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有了夢想就去做(3)(1 / 3)

吳長江之所以選擇到惠州“安營紮寨”,是因為看中了這裏幾幢租金低廉的廠房,而之所以低廉,是多數人認為這裏的風水不好。在吳長江之前,這裏的幾個企業都相繼停產、倒閉了。可吳長江不信風水,隻信自己,愣是在別人屢屢血本而歸的“黴”地方,建起了自己的“雷士照明”,並放出豪言:“創世界品牌,爭行業第一!”

當時,吳長江是這個行業內的“新人”,合作夥伴覺得他雄心太大、過於狂妄。可吳長江一副“誓把狂妄進行到底”的架勢。第一年,他給自己、給公司,定下銷售額3千萬的目標,結果做了兩千七百萬。第二年他的目標是6千萬,所有人覺得他是天方夜譚。結果,也做到了。第三年,他說要超過一個億,話一出口,大家把他當瘋子笑話。因為,一個億是一個坎兒,一個企業,沒有5-8年的時間,不可能達到。結果,公司在吳長江的帶領下,神話般地達到了目標。就是以這樣的速度,僅用10年時間,吳長江就把“雷士照明”的銷售額從三千萬,做到近5個億。讓許多國際巨頭都望而生畏。而吳長江也從曾經的小老板,一躍成為今天的行業領軍人物。

他說:“一個有責任心的企業家,應該像一個登山運動員,有著永不停歇的奮鬥激情。

向生活索取一個夢想

1976年,18歲的加拿大青年特裏·福克斯,因非常嚴重的骨肉瘤癌,接受了右腿截肢手術。一開始,他大哭大叫,向醫生亂發脾氣。可當他得知,一個隻有10歲大的男孩,和他有著同樣的不幸,卻樂觀堅強地用一條腿走路、騎車時,深深地被震撼了。他覺得自己不該痛苦消沉,而應為和他同樣不幸的人,做點什麼。

一年半的化療之後,他告訴癌症協會:他要跑步穿越加拿大,讓二千四百萬加拿大公民,每人捐獻一塊錢,作為癌症研究基金。癌症協會抱著半信半疑的態度,將他“瘋狂的、不能實現的夢想”命名為“希望馬拉鬆”。但就在特裏準備踏上希望之旅時,他感覺到眼花、眩暈,看東西時總會出現重影。此時,特裏完全有理由取消計劃,但他隱瞞了一切。

1980年4月12日,特裏的“希望馬拉鬆”開始了。每天淩晨四點半,路上靜悄悄的,周圍還是一片漆黑,特裏就從睡袋裏爬出來,開始新一天的馬拉鬆。他一天要跑42公裏,相當於一個標準的國際馬拉鬆賽程。他的殘腿被假肢磨破出血,疼痛難忍,頭暈和視覺重影不斷在折磨著他。可他還是堅決不允許自己有任何懈怠。

特裏跑了近一個月,許多人仍對他抱著懷疑的態度。在一段1600公裏的繁華公路上,他隻募集到少得可憐的35加元。在加拿大著名的魁北克,他的義跑活動幾乎沒有留下任何印象。但特裏卻有一個堅定的信念:“不管別人怎麼想,不管發生什麼事,我都會跑下去。”就這樣,特裏在懷疑、冷寂中連續跑了101天。當到達一個叫梅克裏的小城時,由於過度疲勞,引發了諸多並發症,不得不聽從當地醫生的勸告,休息了一天。次日淩晨四點半,又繼續上路了。終於,特裏的堅韌、頑強,感動了小城的媒體記者,他為特裏做了一次直播專訪。這使特裏·福克斯一下子成了新聞人物。

人們翹首以待,歡迎他的到來:在多倫多市政大廳,成千上萬人歡呼著,迎接特裏;正在燙頭發的女人,來不及摘掉發卷;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停下手裏的工作衝到大街上,都想見一見這個頑強、勇敢、堅定的年輕人。為此,炎炎烈日下跑了好幾個小時的特裏,常常在癌症協會安排下,不得不犧牲掉午餐、晚餐以及休息的時間,接受采訪或發表演講。一些活動,甚至讓他折返、繞遠,跑到更遠的城市。不過,令他感到欣慰的是,他的辛苦付出,都沒有白費。每條大街小巷、每個角落,都有人為他歡呼鼓勁,慷慨解囊。曾經感動他、改變他的那個小男孩,特意從家鄉乘飛機來看望他、陪伴他。他們成了彼此的朋友、英雄、偶像。然而,這卻是他們最後的相聚。

特裏的馬拉鬆之旅,進行到第143天時,他感到胸部疼痛難忍,窒息咳嗽,呼吸困難,就連一隻蒼蠅在臉上爬來爬去,他也虛弱的無力將它轟走。1980年9月1日,特裏不得不帶著遺憾,提前結束了“希望馬拉鬆”。被送到皇家哥倫比亞醫院,接受第二次化療。他的癌細胞已擴散到肺部,整整10個月,特裏時而清醒,時而昏迷。但他仍然關注著當時緊急組織的全國電視募捐活動。捐款很快就超過了2400萬加元,實現了特裏“讓每個加拿大人捐獻一塊錢的”夢想。同時,他也成為了加拿大曆史上最年輕的“加拿大勳章”獲得者。但特裏淡然地說:“我不在乎自己是不是英雄。是夢想一直在支撐著我。我隻要活一天,就會拚勁盡全力,向生活索取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