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身法

身是各種型體動作的中樞,它能塑造人物,姿態有正、斜、彎、躬、揚、挺等姿式。“手動腿動身必到”,形成一體,才能使動作端莊、挺拔、協調、和諧,不能山東胳膊直隸腿,兩個樣。上邊做一個動作,而身不動就會顯得僵死不活潑。怎樣才能正確地運用身法?下麵介紹幾種方法:

第一,收腹挺胸平視。

曲藝演員是以本人的麵目出現在舞台之上的,不象戲劇演員在台上要扮成某一角色。曲藝演員兼演眾多的角色,從登台到節目終了,體形變化是不一樣的。

演員出場時要有飽滿的精神。比較正確的姿式是:收腹挺胸平視前方。收腹,是將腹部收緊,氣往上提,胸脯挺起自我感覺似高了一塊,跟睛看觀眾要平視,這樣做照顧到所有的觀眾。有的演員高揚臉,這樣既不親切,又有趾高氣揚之感,不利於演員與觀眾的情感交流。而有的演員往下扯,這樣則顯得沒有風度,又使樓上的觀眾隻看到演員的腦頂。因此,收腹挺臉平視是塑造身形的力法。

第二,放肩挺腰。

肩要鬆弛放平,不斜不歪,腰要挺起,腰直站如鬆。這樣的姿態做出的動作必然優美,舒展自如。聳肩縮頭,扣胸伸脖,就是人不伸展,當然也影響了動作的美觀,同時也影響氣流不暢、演唱起來費力。古人常把人的姿態形容為“走如風,坐如鍾,站如鬆”。說明身形端正,身形才美。

身還能幫助我們做出各種人物的特征。如:扮演個風華正茂的青年,身形要挺拔;扮演女子,身形可左右扭擺;扮演老年人,身形可塌腰……總之,身形可以刻劃人物,當然也需要腿、手及表情聲音的配合方能完成。

第三,身形運用。

身形還能配合情節,加強矛盾的對比,使形象生動突出。這裏所表現的矛盾就是進與退,左與右,上與下的矛盾。無進就無所謂退,無退亦無所謂進。如:“往遠處看”,按台詞的提示,往遠處看一定要往前探身,這樣的表現實際上並不給觀眾以遠的印象,如果將身撤回,身往後塌,手指前方舉目眺望,就會給人以很遠很遠的印象。“往近處瞧”身形先往後,然後往前探身,顯得近。這就是藝術界講的“欲進先退,欲左先右,欲上先下,逢左必右”的道理。

(4)步法。

“步”是演員的根基,不管做什麼樣的動作,腳步不能亂,腳下一亂,上身必亂。藝術界常說“說書的嘴,唱戲的腿”。就是說了“步”的重要性。雙腿站得牢,說明演員沉著老練,胸有成竹,有的演員腳上缺少步的練習,出現如“踩水”、“走溜兒”、“左右搖晃”無目的來回快跑……都妨礙舞台的演出效果。

快板書、山東快書的表演步法,基本上吸收了戲劇藝術的“丁”宇步,其特點形象含蓄穩重大方,幹淨利落有分量。丁字步的站法,給觀眾側身,前腳跟直衝後腳的中心,形成“丁”字形,在演唱時可根據這樣的步法為基礎,刻劃出各種人物時可隨著變換,但是千變萬化離不開丁字步。

在丁字步的基礎上,還需要套用戲劇藝術在舞台上的常用步法。如:圓場步、矮子步、碎步、墊步、雲步等。

總之,“手、眼、身、步”這四種法則,必須有機地結合,彼此溝通,眼到手到,手到眼隨,身動腳動身必到,就是綜合的統一。

為了便於掌握以上所述手眼身步的要領,現編口訣如下:

眼到之處手緊跟,

嚴禁亂舞端大盆。

內心情感眼傳遞,

誇張斜視自有神。

手動腳動身必到,

刻劃形態全靠身。

丁字步法要站穩,

手眼配合身緊跟。第八節天津快板的學習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