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套路越多,生意越旺1(2 / 3)

而弟弟卻和哥哥不一樣,他在一家小學的大門對麵開了一家玩具專賣店。

一年後,由於顧客較少,又承擔高額的租金,哥哥不得不關閉了茶樓。而此時,他的弟弟卻因小顧客們太多,租下了隔壁的兩家店。

兄弟倆不同的際遇說明了一個道理,孩子們不僅是家裏的“小皇帝”,也是市場消費群體中的“小皇帝”。

在哈爾濱市有一家飯館,名叫“有馬食堂”。這家餐館的外表並不華麗高雅,其內部裝修也簡單樸素,它供應的菜式亦是較大眾化的東西。但是,當地的人們都注意到,那裏的生意異常興隆,每天都有絡繹不絕的顧客,而且大多都是大人帶著小孩。

這麼一家普通的餐館,生意為什麼會比同類餐館要興旺得多呢?

這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經過觀察後才發現,原來“有馬食堂”在經營上有高招,用饋贈的形式討好小孩以招徠顧客。其具體做法是,每當有顧客帶小孩前來用餐時,該餐館的服務員就熱情地給顧客帶來的小孩送上一條繪有動物圖案的紙製圍裙。

其實這條紙圍裙值不了多少錢,其價值為5毛錢。但為何它能招徠顧客呢?因為這圍裙是由該店的“畫家”當場畫上各種精美圖案的,而且所畫的圖案均是小孩喜歡的小動物,生動有趣,使小孩愛不釋手。小孩在餐館用餐時圍上這麼一條美不勝收的小圍裙,吃得十分開心,父母的這一頓飯也很有樂趣。用完餐後,這條圍裙還可以帶回家去,於是,小孩吃完一頓飯便可以從中得到一件玩具。

小孩子人雖然小,但心卻很大。因為圍裙是手畫的多種多樣的圖案,小孩總希望多獲得幾條,所以常常要求父母帶他(她)到“有馬食堂”去用餐。眾所周知,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愛子女之心。當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得到圍裙時的高興情景,便會尋找時機帶孩子前來光顧。開始時,這些顧客與其說是自己用餐,不如說是為了取悅孩子們。但是,這樣一次兩次,重複多次,他們漸漸對“有馬食堂”有了感情,成為忠誠的顧客了。最後,一傳十,十傳百,“有馬食堂”的名聲傳遍了哈爾濱市,這樣生意又怎麼會不興壟不發達呢?

如今,“有馬食堂”的老板胡有為已連續在哈爾濱市開了5家“有馬食堂”分店,總資產達數百萬。他的成功證明,討好孩子,可以獲得大的回報。

討好孩子的要點是針對孩子的需要,運用營銷策略以獲得盈利機會。的確,孩子手中沒有多少零花錢,但父母們為了讓孩子高興,便會順著孩子的意思,舍得大把花錢。

有的人認為孩子比較好騙,做孩子的生意簡單得很。其實不然,因為孩子買東西,主要是大人掏錢,所以想要讓自己生產或經營的產品暢銷,不僅要討孩子的好,還要設法說服他們的父母,難度有時比單獨做大人的生意還大。但討好孩子是很合算的,取得了孩子的歡心,就等於取得了孩子父母的歡心;而且孩子是比大人更長期的客戶,有遠見的生意人甚至考慮到了若幹年後孩子們的孩子。商人從孩子們身上考慮,就要看清“小天使”們的喜好。

首先,從“玩”字上下工夫。10個孩子10個愛玩,所謂愛學習,是表現給老師和家長看的。若是給他們百分之百的自由,哪怕是最愛學習的孩子也會將課本扔到一邊。所以,那些既好玩又不用多動腦筋的東西,孩子們肯定喜歡,當然,在這一點上,還要考慮男女有別:男孩注重動作,女孩則注重情感。

其次,從“吃”字上動腦筋。一般地,孩子都愛吃零食,而大人一般都不願孩子吃零食。孩子手頭的零花錢不足以買得起貴重的,大人又不願買太次的東西給孩子吃。所以,經營或生產兒童產品,檔次應分明,價格應考慮孩子購買和大人購買兩種情況。

再次,要做到價廉物新。 畢竟孩子的獵奇心理比較強,很容易喜新厭舊,玩具也好,衣服也好,小人書也好,不論貴賤,新鮮勁過了就扔,所以,專門為孩子生產的產品,定價不宜太高(禮品除外),否則父母不愛買,因為買較貴的東西給孩子等於扔錢。

最後,對孩子隻能有益,不能有害。不論生產或經營何種小孩子專用的產品,隻能有益於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本身不知道判斷好壞,父母卻有判斷能力,也有找麻煩的能力。商人隻要在“玩”和“吃”上得到“小皇帝”的青睞,又符合其父母的要求,不盡的財源自然會滾滾而來。

牽動女人的心就牽動了財富的“神經”

女性在消費時更加感性化,隻要喜歡,價格因素不會太過考慮。所以,打動女人的心必然能財源滾滾。

一個聰明的小夥子,借了一筆錢,自己經營一家小商店,他出售的貨物以化妝品、手提包、頭飾和小工藝品等為主。生意一直興旺了好幾年,幾乎附近所有的女士都曾經光顧過他的商店,有很多還成了他的常客。昔日的小夥子變成了腰包鼓鼓的小老板。

他的掙錢生涯並沒有就此結束,他用積累的資本擴大了店麵。一層專門經營金銀首飾,二層展銷女性時裝、皮鞋,三層是化妝品專櫃,還有兩層是各種各樣的商品,如毛線、家用電器、裝飾品等。沒有想到的是,不僅這裏的女性商品銷路出奇的好,而且其他綜合商品也特別受歡迎。

有人向春風得意的他探詢經營秘訣,他笑著回答說:“難道你沒有注意到來這裏的大都是女人嗎?她們的錢是最好賺的!”

真是一語道破天機0女人的錢好賺”可以說是一條顛撲不破的公理,猶太商人在4000多年的行商經驗中早就總結出這一寶貴經驗。

“男人工作賺錢,女人花銷使用”似乎是順理成章、天經地義的。真正掌握購買權力的是女人。有一句俗語說得好:“女為悅己者容,男為己悅者窮。”隻要女人的心動了,男人捏錢袋的手就鬆了,商人的利潤自然滾滾而來,因此,商人要懂得牽住女人的心。

大木良雄是個頭腦靈活的日本青年,善於變通,不墨守成規,他先在某公司當職員,後來自立門戶,創辦了一家“日伊百貨公司”。

公司開張後,大木良雄經過數天的仔細觀察後,發現了兩大特點:一是每天來購物的顧客中有80%是女人,男人則多半是陪著女人來的;二是白天來的大部分是家庭主婦,下午5點半以後,來光顧的多是下班的小姐們。由此,大木良雄認為:家庭主婦和職業婦女在購物傾向上有很大的不同,按原先那種一視同仁的經營方法,很難達到最佳效果,必須根據顧客的變化而變化。那麼,該怎麼變呢?經過幾天的冥思苦想之後,他終於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他相信這個辦法完全能使他的公司由小做大,並有所成就。

首先,他按時間差異來陳列商品,白天他擺上婦女用的衣料、廚房用品、手工藝品等。一過下午5點半,就將年輕的、充滿青春氣息的氛圍帶進店裏,使店內氣氛搖身一變來迎合年輕人。內衣、迷你裙等等,都是年輕人喜歡的大膽款式和花樣,凡是年輕小姐需要的可說是應有盡有,光是襪子就有數十種花色,大木良雄知道哪些是吸引年輕人購買欲望的“欲望商品”,便把其他商品統統收起來,以便給“欲望商品”騰出位置。

其次,大木良雄又積極開展市場調查。顧客們向調查員這麼說:“買高級衣料我們就去別的百貨店,買襪子我們就去日伊。”顧客們的反應使大木良雄更加自信,針對顧客的需求,他竭盡全力來推銷襪子,並盡可能地降低售價,別的商店一雙賣250日元的襪子,他使用大量進貨的方式買進,然後,以200日元的價格廉價出售。襪子的種類也盡可能多,使顧客的選擇餘地更大,即使最挑剔的顧客也不怕在日伊買不到中意的襪子,這種做法果然成功,兩個月後襪子的銷售額便增至以前的5倍多。

襪子的推銷政策成功後,他又開始賣高級的外國產品,這對提高店鋪的品位很重要。

當然,大木良雄的主要著眼點還是價格適中的商品。不過,除了襪子之外,還有什麼可以大力擴銷的呢?於是他繼續觀察5點以後的顧客,發現這時候的顧客人數多,一小時的銷售額就相當於日間一小時的2倍,尤其是服裝的銷路最好,於是他就傾其全力來銷售年輕女性用的流行服裝,而且還個人供應;照明設備的光線和窗簾的設計也與吸引顧客有很大的關係,在這兩個方麵他都下過一番工夫。

自此,日伊的流行商品比別家便宜的消息不脛而走,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新顧客,如潮的客流使大木良雄在半年後又設立了6家分店,3年後他的分店遍布全國,共有108家。他的由小做大的想法得以實現。

大木良雄也成了日本名副其實的零售業大王。男人雖在社會上占到主導地位,但購物的主力軍卻是女人,女人的經濟實力雖然相對較弱,但女人天生就愛逛商場,購物時經常將大堆大堆的東西抱回家。如果說顧客是上帝,那女人就是執行上帝。

女人的錢好賺,是不無道理的。精明的商人會把心思放在女人身上,想方設法牽絆住她們的心。針對女性的心理特點,運用營銷策略,商人必須關注每一細節,了解女人,了解她們的需求,了解她們的消費習慣。

首先,寧可質量差一點,不可貴一點,畢竟女人是比較講究實惠的,不會像男人那樣,為了講排場,爭麵子而胡亂花錢。除非錢來得特別容易的女人,才會不考慮價錢。

其次,時常打一打折。男人看到降價處理的東西,第一反應可能就是:是不是質量有問題,賣不出去?既然別人不要,我買它幹嘛?女人可就不一樣了,哪怕是有錢的女人也愛圖便宜,她們聽說降價,心裏就會想:以前10塊錢才買得到的東西,現在5塊錢就能買到,真值!在這種心理的支配下,她們會不管買的東西是否有用,就大量購買,以為買得越多,實惠越大。

再次,在“美”字上做文章。要知道,最漂亮的女人對自己的美也沒有絕對的自信,她們的自信是建立在被別人肯定的基礎上的。所以,如果讓她們相信自己買的東西能給她們帶來美,必然會被她們大量地購買。

最後,在“年輕”兩字上做文章。除了特別年輕和特別老的女人外,每個女人都怕老,如果讓她們相信自己買的東西能使她們更顯年輕,肯定會受到她們的青睞。

賺女人的錢,方法很多,不管什麼方法,唯一不變的是——打動女人的心,因為她們能讓你財源廣進。

讓競爭對手背上包袱

在商場上,有時候趁著混亂的局麵,巧妙地把競爭對手的名聲降低,自己坐收好處。

許多成功的企業家,在殘酷的商戰中,往往也暗中采取讓對手背黑鍋的辦法。

美國有一個生產輪胎的公司叫聖力公司,想讓它的“聖力”牌輪胎一舉占領東南亞市常最後,它把眼睛盯到了新加坡。

當時聖力牌輪胎一進入新加坡市場,首先麵臨的是由陳嘉庚先生所開設的“明日”牌輪胎廠的挑戰。但由於陳嘉庚的“明日”牌輪胎生產起步較晚,且當時從資金、技術上都比聖力公司差許多,尤其在生產成本上,“明日”輪胎比“聖力”高近1倍,所以種種因素都致使“明日”公司非常不利,新加坡的輪胎業危在旦夕。

聖力牌輪胎廠在新加坡市場推出的“聖力”牌輪胎,每隻隻售20新元,而且允許零售商們延期3個月付款,而當時陳嘉庚先生公司生產的“明日”牌輪胎,每隻卻售價50新元,其競爭的劣勢顯而易見。況且“聖力”牌輪胎結實、耐久,在歐美市場上都相當有名,而“明日”輪胎別說在國際市場上鮮為人知,就是在國內知道它的人也不多。在這種情況下,“聖力”公司又采取了多種市場營銷手段,其目的就是蠶食掉新加坡的民族工業,最終占據新加坡和整個東南亞的輪胎市常

在這個緊急關頭,為了“明日”輪胎廠的生存,更為了新加坡民族工業的未來,陳嘉庚先生將世界各地屬於他名下公司的資金都抽調來,誓與“聖力”在新加坡土地上展開一場為了維護民族工業生存的商戰。

陳先生不愧高深莫測,他深深地知道,單憑個人的力量,與全世界一個著名大公司進行正麵商戰,失敗的可能是很大的。因此,他與部下詳細製定了商戰的兩個準備條件:第一,聯合新加坡的商會及行會,進行愛國教育,鼓勵人們使用民族產品,抵製外國貨,形成民族統一占線;第二,搞垮“聖力”公司在新加坡的企業形象,從根本上扭轉局麵,最終把“聖力”趕出新加坡。

由於陳嘉庚先生的威望,所以抵製美貨的民族統一戰線很快形成。人們都被陳先生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所感動,都表示要支持“明日”公司。

同時,陳先生要求“明日”公司員工加班加點擴大生產量,其中質量好的輪胎打上“明日”商標,仍以50新元出售;而質量差的則打上“聖力”的標記,以10新元的價格投放市常

市場信息反饋非常及時。消費者都認為“明日”的價格雖高,但質量有保證;而“聖力”出售的卻是價低質差的劣貨。況且“聖力”公司的售價忽高忽低,搖擺不定,引起了新加坡眾多批發商的疑慮,對價格紛繁蕪雜的“聖力”輪胎不敢進貨。

陳先生之所以敢這樣做,是因為他了解到“聖力”輪胎廠蔑視新加坡,沒有將“聖力”牌輪胎向新加坡的任何商標局注冊,待他們發現“明日”公司仿冒生產“聖力”輪胎時,也就無權提出保護商標的訴訟了。

最後,“聖力”公司不得不咽下自己釀成的苦酒,撤走新加坡分公司,從此再也沒有在亞洲市場上出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