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關鍵時刻拉人一把
欲求人助,先要助人。關鍵時刻拉人一把,這比平時費盡心機地討好別人要明智的多。
“患難之交才是真朋友”,相信這話大家不會陌生。
晉代有一個人叫荀巨伯,有一次去探望朋友,正逢朋友臥病在床,這時恰好敵軍攻破城池,燒殺擄掠,百姓紛紛攜妻挈子,四散逃難。朋友勸荀巨伯:“我病得很重,走不動,活不了幾天了,你自己趕快逃命去吧!”
荀巨伯卻不肯走,他說:“你把我看成什麼人了,我遠道趕來,就是為了來看你。現在,敵軍進城,你又病著,我怎麼能扔下朋友不管呢?”說著便轉身給朋友熬藥去了。
朋友百般苦求,叫他快走,荀巨伯卻端藥倒水安慰說:“你就安心養病吧,不要管我,天塌下來我替你頂著!”
這時“砰”的一聲,門被踢開了,幾個凶神惡煞般的士兵衝進來,衝著他喝道:“你是什麼人?如此大膽,全城人都跑光了,你為什麼不跑?”
荀巨伯指著躺在床上的朋友說:“我的朋友病得很重,我不能丟下他獨自逃命。”並正氣凜然地說:“請你們別驚嚇了我的朋友,有事找我好了。即使要我替朋友而死,我也絕不皺眉頭!”
敵軍一聽愣了,聽著荀巨伯的慷慨言語,看看荀巨伯的無畏態度,很是感動,說:“想不到這裏的人如此高尚,怎麼好意思侵害他們呢?”說著,敵兵撤走了。
患難時體現出的正義能產生如此巨大的威力,說來不能不令人驚歎。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難免會碰到失利受挫或麵臨困境的情況,這時候最需要的就是別人的幫助,這種雪中送炭般的幫助會讓原本無助的人記憶一生。
德皇威廉一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可算得上全世界最可憐的一個人。他眾叛親離,他的臣民都反對他,隻好逃到荷蘭去保命,許多人對他恨之入骨。可是在這時候,有個小男孩寫了一封簡短但流露真情的信,表達他對德皇的敬仰。這個小男孩在信中說,不管別人怎麼想,他將永遠尊崇他為皇帝。德皇深深地為這封信所感動,於是邀請他到皇宮來。這個小男孩接受了邀請,由他母親帶著一同前往,他的母親後來嫁給了德皇。
“我不知道他那時候那麼痛苦,即使知道了,我也幫不上忙啊!”許多人遺憾地說。
這種人與其說他不知道朋友的痛苦,不如說他根本無意知道。
人們總是可以敏感地覺察到自己的苦處,卻對別人的痛處缺乏了解。他們不了解別人的需要,更不會花工夫去了解;有的甚至知道了也佯裝不知,大概是沒有切身之苦、切膚之痛吧。
雖然很少有人能做到“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的境界,但我們至少可以隨時體察一下別人的需要,時刻關心朋友,幫助他們脫離困境,當朋友身患重病時,你應該多去探望,多談談朋友關心的感興趣的話題;當朋友遭到挫折而沮喪時,你應該給予鼓勵:“這次失敗了沒關係,下次再來。”當朋友愁眉苦臉,鬱鬱寡歡時,你應該親切地詢問他們。這些適時的安慰會像陽光一樣溫暖受傷者的心田,給他們希望。
小於在某企業擔任打字工作。一天中午,一位董事走進辦公室,向在辦公室的小姐們問道:“上午拜托你們打的那個文件在哪裏?”可是當時正值吃午飯時間,誰也不知道那個文件擱在哪裏,因此誰也沒有理睬他,這時,小於對他說:“這個文件的事我雖然不知道,但是,這件事交給我去辦吧,我會盡早送到您的辦公室的。”當小於把打好的文件送給董事時,董事非常高興。
幾周之後,小於高興地向她的同事宣布:她升遷了。顯然,小於的熱心和辦事利落獲得了董事的讚賞,董事在董事會上對她大力推薦。
有時候不用很費力地幫別人一把,別人也會牢記在心,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6.留一步,讓三分
為人處世,遇事都要有退讓一步的態度才算高明,讓一步就等於為日後的進一步打下基礎。給朋友方便,實際上是日後給自己留下方便。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都可能在某些方麵與別人不同。朋友相處常常就會有大大小小的矛盾,當我們麵對這些矛盾時,不可以為“狹路相逢勇者勝”,因為勝的同時,一份友情也就消失了。
留一步,讓三分,是一種謹慎的處世方法,適當的謙讓不僅不會招致危險,反而是尋求安寧的有效方式。個人生活中,除了原則問題必須堅持,對於小事,對於個人利益,謙讓一定會帶來身心的愉快,以及和諧的人際關係。有時,這種“退”即是“進”,“予”即是“得”。
交朋友,就像在跳交誼舞,有進有退,有退有進,有時,退一步路更寬。可能有這樣的經曆,去登一座有名的山,往往會直奔主峰,一是有點“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氣魄,二是聽說峰上有日出、有佛光、有雲海,十分迷人。所以對沿途的景色不屑一顧,等到了峰頂,已是氣喘如牛,滿身大汗,結果沒見到日出,也沒見到佛光,偶見雲海,又覺得不過如此,掃興而歸。假如換一個角度,不要將目標定在頂峰,而是走到哪兒算哪兒,不慌不忙,一路走去,從容賞景,會覺得到處美不勝收,還會有意外的發現與驚喜。
交朋友也同樣。古進與劉文是同窗好友,他倆學成後,同分在一個單位工作,有一個經營推銷的位子空下來,兩人隻能去一個。誰都知道,這是個肥缺,但古進還是主動讓與了劉文,自己在文教科做職員。閑下來時,他寫了幾篇文章,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投到報社,居然發表。以後,他堅持寫,以致小有名氣,成為單位的“一支筆”。
這一種方式,不刻意追求反而有所得,追求得太迫切、太執拗反而隻能徒增煩惱。以退為進,這種曲線的生存方式,有時比直線的生存方式更有成效。古進的自我籌劃,就讓他找到了更廣闊的天空。
朋友間要退讓一步,退一步會發現,活動空間是寬闊的,行為會有多種的選擇。
讓三分還在於同朋友分享利益,也就是“禮讓三分”。除了請領導、同事的客之外,還給妻子買了大包小包的禮物,在不長的時間裏,陸續拜訪了許多的朋友。他對朋友說,感謝他們多年來的幫助、關照,讓朋友也高興高興。
當你的事業一帆風順時,一定要有謙讓三分的胸襟,必要時,犧牲一些自己的利益。假如你總是利益獨享,一毛不拔,本身你的好運已讓朋友心有所想,甚至不平衡,如此一來,更會引起朋友的疏遠和看不起。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用心琢磨一下便會明白,鋒芒不可太露,出頭的椽子往往先爛。
退讓三分,必須在一個“忍”字上下工夫,學會忍耐朋友的小缺點、小錯誤,甚至忍耐朋友的不公和無禮。
一幫朋友在一起吃飯,一朋友將一碗熱湯弄翻,灑了旁邊一位朋友一身,他連忙道歉,說不小心,豈知旁邊的朋友沒容他說完,便對他說:“燙到你了嗎?”
這一句頗關心友人的反問,其實更勝過他說沒關係。那隻是一種容忍,而這句反問則讓他由被動的忍轉為主動的關心。倘若,你被弄了一身湯,你隻是皺皺眉頭,盡管一個小動作,給朋友的感覺也會不對勁,他也會道歉,也知道他的失誤,但你的這個動作,會讓他吃到不對的味道,且不說你埋怨他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