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糊塗求職篇(6)(2 / 2)

無論是體育競技場上,還是在軍事戰爭中,實力總是決定一個人地位的重要因素。所以,許多人始終將保持自己的軍事實力作為用兵第一大法。

在戰場中,如何做到保我軍於萬全呢?有人通過長期思考,總結出如下幾條:其一是不強交戰。意思是說,在與敵軍交戰時,如果沒有取勝把握,不要強行交戰以減弱我軍實力;其二是該退則退。其實,用兵的方法,是以保全自己的軍隊為上策,其次是保守自己的城池。在戰鬥中,將領要靜靜地考慮一下,究竟應當怎樣做才能保全自己的部隊。如果不退兵才能保全部隊,那麼就不退兵。如果必須撤退才能保全部隊,那麼就堅決撤退;其三是要將我軍置於戰鬥的有利位置中。在戰鬥中,如果有招降的軍隊,應將降軍放在攻打敵軍的最前線,一則能夠有利於監督降軍,二則有利於保全我軍實力,減少傷亡。

在有多種力量參加戰鬥的複雜形勢上,清代名將曾國藩更提出了富有創見的主兵客兵製度。他指出,在主客兵相對時,為保全我軍實力,一定要主兵強於客兵,例如他在給九弟的信中寫到:

“隻要李少荃另調所謂的常勝軍前來助陣,這絕不是我的本意。常勝軍以前是華爾統率的,我已經不願意與他合作共事。現在華爾已死,白齊文接替他統率常勝軍,能戰不能戰不得而知,但是他們的軍風完全不同,難以與你部合處,這是顯而易見的。這支軍隊既然已向這邊開來了,現在我們再去攔阻也來不及了,隻好聽任他們自己開來。但是,絕不能讓他們進入你部的長濠之內,隻能令他們先去攻打九江伏州、下關等處的敵人營壘,希望能夠以此稍稍牽製一下敵人的力量。如果下遊不能取勝,就令白齊文等由金柱關、采石上遊夾擊而下,雖然未必能夠收到大的成效,但也不會給你那裏造成損失,或許這倒是雙方善處的一個方法。白齊文的部下,名義上是洋兵,實際上都是廣東、寧波的人,驕奢成性,餉銀也極貴,你的部隊絕不能與他們相處。無論什麼時候,在長濠之內,總是要保證主兵強於客兵,一切都要由你作主,號令統一,然後才不至於壞了大事。你千萬要記住,務必要記住。”

曾國藩對於主客兵的思考是有其軍事眼光的,也確實是經驗之談。在其後幾十年中,北洋軍閥孫傳芳正是玩弄了一套“主兵客兵術”,采用主兵強於客兵的方法,不費一槍一彈就占領了軍事要地———福建。

1922年秋,曹琨命令孫傳芳帶兵去搶福建這塊地盤。曹琨是直係軍閥,而當時福建的軍政大權卻在非直係的王永泉手裏。孫傳芳屯兵在福建省的邊界上,隻帶了少數隨從進入福建,編造一大堆謊言訴說吳佩孚如何排擠他,說得聲淚俱下。他向王永泉表示,隻要兩人同心合力,一定能在福建保境安民。他的甜言蜜語使王永泉漸漸相信了他。他還與王永泉結拜為異性兄弟,指天發誓,這樣,孫傳芳就把這兩個旅的重兵開進了福建,王永泉不但不疑,還以為壯大了力量。

1923年3月,曹琨正式委任了孫傳芳為福建的軍務督理,孫傳芳一麵仍和王永泉周旋,一麵暗中調兵遣將,在一個夜間突然將自己的軍隊開進了省城。此時,城中孫傳芳的兵力已經大於王永泉的兵力,王永泉這才知道上當,但為時已晚,隻得聲明下野,逃到上海。為此,人們都稱孫傳芳是笑麵虎。曾國藩關於主兵客兵製的理論得到了成功的證實。

所以,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要有效地保全自己就要首先學會保全實力。實力沒有了,你就難以得到保全了。

六、身處逆境韜光養晦

韜光養晦,讀來讓人覺得它有些古而庸的味兒,在古代史籍中,常看到“稱病不朝”、“稱疾不起”、“願乞骸骨”之類的字眼,其實,這些“疾”、“病”之類,都是假的,用一句現代俗話說,是“泡病號”,是政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