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食1(2 / 3)

曾有人把人比喻為“會思想的蘆葦”,弱小易變,因而情緒的波動隨時都在改變對事物的正確了解。人非聖賢,就是聖賢也有一失之時,我們何以不能寬容自己和別人的失誤?

寬容並不意味對惡人橫行的遷就和退讓,也非對自私自利的鼓勵和縱容。誰都可能遇到情勢所迫的無奈,無可避免的失誤,考慮欠妥的差錯。所謂寬容就是以善意去寬待有著各種缺點的人們。因其寬廣而容納了狹隘,因其寬廣顯得大度而感人。

在日常生活中,當自己的利益和別人的利益發生衝突,友誼和利益不可兼得時,首先要考慮舍利取義,寧願自己吃一點虧。鄭板橋曾說過:“吃虧是福。”這絕不是阿Q式的精神自慰,而是對做人的玄機的高度概括和總結。清朝時有兩家鄰居因一道牆的歸屬問題發生爭執,欲打官司。其中一家想求助於在京為大官的親屬張英幫忙。張英沒有出麵幹涉這件事,隻是給家裏寫了一封信,力勸家人放棄爭執,信中有這樣幾句話:“千裏求書為道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裏長城今猶在,誰見當年秦始皇。”家人聽從了他的話,鄰居也覺得很不好意思,兩家終於握手言歡,反而由你死我活的爭執變成了真心實意的謙讓。

《菜根譚》中講:“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食。此是涉世一極樂法。”可謂悟得做人的玄機。

有這樣一個女人,總在喋喋不休地向人們說鄰家的汙穢不堪。有一回她故意將一位朋友領到家裏,指著窗外說:“您看那家繩上晾的衣服多髒!”可那位朋友卻悄悄地對她說:“如果你看仔細點兒,我想你能弄明白,髒的不是人家的衣服,而是你自家的窗子。”

是啊,我們在同一藍天下生活,為什麼不學著去寬厚地待人,而是去輕易地指責呢?即使髒的真是鄰家的衣服,我們為什麼不能表示理解和容忍呢?要知道,這樣做不會給我們造成任何損失,隻會令我們在方圓做人的道路上獲得更大的成績。

努力去愛你不喜歡的人也是一種不可缺少的寬容。

李美畢業後初入社會,在某合資公司外貿部就職,不幸碰上一個愛拍馬屁、什麼本事都沒有的主管。此人每天下班後沒什麼事兒也要跟著日本科長拚命“加班”,無事生非,把白天理好的文章弄得一團糟,轉眼出了錯,又把責任全部推給李美。李美不是一個會“爭”的女孩子,隻好忍氣吞聲等日本科長長出“火眼金睛”,結果等了三個月,還是等不來一句公道話。

一氣之下,李美就去了另一家外資公司。在那裏,她出色的工作博得了許多同事的稱讚,但無論如何也沒法使苛刻、暴躁的馬經理滿意。心灰意冷間,她又萌動了跳槽之念,於是向新加坡總裁遞交了辭呈。總裁先生沒有竭力挽留李美,隻告訴她自己處世多年得出的一條經驗:如果你討厭一個人,那麼你就要試著去愛他。總裁說,他就曾雞蛋裏挑骨頭一般在一位上司身上找優點,結果,他發現了老板兩大優點,而老板也逐漸喜歡上了他。

李美依舊討厭她的經理,但已悄悄地收回了辭呈。她說:“現在想開了,作為一個成熟的人應該放開心胸去包容一切、愛一切。換一種思維看人生,你會發現,樂趣比煩惱多。”她可以說已經成熟了許多,真正明白了寬容做人的道理。

釋迦牟尼說:“以愛對恨,恨自然消失。”試著去愛你不喜歡的人吧,他們也會喜歡你的。

當我們受到不公平的和很深的心靈創傷之後,我們自然對傷害者產生了怨恨情緒。一位婦女希望她的前夫和新妻的生活過得充滿艱難困擾;一位男子希望那位出賣了他的朋友被解雇。怨恨是一種被動的和侵襲性的東西,它像一個化了膿的不斷長大的腫瘤,它使我們失去歡笑,損害健康。怨恨,更多地危害了怨恨者自己而不是被仇恨的人。因此,為了我們自己的利益,這個腫瘤必須切除。

下麵就是幫你實施寬容的幾點方法:

(1)正視你的怨恨

沒有人願意承認他恨別人,所以我們就把怨恨藏在心底。但怨恨卻在平靜的表麵上奔流,損傷了我們的感情。承認怨恨,就等於強迫我們對靈魂施行手術以求早日痊愈,即做出寬恕的決定。我們必須承認所發生的一切事情,麵對另外一個人直接地說:“你傷害了我。”

麗茲是加利福尼亞大學的一名副教授,她是一個很稱職的老師,她的係主任答應替她向教務長請求提升她。然而,在他向教務長提交的報告中卻嚴厲地批評了麗茲的工作,以至於教務長對她說:“走吧,你最好另謀職業。”

麗茲恨透了係主任對她的詆毀。但她還要從他那裏得到一紙推薦書,以便另找工作。當係主任對她說:“真抱歉,盡管我在教務長麵前為你說了許多好話,但仍然不能使教務長提升你。”她假裝相信他的話,但她難以忍受這口怨氣。一天她將這口氣直接向這位係主任吐露了,而他卻斷然否認了這件事。這使她看出他是多麼可憐、多麼卑鄙的人。於是她感到不值得和他生氣,並最後決定把這樁事情拋在一邊。

(2)將錯事與做錯事的人區分開

這就是說,對錯事本身感到憤怒,而不是對做錯事的人感到憤怒。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應該重新估價這個人的優點、缺點,以及他做錯事時所處的環境。凱西是一個16歲的頭腦愛發熱的少女,她小時候就被她的生身父母遺棄了,對此她十分憤恨。她不明白為什麼她就不值得她的父母自己來撫養。後來她才發現她的生身父母很窮,並且生她時還未結婚。

後來,凱西的一位朋友懷孕了,在擔驚受怕的情況下,把她的嬰兒送給了別人撫養。凱西分擔了她朋友的憂慮,並且意識到在這種環境下這樣做是最好的辦法。這使她逐漸認識到她自己的父母那樣做也是對的——他們自己沒有能力撫養孩子,他們把自己的孩子給別人撫養,是因為他們太愛孩子了。凱西對自己父母的新看法促使她的怨恨逐漸降低,並最終諒解了生身父母。從此她更看重自己的富有生命力的、有價值的人生了。

(3)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吧

一位漂亮的女演員幾年前在一次車禍中成了殘廢。她的丈夫陪伴著她,直到她幾乎完全康複。然而,他卻冷酷迅速地離開了她。

她隻好沉湎在美好往事的回憶之中。對於未來,她隻有憤恨,但最終她還是寬恕了他。她說:“如果我隻是終日地沉湎於對他舊日的情愛的回憶之中,整天隻是怨恨他的冷酷。那麼,我隻有終日流淚的份,於我的身體有害無益。讓過去的事情過去吧,我需要的是獲得未來的幸福。”

人生不過短短數十年,每個人都是握著手而來,撒手而去,何必讓那些怨恨和憤怒再糾纏心間,防礙我們今天的幸福呢?當你明白了這個道理,你就可以把握做人的玄機之所在了。

3.寬以待人,小肚雞腸要不得

寬以待人可以使人有個寬廣的胸懷,容忍別人的過失。同時,也可以不因別人合理的指責而遷怒別人,達到人際關係的和諧。

寬容是做人處世的玄機。一個以敵視的眼光看人,對周圍的人戒備森嚴,心胸狹小,處處提防,不能寬大為懷的人,必然會因孤獨而陷於憂鬱和痛苦之中;而寬宏大量,與人為善,寬容待人,能主動為他人著想,肯關心和幫助別人的人,則討人喜歡,被人接納,受人尊重,具有魅力,因而能更多地體驗成功的喜悅。

寬以待人,就是在人際交往中有較強的相容度。人們往往把寬廣的胸懷比做大海,能廣納百川之細流,也不拒暴雨和冰雹;也有人把忍耐性比做彈簧,具有能屈能伸的韌性。誰若想在困厄時得到援助,就應在平時待人以寬。這就是說,相容接納、團結更多的人,在順利的時候共奮鬥,在困難的時候共患難,進而增加成功的力量,創造更多的成功的機會。反之,相容度低,則會使人疏遠,減少合作力量,人為地增加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