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我們認識的小出版商有過這樣的不幸經驗。他的雜誌在市場的特殊領域有良好的定位。但是和許多的小出版商一樣,他的資金不足。他的雜誌每期的發行是不賺不賠。不過他沒有足夠的現金做發行和促銷的工作,因此不能高度吸引廣告客戶。問題所在是金錢不足。印刷的成本提高得太厲害了,他簡直無法挪出一些營運資金來改善情況。這時一位來自大印刷廠的推銷員走進來。他爭取我們的小出版商朋友為客戶,偷偷地告訴他,他的老板融資過一些新雜誌,不過自然這必須極端秘密地進行才可。他給的原因很合情合理。
“我們有一百家雜誌社客戶,”他說,“如果我們投資雜誌的事公開了,那麼有現金周轉困難的雜誌社都要來要求我們投資了。”這推銷員提議了一項交易,以此小雜誌的普通股為交易對象。前六個月的印刷成本由雜誌社的股份支付。六個月之後,出版商可以依原定價錢買回股票,或讓印刷商繼續擁有這些股份。這交易出版商認為很公平,他與他的會計商議了一晚,準備好與印刷公司老板談判的事宜。像這樣的交易真是醫生所開的良方,因為可去除出版商每月開支的壓力,又能讓出版社建立穩定的財務基矗
在談判會議中,印刷商極有興趣地探究雜誌社的賬務。他中斷會談,把他的會計部主管叫進來,兩人開起小組會議來,最後離開房間,私自密談。印刷商回到談判房間,又問了更詳盡的財務細節。這時出版商別無選擇,隻好要求他的對手攤牌。“瓊斯先生,這次交易,我已經把我分內的事做好。我與你會談,毫無隱瞞。現在你到底要不要接受我的股票作為貨款?”印刷商似乎忽略此討論,他拿出了筆,做了一下急速的演算。“如果你現付我五千元,把你的廣告收入歸我,我就為你印刷,我不能擴張你的信用,你們的賬簿顯示你們的生意太不穩固。”突然之間,我們的朋友了解他被騙了。推銷員以可能投資為餌,想誘他上鉤。運用了攤牌的觀念,雖然談判沒有絲毫進展,不過他確實領悟到,根本無談判可言。這是值得發現的,以免浪費冤枉時間和精力。
“攤牌”觀念的正麵意義是可以幫助交易的完成。對手察覺成功在望時,提出附加誘因,希求立即達成交易時便是運用此技巧的良好時機。下麵便是個好例子:兩個人在談判一棟房子的價錢,他們議價了大約一個月。他們雙方都清楚此次交易對他們來說很獨特。賣主知道,他的房子擁有房客,而且租金受政府控製——這對市場來說是很不利的,因為他不能合法地叫他們搬家,而他們又合法地付著很低的租金。買主所處的立場也很特殊。他其實代表了兩位要共同購買這房子的買主。而有誠心的屋主如果要自己使用房子的話,可以合法地趕出房客。所以這兩位買主認為這場交易獨特,是個合算的買賣。所以都知道這個事實,議價逐漸地越來越接近,然而最後雙方都厭倦了討價還價的遊戲。談判中止了大約整整一個月,在這段時間裏,雙方有時間思考。賣方沒有獲得令他有實質收益的出價,而買方也沒有獲得接近他欲付的價錢的喊價。心裏上,雙方都決定了底價。買方拜訪了賣主,提出建議。在出價之前,聲明這是最後一次出價,是他所能出的最高價錢。賣主說,他心裏也有個底價。他建議,如果他講出他所能接受的最低價錢,事情或許容易解決些。底價揭曉之後,買方歎了一口氣,說還多了一千元。賣主毫不遲疑,立刻表明態度,做最後攤牌。“我告訴你,我會怎麼做,我們的底價相差一千元。讓我們平分此一千元,如果我們現在就能達成協議的話。”買主也已厭倦了這長期的談判,同意此提議,交易隨即達成。
關於攤牌技巧,要注意的最後要點是:當你說你要怎麼做時,務必心口合一。談判中不免吹噓、虛張聲勢,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可信、可靠的生意人信譽。成功的生意意味著不斷的交易,而不斷的交易意味著你擁有可信賴的聲譽。如果你在“攤牌”之後毀約背信,你的對手或許會原諒你,可是他或許永遠忘不了你所做的事。
虛偽和詭詐不在你的談判技巧內。縱使你短時間以欺騙手法達成目標,可是最後你還是個大輸家。而且,你以誠待人,有德行節操,便有權要求你的對手以誠心待你,遵守商業道德。長期來說,這對每一個人都有十足的利益。
攤牌觀念也是一種向對手“坦白招供”一切的好方式。如果運用得當的話,它可以讓你的對手明了演戲的時間已經結束,你現在所提供的,實質上是你所能提供的最好買賣。
此技巧在以下有關兩位成衣員工的故事裏發揮得淋漓盡致。山姆是一位裁縫,有著喜歡好交易的雅譽。 貝尼是個銷售員,他的銷售產品通常是紡織品,不過他會銷售任何他能賣的東西。事實上,可以這麼說,激勵貝尼的並非產品或金錢,而是達成交易的熱誠。
有一天貝尼來找山姆,提出一項放棄了太可惜的絕好交易。“山姆,我來和你做項你不敢相信的交易。”
“哦,是嗎?你的貨色是什麼?”
“一頭象。不可思議!純種的非洲象。對你優待,隻要一千元。”
“抱歉,貝尼,我不需要大象。”
“我就知道你會這麼對待我。好吧!七百五十元,這是我最後的喊價。”
“貝尼,我可是個裁縫呀!我在二十一街工作,人住在八十六街。我要大象到底有什麼用處呢?”
“五百元,我簡直在半賣半送嘛!”
“貝尼,我不要你的大象。現在,拜托!我還有事情要做。”
“山姆,我這可是最後攤牌呀!兩頭象共五百元。”
山姆暫停工作抬起頭來,臉上露出滿足的微笑。喊著:“兩頭象,這才像人話。”
攤牌在較平常的場合也很管用。下麵是一些簡短的例子:
例一:有一位紙張銷售員拜訪一位印刷商。他欲銷售一萬三千多磅極昂貴的銅版紙。印刷商說,他了解這些紙的價值,可是他現在不需要這些紙。銷售員表明態度,向對方“攤牌”。“我必須立即把這些紙張賣掉。這樣吧!如果你向我訂購,我隻向你要一萬二千鎊的錢,至於其他的一千鎊當作紅利送給你。”攤牌的結果,完成了交易。
例二:一對年輕夫妻買了一棟老車庫,擬將其改裝成餐廳。他們和一位油漆匠談判,商議室內、室外的裝潢事宜。他們知道此油漆匠很傑出,受到極力的推薦。然而,他的估價要比其他競爭的油漆匠高出整整一千元。這對夫妻決定的結果是,可靠是值得多付一些錢,不過他們想確實無疑,才能全然安心。他們告訴油漆匠,他們同意他的價錢——不過他必須在合同上加上時間期限的條款。這意味著,如果裝潢工作不能在約定時日完成,要扣一部分的錢。油漆匠不想失去這份工作,同意重新安排他其他工作的時間和這對夫妻達成了協議。
例三:一位剛開始執業的年輕律師,經常要求一位地方股票經紀人,為他的客戶的資產采集有關證券價值的資訊。然而,有許多資產,股票並不保留在經紀人手上,結果他的服務沒有任何報酬。所以年輕律師再次做同樣要求時,經紀人不肯幫忙,並說出了他的不滿。年輕的律師表明自己的立場,攤牌說:“我是個年輕人,剛剛出道。我經由你的協助做生意,或許你現在不劃算,但是未來的前程看好,不是嗎?我了解你的看法。如果你不想再幫我忙,我也能了解。但是假如我需要幫忙時,你不幫我,我保證我會把生意交給願接我生意的人。你清楚你已經把大筆時間投資在我身上,現在你自己決定好了。”由此觀點看這件事,經紀人決定,這年輕律師的確把所有生意給他,如果不能有更多的生意,實在也不能怪他。他決定,花在這年輕律師上的時間是一項很值得的投資,前景看好。不過這是在尖銳的談判下,他才覺悟的。
攤牌的策略,往往是不得已而為之,不可濫用。
專揭瘡疤,反敗為勝
並非每次談判都有成功的結局,最後時刻,專揭對方瘡疤也許是反敗為勝的最佳選擇。
談判時,你可以從敗中取勝。積極進取的人在被老板拒絕加薪之後,毅然離開自創門戶,成為成功的競爭廠商,此類例子層出不窮。如果事情一直很順利,那麼他們就得不到另起爐灶的推力了。同樣道理,許多生意上的交易根本未見任何進展,因為先天不良。在絕大部分的情況下,這些充滿壓力的交易,像不相配的婚姻一樣,最好退出。
如果事情不對,一下子你便會直覺到,這是不科學的方法,但是在沒有更有用的方法發現之前,不失為好的方法。如果你有事情不對的感覺,那麼就不要繼續談判。劃清界線,不越鴻溝半步。接受半個麵包——有時完全不接受常 比進行令你不適的交易來得好。
就拿我們聽說過的一個例子來說。有個人想要擁有一份自己的事業。他找到了一位願意售賣產業及退休的賣主。此兩人安排會麵,商談買賣事宜。買主十分和藹且友善;他對生意很有經驗,賣主與他商談,感覺很舒適。買主對開價似乎首肯,不曾表示異議。他們會麵了數次,每次都是買主付午餐或晚餐費用。賣主感覺甚好。他知道買主熟悉此行業,於是他向買主指出他公司定位的良好,以及客戶的可靠忠實。但是在達成協議之前,買主完全破壞了談判建立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