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禎驚奇地說道:“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我現在才明白這話的意思!”錫若被他說得有些不好意思,便用手肘撞了他的肚子一下,揶揄道:“我們到西北以後,別說三天,就連半天都沒有別過。你這書袋掉的可真不是地方。”
胤禎嗬嗬一笑,又用力地拍了拍錫若的肩膀說道:“我這就去聯絡兩路大軍,商議共同進兵的事情。若果能奏效,那就是你納蘭錫若天大的功勞了!”
錫若嘿嘿一笑道:“功勞不功勞的倒沒什麼。要是能早點平定西北的戰事就好,我們也好早點打包出海去逍遙。”胤禎聽得眼睛熠熠生輝,也就不再多話,點點頭就出去找嶽鍾琪商量了。
四個月以後,嶽鍾琪和四川提督、副將軍紀成斌紀成斌率領清軍七千餘人,自巴爾庫爾出發,準備對烏魯木齊進行戰略性襲擊。七月二十三日,清軍行至阿察河,突然路遇準噶爾輕騎數百人,清軍追至厄爾穆克河,隔河山梁又出現了準噶爾騎兵四千餘人。嶽鍾琪遂下令麾下部隊分三路攻山,雙方自辰時一直激戰至午時,兩邊的死傷者都很多,最終準噶爾騎兵抵擋不住清軍的猛烈炮火,主動往西麵撤走。清軍西路軍主帥嶽鍾琪遵照先前和恂親王允禵一道擬定的作戰方針,未再向前追擊,隻是繼續盤桓在烏魯木齊一帶,吸引噶爾丹策零的主力前來決戰。
十幾天以後,就在嶽鍾琪因為糧草問題準備先返回巴爾庫爾大營暫行休整的時候,天邊突然出現了一片鋪天蓋地的煙塵。沉重的馬蹄聲在山穀間引起了一陣震天動地的回響,仿佛連大地都在顫抖。
嶽鍾琪身邊的紀成斌立刻變了臉色,伏地傾聽了一下之後,再站起身來時已經麵無人色,結結巴巴地朝嶽鍾琪說道:“大、大帥,敵軍恐怕在一萬騎以上。我們要不要先、先撤退?”
嶽鍾琪手按佩刀,有些嚴厲地看了紀成斌一眼之後,朗聲對全軍說道:“嶽某承蒙皇上不棄,欽點為大清川陝總督和西路軍統帥,護寧遠大將軍和撫遠大將軍兩枚大印。噶爾丹策零縱容手下人馬騷擾我邊境,屠戮我大清子民,吾輩既然深受皇恩,定當奮起殺賊,為國效力,誓將準噶爾部驅逐出我大清的領土!”
嶽鍾琪麾下將士受到主帥鼓舞,都紛紛舉起了手中的刀槍火器呼喊道:“誓將準部,逐出領土!誓將準部,逐出領土!……”
嶽鍾琪翻身上了馬背,又一舉手裏雍正禦賜的龍泉寶劍,大喊一聲“衝啊!”就一馬當先地朝準噶爾的鏢騎直衝了過去。在他身後,清軍將士如同潮水一般地湧了上去,跟著他們敬重的主帥發起了第一波衝鋒。
嶽鍾琪心裏很清楚,這回出現在自己這支部隊眼前的,一定是準噶爾部的精銳騎兵,而己方在人數上又暫時居於劣勢,所以無論如何一定要把準部的主力拖到北路援軍到來的時分,才能與他們展開決戰。
一想到這裏,嶽鍾琪越發加緊催動部下發起攻勢,同時不停地發出通知其他部隊增援的信號。人數上的劣勢,隻能靠清軍的火器和士氣來彌補。嶽鍾琪征戰西北多年,深知準噶爾騎兵進退迅速,來去如風,主要靠馬上的弓箭來取勝,卻不是很擅長打逐步推進的陣地戰,因此在己方的第一波衝殺過後,立刻下令自己的騎兵往兩邊散開,改換身穿重甲手持長槍重盾的步兵上陣,間中以威力強大和射程較遠的火器增援,周圍由己方的騎兵掠陣保護。這也是在固倫額附納蘭的建議下配備的特殊混合陣型,要以重裝步兵跟火器的組合,來對抗準噶爾的鐵蹄。
嶽鍾琪並不知道這位從未上過戰場的額附是從何處得知這樣的陣型的,但是他卻知道納蘭額附“學貫中西,思維敏銳”,是先帝康熙都曾經多次褒獎讚揚的人物。因此當納蘭提出這種在當時的清軍中無人見過的新陣型時,嶽鍾琪在和恂親王允禵在仔細商議過後,就大膽地采用了納蘭的建議,集中西北地區的工匠改造清軍的武器裝備,並且加緊操練手下的將士來適應這種與過去截然不同的作戰方式。
看來多日來的精心準備,今天是要發揮威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