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都會有情緒的存在,喜怒哀樂等都是情緒的表達。所以說,人有情緒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情緒二字加一個“化”,可就不一樣了。無論什麼情緒,如果一“化”,危害就大了。正如心理學家米倫森所說:人雖說是高級動物,但在喪失理智、情緒失控時,便會幹出許許多多的傻事、蠢事,一些意料之外的悲劇也便會由此而生。
《三國演義》中的張飛,為造白袍怒責部下,結果被範疆、張達切了腦袋;劉備怒氣難抑,起兵親征,又被東吳火燒連營。像劉備一類的人,盡管智商很高、能力很強,不過成功者卻寥寥無幾,原因無他,太過情緒化所致;與此相反,那些能夠較好地控製自己情緒的人,往往能獲得最終的成功。毛澤東投身革命早期,在屢遭排擠、懷疑的情況下,堅定信念,冷靜執著,用勝利的事實取得了黨內同誌的信任,帶領廣大人民通過艱苦卓絕的鬥爭最終推翻三座大山,解放了全中國;鄧小平三起三落、丹心不改,實事求是、解放思想,大膽實行改革開放,使中國人民走上了富裕道路。正反兩方麵的案例表明,能否管理自己的情緒是一個人是否能夠獲取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若想要成功,就不能讓自己太過情緒化。
管理自己情緒的能力就是情商,即情緒智商。根據“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的研究,它至少包含了“了解自身情緒、管理情緒、自我激勵、識別他人情緒、處理人際關係”等5個方麵的內容。
現代人普遍認為,情商是成功者最為關鍵的素質之一。美國有一個從事谘詢研究的企業,他們調查了188個公司的高級主管,測試他們的智商、情商對他們工作的影響。調查結果顯示,這些人情商的影響力是智商影響力的9倍。許多人智商並不出眾,而是完全以高情商取勝。
普通人如此,對於共產黨員來說同樣如此。
2013年5月14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與高校的畢業生、失業人員等座談時,問了村官楊代顯一個問題:情商重要還是智商重要?楊代顯答:“兩者都重要。”習近平說,做實際工作情商很重要,更多需要的是做群眾工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適應社會的能力。
為什麼說做實際工作情商很重要呢?
首先,高情商有利於廣大黨員正確地處理幹群關係、上下關係、同事關係、親情關係。通常來說,一個缺乏情感體驗、也無法理解他人的“木頭人”,是無法駕馭團隊的,也無法體察群眾的疾苦,當然更不能與領導、同事通力合作,發揮黨組織應有的作用。
其次,高情商有利於黨員積極做事、激情幹事。長期忙碌疲勞,人都會產生消極情緒,不會正確進行情緒管理的低情商者無法保持幹事的長期熱情,而懂得正確進行個人情緒管理的人則可以保持昂揚的鬥誌。
另外,高情商有利於提高抗挫能力、維護人際關係的和諧。抗挫能力也是情商高低的具體體現。現實生活中,有些黨員幹部因為工作壓力大、心理受挫而自殺,也有的因為不善處理人際關係、上下級關係而陷入窘境,還有的因升遷受挫而產生“升官無望不如撈一把”的錯誤想法……低情商不僅影響工作成效、生活幸福,也是許多官員走向腐敗墮落的原因之一。
“貫徹執行黨的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帶頭參加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帶動群眾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艱苦奮鬥,在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生活中起先鋒模範作用。”這是黨章規定的黨員的基本義務之一。共產黨員要自覺地履行這項義務,既要有“薄技在身”,又要重視情商培養。隻有這樣,才能讓自己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與人從容相處,通力合作,成就自己美好的人生,不辱黨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