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三章 燦爛的科技之星——中華紡織、冶金之最(2 / 3)

最早提到“白銅”一詞的文獻

中國最早提到“白銅”一詞的文獻,是東晉史學家常所著的《華陽國誌》。書中說,在今雲南東川地區有座螳螂山,“出銀、鉛、白銅、雜藥”。

最早發明“膽水煉銅法”的國家

所謂膽水煉銅法,就是把鐵放在膽礬(硫酸銅)溶液(俗稱膽水),墾,使膽礬中的銅離子被金屬鐵所置換,而成為單質銅沉積下來的一種產銅方法。在世界上,這種煉銅法是中國最早發明創造出來的。它是水法冶金的起源。中國在北宋時,就已經有十幾處用這種方法煉銅的作坊,膽銅產量每年達一百多萬斤。而在歐洲,直到l世紀年代,人們把鐵片浸入硫酸銅溶液裏,看到銅出現在鐵表麵時,還驚訝得很,更不用說用這一原理來煉銅了。

最早記述“膽水侵銅法”的專著

中國最早記述“膽水浸銅法”的專著,是宋代張甲所著的《浸銅要錄》。共一卷。可惜,該專著已失傳。最早用煤煉鐵的國家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用煤煉鐵的國家。河南鞏縣鐵生溝漢代冶鐵遺址曾出土煤炭,可能已試用作煉鐵燃料。《水經注·河水篇》說:“屈北二百裏有山,夜則有光,晝日但煙,人取此山石炭冶此山鐵,恒充三十六國用。州“石炭”就是“煤”。酈道元的這段描述是用煤冶鐵最早明確記載。歐洲直到l世紀才用煤炭冶鐵。

最早記載淘沙取礦的文獻

中國最早記載淘沙取礦的文獻,是《韓非子》。該書是集先秦法家學說之大成的代表作。書中說:“荊南之地,麗水之中生金,人多竊采金。”

最早記載“炒鋼”的文獻

炒鋼,是把呈液態的生鐵,像炒菜那樣不停地攪拌,使它在冶煉的過程中脫碳而成鋼或成熟鐵。中國的炒鋼法是西漢時發明的,但最早記載炒鋼的文獻,卻是東漢所出的《太平經》。歐洲直到世紀中葉,才由英國發明了炒鋼法,比中國晚了l多年。

最早的炒鋼實物

中國迄今發現的最早的炒鋼實物,是l年在出土的“州涑大刀”。該刀鑄造於東漢永初六年,也就是公元11年,是用炒鋼直接鍛打而成。

最早生產鋅的國家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生產鋅的國家。還是在五十國時,人們就能以爐甘石為原料,密封加熱法煉鋅。而歐洲則是在世紀才曉得鋅是一種金屬,l世紀才知道用爐甘石煉鋅。最詳細記載鋅的生產過程的著作

中國最早詳細記載鋅的生產過程的著作,是明代宋應星所著的《天工開物·五金篇》。書中說:每次將十斤爐甘石裝進一個泥罐裏,罐外塗泥封牢,再將表麵光滑,讓它逐漸風幹。切忌不要用火烘烤,以防破裂。然後用煤餅層層地把裝爐甘石的泥罐墊起來,在下麵架柴點火鍛燒。待煤餅熾紅,罐裏的爐甘石就熔成一團了。冷卻後,打碎罐子,取出來的就是金屬鋅了。

最早生產黃銅的國家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生產黃銅的國家。明代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五金篇》中記載說:每次用六斤紅銅,配四斤鋅,先後放罐裏熔化,冷卻後取出就是黃銅。當然,黃銅的發明並不是始於明代,它可上溯到西漢末年。

最早的金銀錯工藝品

金銀錯,也“錯金銀”,是中國春秋時代發明的一種金屬工藝。其具體作法是:把金銀或其他金屬絲、片嵌入銅器表麵,構成花紋,然後用錯石,也就是磨石

挫平磨光。中國迄今發現最早的金銀錯工藝品,是“欒書”。它是春秋中葉晉厲公時(公元前世紀)的大臣欒書為祭祀而製造的器物。最早發明“水排"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