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智商誠可貴,情商價更高(1 / 1)

有人曾用“1”與“0”的關係,來比喻人的一生。其中,1是健康,其他工作、事業、財富、愛情都是“0”,隻有擁有健康這個1,工作、事業、財富等等這些0才會有意義,才會變成100,1000,10000……如果人一旦失去了健康,工作、事業、生活便通通等於零了。

情商和智商之間,也是1與0的關係,1相當於情商,0則相當於智商。為什麼會這麼說呢?我們不妨先來看看這樣兩則故事。

故事一:據報載,一位智商超群的青年,高考脫穎而出,被國內名校錄取,但因為迷戀網絡,導致多門功課不及格,又離開了大學校園。他的父母說孩子是自負和自卑兩種極端性格的複合體,他的老師說這學生單純到幾乎透明,完全不懂得世事複雜。心理專家歎息,說這青年既不懂得如何跟人相處,又不懂得對父母感恩,智商極高,情商極低。

故事二:美國賓州羅文斯坦學院的一項研究表明,布什的智商(IQ)指數為91,僅為前任總統克林頓(182)的一半。布什雖然智商在100以下,卻有著極高的情商,而這恰恰是他製勝的法寶。無論是合作精神、領導藝術,還是個人魅力,布什都不遜色於美國曆史上那些傑出的領導人,尤其是在“9·11”之後,布什的一些特質充分地得以展現,並成為贏得民眾支持的關鍵。

通過上麵兩則故事我們不難發現,盡管智商很重要,但是情商不高,智商再高也發揮不出它應有的效用。情商好比是首領,智商好比是首領統帥下的兵,群龍無首則潰不成軍。有句話叫萬丈高樓平地起,情商就是建築高樓的那個地基。科學家研究發現:在一切成功的因素中,智商隻占20%,環境、機遇等占20%,剩下的60%就是情商能力。美國成人教育專家卡耐基更大膽地說,一個人的成功15%是靠他的專業知識,而85%要靠他良好的人際關係和處事能力。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真正決定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關鍵是情商而不是智商。

三國時期的周瑜智商非常高,很會領兵打仗,年紀輕輕就當了大都督。33歲時火燒赤壁,打了大勝仗,滿朝上下沒有不服他的。他的智商這麼高,後來怎麼死得那麼早呢?《三國演義》第56回詳細描述了孔明三氣周公瑾的故事,周瑜仰天長歎:“既生瑜,何生亮?”大叫了數聲,吐血而亡。周瑜的死,因為他的心胸狹窄,愛動怒、喜生氣,嫉賢妒能,身陷負麵情緒之中不能自拔,最終撒手人寰。可悲,可歎!

楚漢爭霸時,項羽百戰百勝,所向披靡;劉邦屢敗屢戰,打不過就跑。一世英雄,西楚霸王,何以最後兵敗垓下?而身為一介布衣的劉邦又如何崛起於亂世而成為漢代開國皇帝?原因是項羽有勇無謀,氣量狹小,這種性格弱點毀了他的一生。項羽一生,率性而為,毫無克製,忽略了對人格的追求和塑造,他的失敗是必然的。相反,劉邦在起初表現平平,但他善於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不斷以高標準來要求和完善自己,培育優秀品質,克製天性中的不良成分。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值得深悟之。

周瑜和項羽的失敗,孔明與劉邦的成功,不是智商上的區別,而是情商上的差異。

對一個黨員來說,高學曆、高智商固然重要,但如果缺少了情商,也很難把工作做好。習近平在天津和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等座談時,問村官楊代顯“情商重要還是智商重要”。楊代顯回答“都重要”。村官的回答本無可厚非,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大多數黨員、官員智商並不低,但情商卻不一定高。在這種情況下,高情商者所表現出來的優勢則更為明顯。在職場中有一句話“智商決定錄用,情商決定提升”,於我們共產黨員而言,這句話同樣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