以上,碎節不超過5%。四等,凡不含一至三等的斷支碎片屬此等。

規格術語:青丹指牡丹生長時,根露出地麵,時久丹根變青者。

金銀花

【品質要求】以花蕾飽滿、含苞待放,色黃白,質滋潤,香氣濃鬱,無葉片及雜質者為佳。總灰分不得超過10.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過3.0%,含氯原酸不得少於1.5%。

【規格等級】商品分密銀花、東銀花和山銀花。密銀花質佳,山銀花質次。

1.密銀花分一至四等。性狀要求:一等,開放花朵,黑頭、破裂花蕾及黃條不超過5%,無黑條、黑頭。二等,開放花朵,破裂花蕾及黃條不超過10%,無黑條。三等,開放花朵、黑條不超過30%。四等,花蕾或開放花朵兼有,色澤不分,枝葉不超過3%。

2.東銀花一等,開放花朵不超過5%,無嫩蕾、黑頭。二等,開放花朵不超過15%,黑頭不超過3%,無枝葉。三等,開放花朵不超過25%,黑頭不超過15%,枝葉不超過1%。四等,色澤不分,枝葉不超過3%。

3.山銀花山銀花品種來源較多,有的地區采收加工不符合要求,質量較差,枝葉多,色澤差。一等,開放花朵不超過20%,無梗葉、雜質、蟲蛀、黴變。二等,幹貨,枝葉不超過10%,無雜質、蟲蛀、黴變。規格術語:頂手指密銀花花苞肉質較厚,幹燥後較硬,握之有頂手感覺,又稱手感,此係密銀花的特點。

紅花

【品質要求】以身幹,花瓣長,色紅黃,鮮豔,質柔軟,無枝赤者為佳。雜質不得超過2%,水分不得超過13.0%,總灰分不得超過15.0%。

【規格等級】分一至二等。一等,管狀花皺縮彎曲,成團或散在。表麵深紅、鮮紅色,微顯黃色,質柔軟,有香氣,無枝葉。二等,表麵淺紅、暗紅或淡黃色。

枳殼

【品質要求】以外果皮綠褐色,果肉厚,香氣濃者為佳。總灰分不得超過7.0%,含柚皮苷不得少於4.0%。

【規格等級】按大小、厚簿分一至二等。一等,直徑3.5cm,肉厚0.5cm以上。二等,直徑2.5cm,肉厚0.35cm以上。

酸棗仁

【品質要求】以粒大飽滿,外皮紫紅色,有光澤者為佳。

【規格等級】酸棗仁無具體規格,在符合品質要求情況下,分一至二等。一等,飽滿,核殼不超過2%,碎仁不超過5%,無黑仁。二等,較瘦小,核殼不超過5%,碎仁不超過10%,無黑仁。

檳榔

【品質要求】以個大,質堅體重,無破裂者為佳。水分不得超過10%.含檳榔堿不得少於0.30%。

【規格等級】檳榔無具體規格,在符合性狀要求情況下,分一至二等。一等,每千克160個以內,無枯心、破碎。二等,每千克160個以外,間有破碎、枯心,不超過5%,輕度蟲蛀不超過3%。

中藥應用

一、中醫基礎理論

(一)中醫的基本觀點

1.整體觀

整體,就是統一性和完整性。中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構成人體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在結構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協調、相互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響的。同時又認為人體與自然環境有密切關係,人類在能動地適應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鬥爭中維持著機體的正常生命活動。這種內外環境的統一性,機體自身整體性的思想,中醫學稱之為整體觀念。即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和自然有密切的聯係。

(1)人體是有機的整體

人體是由若幹髒器和組織、器官所組成的。各個髒器、組織或器官,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功能,這些不同的功能都是整體活動的組成部分,因此,人體是有機的整體。

機體整體統一性的形成,是以五髒為中心,配以六腑,通過經絡係統“內屬於腑髒,外絡於肢節”的作用而實現的。五髒是代表著整個人體的五個係統,人體所有器官都可以包括在這五個係統之中。人體以五髒為中心,通過經絡係統,把六腑、五體、五官、九竅、四肢“骨骼”等全身組織器官聯係成有機的整體,並通過精、氣血、津液的作用,來完成機體統一的功能活動。

中醫學在整體觀念的指導下,認為人體正常生理活動一方麵要靠各髒腑組織發揮自己的功能,另一方麵又要靠髒腑間相輔相成的協同作用和相反相成的製約作用,才能維持生理平衡。每個髒腑各自有不同的功能,又有整體活動下的分工合作,這是人體局部與整體的統一。這種整體作用隻有在心的統一指揮下才能生機不息。

人體的局部與整體是辨證的統一。人體某一局部的病理變化,往往與全身髒腑、氣血、陰陽的盛衰有關。由於各髒腑、組織、器官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聯係和影響,就決定了在診治疾病時,可以通過五官、形體、色脈等外在變化,了解和判斷內在病變,從而作出正確的診斷和治療。如舌通過經絡直接或間接地與五髒相通,所以察舌可以測知內髒的功能狀態。

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治療局部的病變,也必須從整體出發,才能采取適當的措施。如心開竅於舌,心與小腸相表裏,所以可用清心瀉小腸火的方法治療口舌糜爛。

綜上所述,中醫學在闡述人體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以及對疾病的診斷、治療時,都貫穿著“人體是有機的整體”這個基本觀點。

(2)人與自然界的統一性

人類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著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同時,自然界的變化又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體,而機體則相應地產生反應。屬於生理範圍內的,即是生理的適應性,超越了這個範圍,即是病理反應。

自然界的季節氣候會對人體產生重大的影響。在四季氣候變化時,春溫、夏熱、長夏濕、秋燥、冬寒,表示一年中氣候變化的一般規律。生物在這種氣候變化的影響下,就會有春生、夏長、長夏化、秋收、冬藏等相應的適應性變化。人體也不例外,必須與之相適應。春夏季節,陽氣發泄,氣血容易趨向體表,表現為皮膚鬆弛,疏泄多汗等;秋冬季節,則陽氣收藏,氣血容易趨向於裏,表現為皮膚致密,少汗多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