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殺的警訊(1 / 1)

一、情緒警訊

一個人要自殺前都會有意無意的釋出一些警訊,從哪些方麵釋放警訊呢?第一是從情緒方麵,除了衝動行為型自殺外,通常自殺前的情緒警訊,是因為想自殺者會感到無助、沒有希望,甚至是很無奈、麵無表情的,當然有的人也可能會很憤怒,或是很激動。所以在對方的情緒突然間變得非常不穩定,那我們就要更關心注意了。

二、行為警訊

因為要講演關於防止自殺的專題,我常常要讀這方麵精神醫學與心理學專業的書籍,很多師兄弟就關心我:「你最近怎麼老是在看憂鬱症及自殺方麵的書?」我就笑著跟他們說:「因為要跟大眾談這方麵的專題,所以我必須要多看這些書。」

當我們看到周遭的人在看這類書籍,主動的一個關心也許救了他一命。或者當有人問你:「哪裏有賣農藥?哪裏可以拿到比較多安眠藥?」這些都是自殺前重要的警訊,他又不是務農的人,要農藥做什麼?他為什麼需要安眠藥。

如果有人無緣無故把很心愛的物品,比如說鑽戒、長年收集的寶貝,都積極分送給別人,還告訴朋友:「你們盡量來拿。」除了要搬家之外,為什麼會無緣無故把心愛物品都給了別人?這也是值得關切的行為警訊。

還有突然整理所有的東西,怎麼會突然開始打包,還打包得很整齊?甚至告訴家人;「沒有什麼值得留戀了」,「留這些東西也沒有意義」,這也是言行上很重要的警訊。

三、語言警訊

語言上的警訊其實更容易感受得到,因為一般想要自殺的人也會從語言釋出警訊,比如有人要自殺前可能會告訴朋友說:「如果我死了,大家會更快樂些,以後就不會帶給你們那麼多的煩惱。」有時我們可能不經意聽聽,然後說:「亂說,不要想這麼多?」而沒有再繼續關心:「你怎麼會有這種想法呢?」

曾經有個女大學生要自殺的當天,放學後在公車站等公交車,同學們看到公交車來都很高興準備搭公交車,這個女孩卻用很低沈的聲音跟同學說:「我的靈車來了。」這些同學知道她平常個性就非常憂鬱,也毫不在意回答她:「不要亂說!」然後就上車去了,之後就各自回家,而這個女孩在當晚自殺身亡。

如果當時同學們能夠稍微多關心,甚至打個電話給她的父母,或者那一天先陪她回家聊聊天,也許那個晚上她就不會自殺。當然那個晚上她沒有自殺,不代表她之後都不會再自殺,但是至少避免了一次自殺的機會,就能夠盡量避免以後的自殺。而她都自殺身亡了,隔天同學們再來後悔:「唉呀!昨天聽到那句話,我們怎麼沒有多關心她一下?」也於事無補了。

有人問朋友:「如果我割腕,流血要流多久才會死?」這樣的話語一般人會提問嗎?朋友之間聊天會說這樣的話嗎?其實這就代表著一些語言上的警訊。所以當聽到這些警訊,甚至想要自殺的朋友或親人來跟你表白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協助他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