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實現夢想,得到他人的肯定,因此每一個人的身上,都存在激勵的火花。看你怎樣因人而用,因人而采取不同的激勵方法。
在酒桌上如何說話
談起喝酒,幾乎所有的人都有過切身體會,“酒文化”也是一個既古老而又新鮮的話題。現代人在交際應酬過程中,已經越來越多地發現了酒的作用。
的確,酒作為一種交際媒介,迎賓送客,朋友聚會,彼此溝通,傳遞友情,發揮了獨到的作用,所以,探索一下酒桌上的奧妙,可以有助於你有效溝通,順利交易。
1.獨樂不如共樂,切忌私語
大多數酒宴賓客都較多,所以應盡量多談論一些大部分人能夠參與的話題,得到多數人的認同。因為個人的興趣愛好、知識麵不同,所以話題盡量不要太偏,避免唯我獨尊,天南海 北,神侃無邊,出現跑題現象,而忽略了眾人。
特別是盡量不要與人貼耳小聲私語,給別人一種神秘感,往往會產生“就你倆好”的嫉妒心理而影響了喝酒的效果。
2.瞄準賓主,把握大局
大多數酒宴都有一個主題,也就是喝酒的目的。赴宴時首先應環視一下各位的神態表情,分清主次,不要單純地為了喝酒而喝酒,從而失去交友的好機會,更不要讓某些嘩眾取寵的酒徒攪亂東道主的意思。
3.語言得當,詼諧幽默
酒桌上可以顯示出一個人的才華、學識、修養和交際風度,有時一句詼諧幽默的語言,會給別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無形中對你產生好感。所以,應該知道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語言得當,詼諧幽默很關鍵。
4.勸酒適度,切莫強求
“以酒論英雄”,對酒量大的人還可以,酒量小的可就犯難了,有時過分地勸酒,會將原有的朋友感情完全破壞。
5.敬酒有序,主次分明
敬酒也是一門學問。一般情況下敬酒應以年齡大孝職位高低、賓主身份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慮好敬酒的順序,分明主次。即使與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聽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別人如何稱呼,這一點心中要有數,避免出現尷尬或傷感情。
敬酒時一定要把握好敬酒的順序。有求於席上的某位客人,對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場有更高身份或年長的人,則不應隻對能幫你忙的人畢恭畢敬,也要先給尊者長者敬酒,不然會使大家都很難為情。
6.察言觀色,了解人心
要想在酒桌上得到大家的讚賞,就必須學會察言觀色。因為與人交際,就要了解人心,左右逢源,才能演好酒桌上的角色。
7.鋒芒漸射,穩坐泰山
酒席宴上要看清場合,正確估價自己的實力,不要太衝動,盡量保留一些酒力和說話的分寸,既不讓別人小看自己又不要過分地表露自身,選擇適當的機會,逐漸放射自己的鋒芒,才能穩坐泰山,不致讓別人產生“就這點能力”的想法,使大家不敢低估你的實力。
拒酒的技巧
杯中之物,多喝無益,且勞形傷身。所以學會一點拒酒的藝術,在日常交際中是十分必要的。下麵試舉幾例,供參考。
1.滿麵笑容拒酒,智在以柔克剛
有不少人發現,相當多的“酒精(久經)考驗”的拒酒者,任憑你天花亂墜地勸,他就是笑眯眯地頻頻舉杯而不飲,而且振振有詞。張某喬遷之日,特邀親朋祝賀,小李也在其中,然而小李平素很少飲酒,且酒量“不堪一擊”。酒宴上,小王提議和小李單獨“意思”一下,小李深知自己酒量的深淺,忙起身,一個勁兒地扮笑臉,一個勁兒地說圓場話:“酒不在多,喝好就行。”“經常見麵,不必客氣。”“你看我喝得滿麵紅光,全托你的福,實在是……”結果使小王無可奈何。
2.突出事實拒酒,智在申明情況
事實勝於雄辯,無懈可擊。拒酒時,若能突出事實,申明實際情況,再配上得體的語言,能令勸酒者欲言又止,輟杯罷手。A君參加一個生日宴會,B君好久未曾和A君相逢,提出要和A君痛飲三杯。A君說:“你的厚意我領了,遺憾的是我最近一段時間身體不適,正在吃藥,好久滴酒不沾,隻好請你多關照。好在來日方長,後會有期,日後我一定與你一醉方休,好嗎?”此言一出,賓客們都紛紛讚許,B君也隻好罷手。
3.針對後果拒酒,智在前車之鑒
飲酒當然應是喝好而不喝倒,讓客人乘興而來,盡興而歸。那種不顧實際的勸酒風,說到底,也不過是以把人喝倒為目的,充其量隻能說是低級趣味的勸酒術,乃勸酒之大忌。作為被動者,當酒已喝到一半量時,應向東道主或勸酒者說明情況。如:“感謝你對我的一片盛情,我原本隻有三兩酒,今天因喝得格外稱心,多貪了幾杯,再喝就‘不對勁兒’了,還望你能體諒。”如此推托以後,就再也不要喝了。這種實實在在地說明後果和隱患的拒酒術,隻要勸酒者明白“樂極生悲”的道理,善解人意,就會見好就收。
4.反守為攻拒酒,智在後發製人
反守為攻,意即先不動聲色,靜聽其言,等待時機,一旦時機成熟,抓住對方言辭中的突破口,以此切入,反守為攻,使對方無法爭辯,從而拒酒。劉某新婚大喜之日,當酒宴進入高潮時,某“酒仙”似醉非醉、侃侃而談,請兩位上座的來賓一起一人“吹”一瓶。麵對“酒仙”言辭上的咄咄逼人,兩位來賓中的一人站起來說:“我想請教你一個問題,‘三人行,必有我師’,這是不是孔子的話?”“酒仙”隨即答:“是的。”來賓見其已入圈套,便說:“既然聖人說‘三人行,必有我師’,你又提議要我們兩人一起喝,你現在就是我們兩位最好的老師,請你先示範一瓶,怎麼樣?”這突如其來的一擊,直逼得“酒仙”束手無策,無言以對,隻得解除酒令。
此番拒酒,妙就妙在某來賓不動聲色,靜聽其言,然後抓裝酒仙”言辭中的切入點,提出問題。悄悄布下個圈套,誘使其說出(或同意)與自己相似的觀點,請君入甕,隨即收攏圈套,以“諾”攻“諾”,反戈一擊,達到製勝拒酒的目的。
請客吃飯的三大原則
請客吃飯作為生意場中的一種禮節性行為,發出邀請是第一個步驟,恰當的邀請可以為交際的順利和成功提供條件、奠定基矗為此,你應該做到以下方麵。
1.選擇合適的對象
確定邀請對象是邀請首先應該解決的問題。而邀請對象的選擇,必須根據交際的目的而定。就一般的情況而言,下棋應請棋友,跳舞要請舞友,打球當請球友,喬遷、喜喪則請親朋故舊;開業剪彩就該請有利於工作展開、業務往來,便於協調社區關係及從事新聞傳播方麵的客人……
邀請的對象自然是能給你帶來幫助的人,但有時也需要一些其他朋友作陪。如果遇到這種情況,就應當精心安排,選擇邀請對象,根據交際的性質、需要及宴會規模的大小等,遵循先主要後次要、先親近後疏遠的原則,來劃定邀請範圍,依次確定邀請名單。
此外,還要適當考慮邀請對象的學識、年齡、地位、性格的差異和他們相互間的關係等,以防邀非其人,破壞邀請對象間的關係和諧,給你的交際帶來不必要的不便和麻煩。
2.采取恰當的方式
采取何種方式邀請,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交際的性質、對象而定。學者、專家、老板等,大多工作忙、時間緊,對他們最好提前相約,以便他們做好工作調整、時間安排;閑暇時間多、工作容易調度的人早點約定自然更好,而即使臨時而請,一般也能隨請隨到;對某團體的要人,公開邀請,甚至借助傳播媒介,就既能體現公正無私,光明磊落,又利於引起關注,促進宣傳,擴大影響;而朋友密談則應悄悄地進行以便更利於避開旁人的視線,保證交往活動的隱蔽性。一般的往來、一般的親友,打個招呼、通個電話、捎個口信兒也就可以了;比較重要的工作聯係、業務關係、公關事務等就必須采用相應的公文格式,如發書信、寄請柬等,或者按照一定的規格派專人傳達、親自登門,以示重視、鄭重和尊重。總之,邀請的方式要因事而異,因人而異。
3.注意“行”、“明”、“便”、“誠”
“行”即邀請的可行性。某人辦了一家餐館,開業剪彩,非要請某大型企業董事長親臨,來裝門麵,做宣傳,誰知久請不到,一拖再拖,最終也沒請來,白白浪費了時間。所以邀請要量力而行,既不強人所難,也不為所不能為。
“明”就是明確、明白。邀請前一定要明確宴會的時間、地點、活動內容、邀請對象等,以便心中有數,作好邀請。還需將上述事項向邀請對象傳達明白,以利其接受邀請,擔負相應的角色,準時赴約。
經商討債的說話策略
商人應心裏明白收賬時不能始終唱一個調子,要見什麼人唱什麼歌,也就是說,到什麼廟念什麼經。債務人麵前也無不如此,也應“看人下菜”,因人而異製定討債策略。
(1)要對“強硬型”債務人進行沉默策略。態度傲慢是這種債務人最突出的特點,這種債務人,希望對方主動還債是枉費心機,討債要想取得理想效果,需在策略想辦法。總的指導思想是,避其鋒芒,改變其認識,以盡量保護自己利益。具體操作如下:
①沉默策略。沉默是指在討債時,觀看對方態度而保持沉默。這種策略對待態度“強硬型”對手算是可取的方法之一。上乘的沉默策略會從心理上打擊對方、造成對方心理恐慌,使對方不知所措,甚至亂了方寸,從而達到削弱對方力量之目的。沉默策略要注意審時度勢、靈活運用,運用不當,效果會適得其反。如一直沉默不語,債務人會認為你是懾服於他的恐嚇,反而增添了債務人拖欠的欲望。
②軟硬兼施策略。是指將討債班子分成兩部分,其中一個成員扮演硬性角色即鷹派,鷹派在討債的初期階段起主導作用;另一個成員扮演溫和的角色即鴿派,鴿派在討債的結尾扮演主角。這種策略是討債中常見的策略,而且在多數情況下能夠奏效。因為它利用了人們避免衝突的心理弱點。
如何運用此項策略呢?在與債務人剛接觸並了解債務人心態後,擔任強硬型角色的債權人員,毫不保留地果斷地提出還款要求,並堅持不放,必要時帶一點瘋狂,酌量情勢,表現一點嚇唬人的情緒行為。此時,承擔溫和角色的討債人員則保持沉默,觀察債務人的反應,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等到空氣十分緊張時,鴿派角色出台緩和局麵,一麵勸阻自己夥伴,另一方麵平靜而明確地指出,這種局麵的形成與債務人也有關係,最後建議雙方都做讓步,促成還款協議或隻要求債務人立即還清欠款,放棄利息、索款費用要求。需要指出的是,在討債實踐中,充當鷹派角色的人,在耍威風時應緊扣“無理拖欠”這份理,切忌無中生有,胡攪蠻纏。此外,鷹鴿派角色配合要默契。
(2)對付“陰謀型”債務人采勸車輪式”策略。公司之間經濟往來應以相互信任、相互協作為基礎進行公平交易。但在實踐中,有些人為了滿足自身的利益與欲望,常利用一些詭計或借口拖欠一方債務,甚至是“要錢沒有,要命一條”的無賴樣。下麵介紹幾種對付策略:
①反“車輪戰”的策略。此處的“車輪戰術”是指債務人一方采用不斷更換接待人員的方法,達到使債權人精疲力竭,從而迫使其做出某種讓步的目的。對付這種戰術的策略是:a.及時揭穿債務人的詭計,敦促其停止車輪戰術的運用。b.對更換的工作人員置之不理,可聽其陳述而不做表述,這可挫其銳氣。c.對原經辦人施加壓力,采用各種手段使其不得安寧,以促其主動還款。d.緊隨債務公司的負責人,不給其躲避的機會。
②“兵臨城下”策略。這種策略的意思是,對債務人采取大膽的脅迫,看對方如何反應。這一策略雖然具冒險性,但對於“陰謀型”的債務人時常有效。因為債務人想占用資金,無故拖欠,一旦被識破詭計,一般情況下會打擊他們的士氣,從而迫使其改變態度。
例如,對一筆數額較大的貸款,債權人派出十多名討債人員到債務公司索款,使其辦公室擠滿了債權人公司的職工。這種做法必然會迫使債務人盡力還款。
③對“合作型”債務人的策略。“合作型”債務人是討債實踐中人們最願接受的。因為他們的最突出特點是合作意識強,能給雙方帶來皆大歡喜的局麵。所以對付“合作型”債務人的策略思想是:互利互惠。
④對待“感情型”債務人的策略。在國內公司中最常見的人是屬於“感情型”,這性格往往很容易接受。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感情型”的債務人比“強硬型”債務人更難對付。“強硬型”債務人容易引起債權人警惕,而“感情型”債務人則容易被人忽視。因為“感情型”性格的人在談話中十分隨和,能迎合對手興趣,能夠在不知不覺中把人說服。為了有效地對付“感情型”性格的債務人,必須利用他們的特點及弱點製定相應策略。
“感情型”性格的人一般特點是與人友善、富有同情心,專注於單一的具體工作,不適應衝突氣氛,對進攻和粗暴的態度一般是回避的。商談時,柔弱勝於剛強。因此,要訓練自己培養一種“謙虛”習慣,多說:“我們公司很困難,請你支持”、“我們麵臨停產的可能”、“拖欠貨款時間太長了,請你考慮解決”、“能不能照顧我們一些”等。由於“感情型”的人性格特點,會考慮還款。
⑤對待“固執型”債務人的策略。“固執型”的債務人在討債中也常會遇到。這些人最突出特點是堅持所認定的觀點,有一種堅持到底的精神。這種人對新的主張、建議很反感,需要不斷得到上級的認可、指示,喜歡照章辦事。
⑥對待“虛榮型”債務人的策略。虛榮,人皆有之,其特點是:自我意識較強,喜歡表現自己,對別人的暗示很敏感。要善於利用其本身的弱點。以熟悉的事物展開話題,與“虛榮型”債務人談索款。以他熟悉的東西為談話內容,效果一般比較明顯,這樣做對方便有了自我表現的機會,同時對手的愛好和有關資料也得到了解,但要注意到虛榮者表現出來的虛假言行,謹防上當。
正是靠著這一整套的經驗,商人才能成為無與倫比的討債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