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吐溫自傳》

他的成功是由於講話的內容,不是講話的方式。

——《馬克·吐溫自傳》

不論哪一個本子,都不能光是照本宣讀。為什麼這樣?理由很多,不過有一個理由也許是最明顯不過的了。照本宣讀,那是在講別人家的故事,是做的第二手的事,你隻是在模仿人家,而不是當事人。你是人為地編造出來的,並非是真實的人。反之,離開本本講,你進入了角色,你成了他那個人,這和演員的道理一樣的。

——《馬克·吐溫自傳》

幽默作家決心要喚醒、引導你的愛,你的憐憫,你的仁慈——你對虛假、偽善、詐騙的嘲笑——你對弱者、窮人與不幸的人們的同情。

——《馬克·吐溫自傳》

當我還能把一篇演講稿記得牢牢的時候,我總是信守這一條規定——為了我自己起見,倒不是為了聽眾。一個演講稿,如果背得滾瓜爛熟,就可以通過各種訣竅和技巧,把聽眾全給懵住了,使之對演講人的才能五體投地,以為演講人能夠毫無準備,隨時站起來,從從容容地吐出字字珠璣,如同天賦差些的人說些沒有光彩的日常語言那樣輕易。

——《馬克·吐溫自傳》

一個人在講台朗誦的時候,很快地便會意識到,在技巧中,有一種最強大的武器,其效果是難以估量的,那就是停頓——這個令人難忘的沉默,這個雄辯的沉默,這個帶有幾何級數性質的沉默,往往能收到預期的效果,為任何即使善於措辭的語言所無法達到的。

——《馬克·吐溫自傳》

有人說,一本小說純粹隻是一種藝術品,如此而已。在小說裏,你決不要布道,決不要說教。小說也許是這樣,不過幽默並非如此。幽默決不可以教訓人自居,以布道者自居,可是如果它要永遠流傳下去,必須兩者兼而有之。

·《馬克·吐溫自傳》

要是幽默來得自然,不請而自到,我便準許它在我的布道中有一席之地,不過我並不是為了幽默而寫下布道的講稿。不論幽默有沒有申請要來,布道的講稿我總是要寫的。

——《馬克·吐溫自傳》

在幽默的領域裏,重複的威力是很大的。幾乎任何一個用詞確切、一成不變的習慣用語,隻要每隔一段時間鄭重其事地重複它五六次,最後總是逗得人家忍不住笑起來。

——《馬克·吐溫自傳》

他們對幽默具有一些亂七八糟的領會。隻看到一千種低級、瑣碎的事物的可笑的一麵——主要是非常明顯的不協調、荒謬、怪誕以及引人發笑的東西。而世界上還有一萬種高級的滑稽可笑的東西,就不是他們遲鈍的眼光能看到的了。

——《馬克·吐溫自傳》

這一篇是一個生氣勃勃的心靈所寫的,其中有火,我認為這是文學。

——《馬克·吐溫自傳》

沒有原料,故事是無法前進的,空空如也是寫不出來的。

——《馬克·吐溫自傳》

編出一句格言比把事情做好更費心思。

——《赤道環遊記》

真實的事情比虛構的故事更希奇;但這是因為虛構的故事必須符合可能性,而真實的事情卻不必顧及這一點。

——《赤道環遊記》

高尚美好的作品,是不應該草率趕製的。

——《夏娃日記》

使用形容詞的時候,如有疑問,就把它劃掉好了。

——《傻瓜威爾遜》

天下再沒有什麼事情像一篇動聽的演說那麼具有煽動力,它可以把那些不熟悉演說的把戲和魔力的聽眾的神經器官弄得昏昏癲癲,推翻他們的信念,敗壞他們的感情。

——《敗壞了赫德萊堡的人》

這是一幅平靜的、夢境中的圖畫,那麼悅目,那麼安神。要是我們不論在什麼時候,隻要心裏高興,就可以遷到這種地方去,那生活在這世界上就會比現在舒服多了,因為換一個景色會把精神上的重擔移到另一隻肩膀上去,會把精神跟身體上陳舊的、積累已久的疲勞都驅逐一空。

·《神秘的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