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黑黑的風雨之夜,姐妹七人擦幹眼淚,整好衣衫,一閃身,齊齊跳進烈火衝天的煉爐裏。”
“霎時間,七道長劍似的光芒直射雲端……”
“風停了,雨住了,孫姓家族的人在衝天的爐火照耀下,驚異地發現,練劍爐裏銅水翻滾,鋼花飛濺。”
“人們放出鐵汁灌進劍模,不多不少,正好鑄成七柄長劍。”
“每柄劍的劍身都有七顆小星星,按照北鬥的方位排列,人們給劍起名北鬥七劍,又按照《奇門遁甲》方位,分別起名為:青龍、白虎、朱雀、騰蛇、太白、玄武、勾陳。”
“當人們從爐膛裏掃進爐渣,卻看見七塊同姐妹七個身材一般大小,容貌衣衫一模一樣的鐵礦石。”
“悲憤的孫姓人取出七柄寶劍,扯起義旗,殺向王師。”
“孫姓人因有這北鬥七劍,所向披靡,王師節節敗退,孫姓人從獄中救出了孫興。”
“仙叟贈給八世祖的這柄劍,為七柄寶劍之一的‘騰蛇’。”
“從昆侖回來的八世祖,每日堅持不斷地練劍,他把練習的動作招式記錄下來,並畫影圖形,就是我們柳家的八十四式的《寒冰劍訣》。”
茅林聽得入了神,他沒有想到,一套劍訣和一柄寶劍背後,還有這樣的傳奇。
老頑童接著說,“八世祖雖說練得一手武功,在以詩書傳家為治家宗旨的柳府,卻不待人見,在高堂父母和兄弟伯仲眼中,他依然是個不走正道的浪蕩逆子。”
“坐夠冷板凳的八世祖,便帶著家小仆使離開了祖土。”
“後來在十二世這一代,柳家隨著一幫流浪隊伍,爬過大雅雪山來到了羅陀國。”
“王有王道,宦有宦道,人有人道,魔有魔道,就劍來講,也有劍道。”
“大凡一本拳譜或者劍訣形成的過程,都遵循著它特有的規律,這就是所謂的‘道’,後世練習之人如若失‘道’,就會走火入魔,墮入淵藪。”
“祖宗創建了這套劍法,同時也相傳下來一個定規:非修身養性之人不可練寒冰劍法。”
茅林問,“此話怎講?”
老頑童說,“如若你是非修身養性之人,性情浮躁,定力不夠,甚至心存惡念,強要練寒冰劍法,根本練不成,隻會走火入魔。”
茅林又問,“走火入魔是怎樣的情形?”
“練寒冰劍訣時的走火入魔,和練別的武功秘笈相反,練別的武功秘笈走火入魔,是人體發熱發燥,甚至會急火攻心,把人變得瘋魔。”
“走火入魔時最先從十個指頭和十根腳趾開始變涼變冷,進而由四肢傳遍全身,隨著入魔的程度加深,最後變成冰人,如死了一般動彈不得。”
“啊,這麼可怕?”
茅林驚得大張著口。
老頑童又說,“寒冰劍法殺傷力極大,被世人稱之為‘鬼見愁’,凡是劍都是雙刃,殺傷他人之時也重創自己,因而即使你練成也不可隨便應用,除非是危及身家性命之時。”
“兩敗俱傷,玉石俱焚,這就是寒冰劍法的‘劍道’,是寒冰劍法的宿命,也是練劍者的宿命。”
茅林突然記起了什麼,“師父,弟子還有一事不明了,這寶劍為什麼要錚錚自鳴?那傳說中寶劍自鳴、必生禍亂的事是真的?”
“唉!”老頑童歎息一聲,道,“我不是說過嗎?這七星劍共有七柄姊妹劍,七柄劍按照《奇門遁甲》方位,分別起名為:青龍、白虎、朱雀、騰蛇、太白、玄武、勾陳。”
“你手裏的這柄劍叫騰蛇,七星寶劍之所以自鳴,是它在呼朋引伴,七柄劍嘯聚在一起,江湖上就有得事出了。”
遠處幾聲雞鳴傳來,老頑童見時間不早,說,“我還是教你練劍吧!”
老頑童從寒冰劍訣的第一個招式教起,邊說邊自己做示範。他一眼不眨地盯著老頑童的一招一式,把老頑童的每一個字都記在心裏。
“寒冰劍訣八十四式,一式比一式緊湊,進入三十四式後,動作重心逐步上移,由功下盤改為功中盤,六十四式後功上盤。”
“肚腹中的氣流封閉於丹田,身體機能收縮,全身的氣與力都集結在股肱上。”
“腕部翻轉自如,一時如遊蛇左右疾走,一時如電閃上下鉤沉,一柄長劍直舞得光影迷亂,詭奇難測……”
老頑童細細叮嚀,慢慢囑咐,反複陳列要點,末了又要他複述一遍。好在茅林天分實在是高,隻用點到就可,自會舉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