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皮
【來源】五加科植物細柱五加的幹燥根皮。
【產地】主產於河南、安徽等地。
【性狀】呈不規則卷筒狀,長5~15cm,直徑0.4~1.4cm,厚約2mm;外表麵灰褐色,有稍扭曲的縱皺紋及橫長皮孔;內表麵淡黃色或灰黃色,有細縱紋;體輕,質脆,易折斷;斷麵不整齊,灰白色,於放大鏡下觀察可見多數淡黃棕色小油點。氣微香,味微辣而苦。
【飲片】為不規則小段。
【功效】祛風濕,補肝腎,壯筋骨。
秦皮
【來源】木犀科植物苦櫪白蠟樹、白蠟樹、尖葉白蠟樹、宿柱白蠟樹的幹燥枝皮或幹皮。
【產地】主產於遼寧、黑龍江等地。
【性狀】枝皮呈卷筒狀或槽狀,長10~60cm,厚1.5~3mm;外表麵灰白色、灰棕色至黑棕色或相間呈斑狀,平坦或稍粗糙,並有灰白色圓點狀皮孔及細斜皺紋,有的具分枝痕;內表麵黃白色或棕色,平滑;質硬而脆;斷麵纖維性,黃白色。無臭,味苦。
幹皮為長條狀塊片,厚3~6mm;外表麵灰棕色,具龜裂狀溝紋及紅棕色圓形或橫長的皮孔。質堅硬。斷麵纖維性較強。
【飲片】呈絲狀,寬3~5mm;外表麵灰褐色或灰黑色,稍粗糙,有淺色斑點;內表麵黃白色或棕色,略有光澤;切麵黃白色,纖維性。
【功效】清熱燥濕,收斂,明目。
香加皮
【來源】蘿藦科植物杠柳的幹燥根皮。
【產地】主產於山西、河南等地。
【性狀】呈卷筒狀或槽狀,少數呈不規則的塊片狀,長3~10cm,直徑1~2cm,厚2~4mm;外表麵灰棕色或黃棕色,栓皮鬆軟常呈鱗片狀,易剝落;內表麵淡黃色或淡黃棕色,較平滑,有細縱紋。體輕,質脆,易折斷;斷麵不整齊,黃白色。有特異香氣,味苦。
【飲片】呈卷筒狀、槽狀或不規則的破碎塊片,外表麵黃棕色,粗皮易呈鱗片狀剝落。
【功效】祛風濕,強筋骨。
地骨皮
【來源】茄科植物枸杞或寧夏枸杞的幹燥根皮。
【產地】主產於山西、河南等地。
【性狀】呈筒狀、槽狀或不規則卷片,長3~10cm,寬0.5~1.5cm,厚1~3mm;外表麵灰黃色至棕黃色,粗糙,有不規則縱裂紋,易成鱗片狀剝落;內表麵黃白色至灰黃色,較平坦,有細縱紋;體輕,質脆,易折斷;斷麵不平坦,外層黃棕色,內層灰白色。氣微,味微甜而後苦。
【功效】涼血,清肺熱,除骨蒸。
二、葉類中藥
葉類中藥大多以單葉入藥,也有為複葉的小葉或是帶葉的枝梢。鑒別注意點:
①葉片的形狀、大小、色澤、葉端、葉基、葉緣、葉脈、上下表麵、質地以及葉柄的有無或長短。②葉麵的表麵特征,有的具較厚的角質層、光滑無毛,有的一麵或兩麵被毛;有的在放大鏡下可見腺鱗;有的葉片對光透視可見透明的腺點(油室)。③葉柄的平直或扭曲也有鑒別意義。此外,如夾有梗枝,其葉痕在同一水平麵上,葉痕旁無芽痕,則為複葉的小葉軸;若葉痕為互生或對生,則為莖枝。
側柏葉
【來源】柏科植物側柏的幹燥嫩枝和葉。
【產地】分布於華東、中南、西南地區各地。
【性狀】多分枝、扁平,葉細小鱗片狀,交互對生,貼伏於枝上,表麵深綠色或黃綠色;質脆,易折斷。氣清香,味苦澀、微辛。
【飲片】側柏炭呈焦褐色,具光澤,有焦香氣。
【功效】涼血止血,生發烏發。
桑葉
【來源】桑科植物桑的幹燥葉。
【產地】全國大部分地區均產。
【性狀】葉片多皺縮、破碎。完整的葉有柄,長約4cm;葉片展平後呈卵形或寬卵形,長8~15cm,寬7~13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圓形或心形,邊緣有鋸齒或鈍鋸齒,有的不規則分裂。上表麵黃綠色或淺黃棕色,有的有小疣狀突起;下表麵顏色稍淺,主脈突出,側脈網狀,脈上被疏毛,脈基具簇毛。質脆。氣微,味淡、微苦澀。
【功效】疏風清熱,清肺潤燥。
大青葉
【來源】十字花科植物菘藍的幹燥葉片。
【產地】主產於江蘇、河北、河南等地。
【性狀】葉多皺縮卷曲,有的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後呈長橢圓形至長圓狀倒披針形,長5~20cm,寬2~6cm;上表麵暗灰綠色至棕綠色,有的可見色較深稍突起的小點;先端鈍,全緣或微波狀,基部狹窄下延至葉柄呈翼狀;葉柄長4~10cm,淡棕黃色,中脈寬大明顯。質脆。氣微,味微酸、苦、澀。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消斑。
枇杷葉
【來源】薔薇科植物枇杷的幹燥葉。
【產地】主產於長江流域及南方各地。
【性狀】呈長圓形或倒卵形;長12~30cm,寬4~9cm,先端尖,基部楔形,邊緣疏鋸齒,近基部全緣;上表麵灰綠色、黃棕色或紅棕色,較光滑;下表麵密被黃色茸毛,主脈於下表麵顯著突起,側脈羽狀;葉柄極短,被棕黃色茸毛;革質而脆,易折斷。無臭,昧微苦。
【飲片】為0.5~1cm寬的絲片狀,革質,味微苦。
【功效】清肺止咳,降逆止嘔。
番瀉葉
【來源】豆科植物狹葉番瀉(又名印度番瀉)或尖葉番瀉的幹燥小葉。
【產地】狹葉番瀉葉主產於印度、埃及等國;尖葉番瀉葉主產於埃及。
【性狀】狹葉番瀉葉呈長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5~5cm,寬0.4~2cm;全緣,葉端急尖,葉基稍不對稱;上表麵黃綠色,下表麵淺黃綠色,無毛或近無毛,主脈稍隆起,革質。氣微弱而特異,味微苦,稍有黏性。
尖葉番瀉葉呈披針形或長卵形,略卷曲,葉端短尖或微凸,葉基不對稱;葉片兩麵均有細短毛茸,質地較脆薄。氣微,味微苦。
【功效】瀉熱導滯,通便利水。
功勞葉
【來源】小檗科植物闊葉十大功勞、細葉十大功勞或華南十大功勞的幹燥葉。
【產地】闊葉十大功勞主產於陝西、安徽等地;細葉十大功勞主產於四川、湖北等地。華南十大功勞主產於福建等地。
【性狀】闊葉十大功勞葉呈卵狀橢圓形,先端漸尖而有銳刺,基部楔形或近截形而斜,邊緣兩側各具2~8個刺齒,齒尖向葉背微彎。上表麵紫綠色有光澤,下表麵黃綠色。質硬而質脆。
細葉十大功勞葉呈狹披針形,邊緣兩側各具2~8個刺狀齒。
華南十大功勞葉同闊葉十大功勞葉。
【功效】滋陰清熱,退骨蒸。
桉葉
【來源】桃金娘科植物藍桉及大葉桉的幹燥葉。
【產地】主產於我國中南、西南各地。
【性狀】呈鐮刀狀披針形,長8~30cm,寬2~7cm;革質而厚,葉端尖,葉基不對稱,全緣;葉柄較短,長1~3cm,扁平而扭轉。表麵黃綠色,光滑無毛,有多數紅棕色木栓斑點,對光透視,可見無數透明小點(油室),羽狀網脈,側脈末端於葉緣處連合,形成與葉緣相平行的脈紋。揉之微有香氣,味稍苦而涼。
大葉桉葉片呈卵狀披針形。
【功效】清熱解毒,消炎殺菌。
羅布麻葉
【來源】夾竹桃科植物羅布麻的幹燥葉。
【產地】產於西北、東北及華北。
【性狀】葉片多皺縮卷曲,有的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後呈針形或卵圓狀披針形,長2~5cm,寬0.5~2cm,淡綠色或灰綠色,先端鈍,有小芒尖,基部鈍圓或楔形,邊緣具細齒,常反卷,兩麵無毛,葉脈於下表麵突起;葉柄細,長約4mm。質脆。氣微,味淡。
【功效】平肝安神,清熱利水。
人參葉
【來源】五加科植物人參的幹燥葉。
【產地】主產於吉林、遼寧、黑龍江省。
【性狀】本品常紮成小把,呈束狀或扇狀,長12~35cm。掌狀複葉帶有長柄,暗綠色,3~6枚輪生。小葉通常5枚,偶有7或9枚,呈卵形或倒卵形。基部的小葉長2~8cm,寬1~4cm;上部的小葉大小相近,長4~16cm,寬2~7cm。基部楔形,先端漸尖,邊緣具細鋸齒及剛毛,上表麵葉脈生剛毛,下表麵葉脈隆起。紙質,易碎。氣清香,味微苦而甘。
【功效】補氣,益肺,祛暑,生津。
紫蘇葉
【來源】唇形科植物紫蘇的幹燥葉(或帶葉嫩枝)。
【產地】主產於江蘇、湖北等地。
【性狀】葉片多皺縮卷曲、破碎,完整者濕潤展平後呈卵圓形,長4~11cm,寬2.5~9cm。先端長尖或急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具圓鋸齒。兩麵紫色或上表麵綠色,下表麵紫色,疏生灰白色毛,下表麵有多數凹點狀腺鱗。葉柄長2~7cm,紫色或紫綠色。質薄而脆。帶嫩枝者,枝的直徑2~5mm,紫綠色,斷麵中部有髓。氣清香,味微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