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一個朋友誤解了你,當時他正在氣頭上,那麼你最好不要去辯解,即使他口不擇言,你也要學會原諒他。事後,當他知道真相時,他自然會對此表示歉意。活在世上,本來事情就千頭萬緒,又何必再為一些小事徒增煩惱呢?有些事,最終會讓朋友明白你是無過的,那麼,你最好跳出三界之外,忍一時風平浪靜。
7.大度待人,不要心存報複
在矛盾麵前,若能有較大的氣量,以諒解的態度對待他人,就會在時間的推移中,逐漸改變對方的態度,使矛盾緩和。無論在什麼時候,都不要播下仇恨的種子。
武則天時代有個丞相叫婁師德,可謂一位肚子裏撐得了船的宰相。史書上說他“寬厚清慎、犯而不較”。意思是說他處世謹慎,待人寬厚,對觸犯自己的人,從不計較。他弟弟出任代州刺史,臨行前,他弟弟為了使他放心,表示:“以後行人朝我臉上吐唾沫,我擦幹就是了,絕不讓你擔心!”而婁師德卻憂慮地說:“這正是我擔心的地方!人們唾你臉,是生你的氣;你把唾沫擦掉,豈不是頂撞他,這隻能使他更火。怎麼辦?人家唾你,你要笑眯眯地接受。唾在臉上的唾沫,不要擦掉,讓它自己幹。”
顯而易見,“唾麵不拭”,這種不諳是非,不講原則,一味退讓,盲目屈從的做法,在今天看來,十分迂腐可笑,不足為訓。然而,婁師德“寬厚清慎,犯而不較”的精神,也並非一無是處,也有可取的一麵。這一麵就是豁達大度,氣量如海。
氣量如海,大度待人,對社會交際的順利進行,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人與人之間經常發生矛盾,在矛盾麵前,若能夠有較大的氣量,以諒解的態度去對待別人,就會在時間的推移過程中,逐漸改變對方的態度,使得矛盾得到緩和。劉少奇同誌主張,一旦與他人發生矛盾,受到他人錯誤對待,應該有“單戀”的精神。不因對方對待自己態度上有錯而改變自己初時的熱情和真誠,始終不渝地以友好的感情對待對方。有了這種“單戀”的態度,便能喚起對方的良知,這是有道理的。三國時期,東吳老將程普原先與周瑜不和,關係很不好。周瑜不因程普對自己不友好,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他不抱成見,寬容待之。日子長了,程普了解了周瑜的為人,終於受到感動,體會到和周瑜交往,“若飲醇醪自醉”,就像喝了又濃又醇的美酒,會“自醉”一般。
戰國時“將相和”的故事,大家非常熟悉。假如藺相如發現廉頗羞辱自己以後,馬上針鋒相對,怒目相向,就會使彼此的矛盾空前激化,不但他本人失去一位忠實的朋友,而且將會給整個趙國帶來嚴重的危害。由此可以看出,大度待人是促使人際關係和諧發展,消解矛盾和衝突的一劑良藥。氣量如海,大度待人,還可以幫助人們樹立崇高的威信。無論是領導,還是群眾,每個人都需要威信和影響力。沒有威信和影響力,領導者不足以統禦下屬,教師不能教育好學生,商人賣不出貨物,農民種不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那麼,怎樣建立自己的威信和影響力呢?其辦法和途徑有多條,然而氣量如海,大度待人就是其中之一。
大度待人,對那些錯誤地對待自己,有愧於己的人不計前嫌,熱情對待,不僅可以徹底消除彼此間的隔閡,而且反過來會激發對方的感激心理,使其盡最大的努力為自己幫忙做事。
當然,要做到有度量,亦非容易。這要求我們在社交活動中,必須捐棄個人私欲,不能為自己的一己之私而去鬥、去奪,與人鬧得麵紅耳赤;也不能為了炫耀自己,而貶低他人,同樣,像那種“報複之心”、“妒嫉之念”這類私心大發作的東西,更不能存在。同時,能夠做到有度量,還要有點忍讓精神。無緣無故受到冤屈時,隻要不是惡意中傷,都應忍耐下去,應主動地“禮讓三分”,從自身找原因。讓時間、讓事實來“表白”自己。
隻要交際者充分認識大度待人的意義和價值,時時處處提醒自己、反省自己,日積月累,不斷培養鍛煉,就一定能夠“建設”起容人雅量,寬廣胸懷。
8.做人要留餘地,不可把事做絕
做人留有餘地,就不會把事情做絕。於情不偏激,於理不過頭,在追求成功的路上就會進退自如。
傳說太陽神阿波羅的兒子法厄同駕起裝飾豪華的太陽車橫衝直撞,肆意馳騁。當來到一處懸崖峭壁上時,恰好與月亮車相遇。月亮車正欲掉頭退回時,法厄同依仗太陽車轅粗力大的優勢,一直逼到月亮車的尾部,不給對方留下一點回旋的餘地。正當法厄同眼看著難於自保的月亮車幸災樂禍時,自己的太陽車也走到了絕路上,連掉轉車頭的餘地也沒有了,向前進一步是危險,向後退一步是災難,最後終於萬般無奈葬身火海。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留有餘地,不可把事情做絕。人生一世,萬不可使某一事物沿著某一固定方向發展到極端,而應在發展過程中充分認識,冷靜判斷各種可能發生的事情,以便有足夠的條件和回旋餘地采取靈活的應付措施。
世界上的事情是複雜多變的,任何人都不應該憑著一家之言和一己之見,自以為是。即使是某些以為擁有科學頭腦的人,也應該留有一片餘地供別人遊覽,供自己回旋。否則的話,就會給別人留下把柄。
1790年7月24日,在法國的一個小城儒裏亞克,一塊巨石從天而降,巨大的響聲把居住在這裏的加斯可尼人嚇了一大跳。尤其令人驚異的是,這塊石頭把加斯可尼人教堂旁邊的屋子砸了一個大窟窿。市民們目睹了這一切,紛紛認為這塊破壞了他們寧靜生活的怪石來曆不明。他們以為這塊石頭可能還會飛上天去,為了防止它“逃走”,就給巨石鑿了個洞,用鐵鏈穿起來,然後把鐵鏈鎖在教堂門口的大圓柱上。最後市民們又通過決議,要寫一封信給法國科學院,請科學家來研究這塊怪石。儒裏亞克市的市長證實了市民們在信上所寫的事實,並且簽上了自己的名字,又派專人將信送往巴黎。
在巴黎的法國科學院裏,當宣讀儒裏亞克的這封來信時,人群中突然爆發出陣陣哄笑聲,有的人甚至笑得前俯後仰,還有人連眼淚都笑出來了。有些科學家帶著嘲笑的口氣說:“哈哈,加斯可尼人是最愛吹牛皮的,今天他們向我們報告天上落下巨石,過幾天他們還會來報告天上又掉下五噸牛奶,外加一千塊美味的帶血的牛排……”在笑夠了之後,他們以科學院的名義作出了決定,對加斯可尼人的撒謊和儒裏亞克市長的愚蠢表示遺憾,同時號召所有有科學頭腦的人,不要相信這些荒誕不經的報告。
那麼,究竟是誰有科學頭腦,是誰更愚蠢、可笑呢?曆史已作出了公正的答案。
不給自己留餘地的人在笑夠了別人之後,豈知把自己的短見也輸給了別人,在伸手打別人耳光的同時,也是在打自己的耳光。
我們在做人時講求留有餘地,不能把話說得太滿,要容納一些意外事情,以免自己下不了台。
小楊以前曾在一家新聞單位工作,曾經把一個采訪任務交給一個男同事,這件采訪工作在實施時存在一定的困難,小楊當時曾想詳細地向他介紹一下,可他卻拍著胸脯對小楊說:“沒有問題,包您滿意”。三天以後,沒有聽到任何的動靜,小楊便問他采訪進展得怎麼樣?進度如何?他才不得不對小楊說:“不像想象的那麼簡單。”雖然小楊也知道這個采訪不會很輕鬆,但對他當時輕易地拍胸脯表態卻大有反感,小楊又同意他繼續做些努力,完成采訪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