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麻田開荒(1 / 2)

黨中央延安一聲喚,

轉戰華北驚賊膽。

隊伍開到漳河岸,

要與亂石河灘決一戰。

開荒好比上火線,

咱決不後退永向前……

隨著一陣高昂的歌聲,從八路軍總部所在地的麻田村,走出一隊身背手槍、肩扛钁頭的八路軍戰士。走在隊伍前麵的是左權將軍。他穿了一身灰粗布舊軍裝,和一個普通八路軍戰士一模一樣。他扭過頭看了看撅著嘴巴的警衛員小郭,關切地問:“怎麼,不舒服嗎?”

小郭緊走幾步,跟上左權將軍,悶聲悶氣地說:“首長,你整天組織軍民紡花、織布、熬鹽、采藥、打草鞋,搞生產自救,還要指揮部隊作戰,怎麼能和我們一起開荒搞生產呢?”

“這是戰爭逼出來的嘛!”左權將軍一邊繼續朝前走,一邊微笑著說,“彭副總司令號召咱們‘咬緊牙關,渡過難關,增加生產,厲行節約’。這生產自救,人人有責嘛,況且多一個人就多一份力量啊!上次我不讓你來,你不是還哭鼻子、鬧情緒嘛!”

左權將軍的話,逗得後麵的戰士們都笑起來。小郭也靦腆地笑了一笑,不說話了。

當時,正是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時期,日軍向根據地展開了大規模的報複性“掃蕩”,每次掃蕩又必實行殺光、搶光、燒光的“三光政策”,妄圖一舉消滅我根據地軍民。同時,國民黨頑固派也趁機推波助瀾,一次又一次掀起反共高潮,對根據地實行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嚴密控製進出根據地的軍需物資、工業設備、醫藥、武器,甚至連一寸布、一斤鹽、一兩棉花、一塊麻袋片都要被劫奪。偏偏太行山區又遇上了嚴重的旱災,天災助人禍,愈演愈烈。根據地的財政、經濟、物資上的困難日益增多,清漳河兩岸的很多人家,鍋裏煮的盡是些瓜菜,很少見到米星星。部隊也是每人隻能發一套單衣,一套棉衣,很少發布鞋,就是草鞋也要自己打,吃的全是高粱黑豆,有時一天隻能喝到兩頓野菜湯。

麵對當時嚴重的困難,從延安到各個根據地都開展生產自救運動。總司令部組織總部人員到山上開荒、喂豬、養羊,還要總部的警衛部隊,把清漳河兩岸的亂石灘開辟出來,種上莊稼,這樣既可以解決部隊的生活困難,又能減輕人民負擔。

左權將軍堅決執行總部的決定,他不但認真向軍民貫徹黨中央製定的大生產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不斷到山上檢查部隊的生產情況,而且親自率領部隊開赴清漳河畔,在這個人煙稀少、亂石滾滾的河灘上安營紮寨,開荒種地。初到清漳河畔,環境惡劣,條件很差,困難一個接著一個。沒有住的地方,左權將軍就和戰士們一起忙碌起來,割蒿草、砍樹枝、和泥、搬石頭、抹牆壁,……隻花了一兩天工夫,清漳河邊就搭起了一座座草棚,冒出一道道炊煙,掀起了一陣陣歡笑,使這個荒涼偏僻的亂石河灘,突然變得熱鬧起來。沒有運土的工具,左權將軍就組織大家上山割荊條,自己編筐子。工具不夠用,左權將軍就發動大家搜集廢鐵和炮彈皮做材料,生起爐子自己打製。沒有吃的東西,左權將軍一方麵號召大家養雞喂豬,改善生活;一方麵親自帶領事務長、炊事員和醫務人員邀請老農,上山去鑒別那些無毒的野果、野菜、樹葉,經過認真的檢查和選擇,把灰灰菜、苦苦菜、莎蓬菜、刺角菜、楊桃葉、楊樹葉、柳樹葉、留兒果、山楂果等都收集回來,作為標本。號召大家學會認野菜,挖野菜,吃野菜,補救糧食短缺的困難……

一天中午,炊事員擔來了野菜湯,還有柿餅和穀糠混合的炒麵,事務長怕左權將軍吃上野菜湯和糠炒麵胃口受不了,就叫炊事員特意做了碗小米稀飯。但左權將軍怎麼也不肯吃,左說右推讓給了身體弱的同誌,自己卻從身上摸出小布袋,取出小瓷碗,給炊事員往過一遞說:“哎,給我也來一碗野菜湯拌炒麵!”左權將軍和戰士們一起,把一筐筐沙石運走,又從山上把一筐筐土運來。清漳河兩岸,人聲鼎沸,钁鍬叮當,亂石翻滾,泥土紛飛,一塊塊新開的土地不斷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