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九章 美國M41輕型坦克(3 / 3)

M48A3中型坦克

1964年美國在M48A1的基礎上研製出了M48A3中型坦克,它在20世紀90年代曾充當過國民黨陸軍的主戰坦克。該坦克重47.2噸,車長8.7米、車高3.07米、車寬3.36米,最大時速48千米。M48A3的主要技術改進是把動力改成美國大陸公司的AVDS-1790-2A柴油機,傳動裝置改為CD-850-6型,這使它的最大行程由M48A1的113千米增加到463千米。此外,該坦克采用了新的M17B1C型合像式測距儀,車長指揮塔上安裝了8具潛望鏡,從而改進了車長視野。

M48A5中型坦克

M48A5是在M48A1和M48A3坦克的基礎上改造的,同時還吸收了以色列的實戰經驗。它采用了551千瓦的V-12缸AVDS-1790-2D柴油機和新的傳動裝置,並對側傳動及動力輔助設備進行了修改;將主炮換為M68式105毫米火炮,並在裝填手艙口安裝了M60式7.62毫米機槍;車長指揮塔改為以色列研製的新的低矮型。這些改進使它的性能達到了M60的水平,克服了以前火力不足、汽油機容易著火等缺點。

變型車

除了對M48主戰坦克進行改進外,美國還利用M48坦克底盤發展了一些變型車。如M67、M67A1和M67A2三種型號的噴火坦克。這些噴火坦克的噴射管射程為100米,可連續噴火一分鍾,目前已封存。還有M88裝甲搶救車,它使用了M48的懸掛和動力裝置。用M48改型的M48裝甲架橋車可在35分鍾內架起19.2米長的橋,並且該橋能承重60噸。

美國M103重型坦克

M103重型坦克由克萊斯勒公司研製,1956年正式裝備美軍。由於設計時將火力放在首位,而把防護性和機動性放在次位,所以它的火力非常出色。但由於不久之後,美國就研製出了性能更好、更可靠的M60主戰坦克,M103還未來得及參加實戰就不得不從一線戰場退出。最後美海軍陸戰隊又將它改裝為M51型坦克搶救車,主要用於在海灘等鬆軟地麵實施搶救作業。

布局設置

M103重型坦克的駕駛室位於車體前部中央,駕駛員的上方有1扇艙門,駕駛室左右兩側儲放炮彈。炮塔位於車體中部,炮長位於炮塔內火炮的右側,2名裝填手位於左側,他們共用1個炮塔門。車長位於炮塔後部居中,有1扇指揮塔艙門。這種布置,加上較大的炮塔平衡尾艙,使得炮塔的前後長度增加,呈明顯的卵圓形。主炮的兩側各裝1挺並列機槍。這種布置在其他坦克上也很少見。炮塔頂部還有1挺高射機槍。車體後部是動力艙,裝有發動機和變速箱等,還有1套輔助動力裝置。

出色的火力

M103坦克裝有1門M58型120毫米線膛炮,2挺7.62毫米並列機槍和1挺12.7毫米高射機槍。它的火炮口徑達到120毫米,身管長為60倍口徑,可發射穿甲彈、榴彈和黃磷彈等多種不同炮彈,實際射速可達5發/分,火力十足。

防護性能

雖然防護性能沒被放在首位考慮,但M103的防護性在當時也很不錯。它的車體為鑄造鋼裝甲焊接結構,車體正麵裝甲厚度為110—127毫米,側麵裝甲厚度為76毫米,後麵裝甲厚度為25毫米,炮塔各部位的裝甲厚度達114毫米,火炮防盾的裝甲厚度更達到了178毫米。單就裝甲厚度來說,M103重型坦克要優於IS-3重型坦克。M103的機動性略顯遜色,因為它的動力——傳動裝置和M48坦克幾乎一樣,但它的戰鬥全重比M48重了近10噸,這是導致它機動性能差的最主要原因。

兩種改進型

M103重型坦克有A1型和A2型兩種改進型號。A1型改進了火控係統,並將驅動形式由液壓式改為電動式,將操縱杆改為方向盤,改進了火炮的固定方式。A2型的戰鬥全重增加到58噸,將原來的汽油機改為AVDS-1790-2A型V型12缸風冷柴油機,其最大功率調整為555千瓦,匹配的變速箱也換為改進型的CD850-6A型。這樣一來,盡管單位功率略有下降,但最大速度反而提高到37千米/小時。同時,由於加大了燃油箱容量(從1014升增加到1681升),加上柴油機化,使最大行程提高到480千米。不過,在外觀上很難將A1型和A2型區分開來。如果硬要區分,A2型火炮上方的紅外大燈算得上是一個識別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