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邏輯重音

邏輯重音是快板書表演十分重要的一環,如果這方麵掌握不好,唱法既抓不住觀眾,又枯燥無味如同嚼蠟,演員的情緒深入不到故事特定的情景中來,表演就難以活靈活現生動感人。

演員在處理唱段時,要分清故事中的章節、段落、人物性格、語言特征、背景環境,哪些是敘事抒情,婉娓纏綿;哪些是人物描寫,歡愉悲傷;哪些是場麵交待,高亢低沉,使段子起伏跌宕,引人入勝。

隻有對“本子”理解的深刻,吃得透,才能用語言表現出來。而這種語言,需要邏輯重音。

邏輯重音是說首先要分清每句台詞的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名詞、動詞、形容詞、感歎詞、象聲詞等。然後要逐句逐字地找出應重讀的音來。如果重音弄不清,觀眾聽起來就會糊塗。造成“一人台上數,台下亂一片”的局麵。如快板書《劫刑車》開始幾句:

華瑩山,巍巍聳立萬丈多,

嘉陵江水,滾滾東流象開鍋,

赤日炎炎如烈火,

燒心窩,

忽然間,陰雲密布遮天日,

嘩啦啦,傾盆大雨似瓢潑。

以上唱詞的頭一句,“華瑩山”這3個字為重音,為什麼呢?因為“華瑩山”是這一句的主語必須突出,給觀眾作明確的交待。如果輕描淡寫一掃而過,觀眾未弄清怎麼回事,每一句都這樣,久而久之台下必亂。“巍巍聳立”是形容詞,同時也是陪襯的句子,因此不必突出。而後重音落在“萬丈”2字上,華瑩山之高更清楚地呈現在觀眾麵前了。下麵的句式亦是如此,最後兩句的“忽然間”為什麼要重音呢?因為突出了這3個字就給觀眾造成一種神秘的感覺,不知道忽然間後麵是什麼內容,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把觀眾引到下麵要敘述的情節中來。“嘩啦啦”為最後一句二重音,這是個象聲詞,使觀眾精神為之一振,同時也形象地描繪出,傾盆大雨的氣勢。

有了重音才能陪襯出弱音,由於重弱相間,句式上也產生了起伏。同樣一句話由於重讀音的不同,其效果也有不同。因此一定要把重音找準,否則,就不能準確地把句子的真正含意表達出來。邏輯重音根據語言含義,在不同的地方加以強調,如下麵一句,重音落的字不同,表現出的句義也就不同。

這碗是我掉的。(承認,肯定的語氣。)

這碗是我掉的!(不服氣,怎麼樣?)

這碗是我掉的。(深感惋惜難過。)

這碗是我掉的?(否定,反問:難道是我嗎?)

這碗是我掉的!(發狠,就是我掉的!)

快板書有它獨特的音韻感,演唱起來韻濃音沉,紮實、有勁,與數來寶的演唱截然不同。快板書與數來寶除了在寫作上不同,其演唱法也有區別:快板書為“下沉音”,以語重聲沉為本;數來寶為“上揚音”,以高亢明快為特色。如果兩者混淆,就都失去了本身的風格特點。雖然兩者都用七塊板為擊節樂器,但突出的重點不一樣,快板重點突出個“書”字,數來寶重點突出個“數”字。快板書所演唱的內容有人物,有事物,從而產生故事,為了適應故事的表演、敘事、描景及各種人物的表現,快板書用下沉音的音韻演唱是比較科學的。數來寶所演唱內容以敘事為主,它高亢明快風趣,采用上揚音最為宜。既然以明快風趣為特點,如果采用語重聲沉的方法,就失去了明快和風趣。我們從寫作的句式中不難看出兩者的不同風格,從而決定選擇什麼樣的音色。如數來寶《青海》其中一段:

蘋果鴨梨滿山坡,

又甜又香水又多。

你把鴨梨咬一口,

梨水準會流一手。

大蘋果,大鴨梨,

我吃肉來你吃皮。

從以上句式來看,給人一種活潑、自然、輕鬆、詼諧的感覺,特別是句尾的字,往上揚音既好聽又甜美,在愉快中得到美的享受。如果音往下沉,就顯得低悶,失去了風趣。如快板書《抗洪凱歌》開始幾句中:

烏雲滾滾遮太陽,

飛沙走石大風狂,

嘎啦!一道閃電光,

傾盆大雨往下降,

全下在了邯鄲石家莊。

從以上句式內容來看,烏雲滾滾,飛沙走石,又劈雷,又閃電,如果采用上揚音就顯得飄浮,難以表達台詞所要表現的情景和意境,隻有將句式的尾字音往下拉,才能表達出段子本身的內涵,準確反映出特定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