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數貿起源於電子革命(1 / 2)

數字貿易代表著未來的商業模式和財富積累方式。但是,它的出現以及發展都離不開電子計算機這個生產工具。

生產力的發展推動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而影響生產力發展的有三個決定性因素,即生產工具、勞動者和勞動者之間的關係。作為其中最為活躍的影響因素,生產工具的每一次重大變革都會帶來時代的變遷。

正如以蒸汽機為代表的生產工具的變革引起了深刻的工業革命一樣,數字貿易實際上是信息技術對傳統商務活動的又一場工具性革命。遵從“摩爾定律”和“新摩爾定律”而迅猛發展的這場革命源於信息高科技成果的商用化和信息技術對於生產和商務活動的推動作用。

在這一部分,將從近代信息技術的源頭,為讀者從頭細說數字貿易的前世今生。

就像人類生命起源於物種變異一樣,數字貿易起源於人類生產工具發明的重大變革——電子計算機的誕生。

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不久,隨著火炮的發展,彈道計算日益複雜,原有的一些計算機已不能滿足使用要求,迫切需要有一種新的快速的計算工具。這樣,在一些科學家、工程師的努力下,電子計算機就應運而生了。

世界上第一台得到應用的電子計算機命名為“埃尼阿克”(ENIAC),是1946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埃克特等人研製成功的。它裝有18 000多隻電子管和大量的電阻、電容,第一次用電子線路實現運算。“埃尼阿克”每秒能做5 000次加法,或者400次乘法。如果用當時最快的機電式計算機做40點彈道計算,需要兩小時,而“埃尼阿克”隻要3秒鍾,這在當時,的確已是很了不起的成績。

從第一台電子計算機誕生至今,雖僅半個世紀的曆史,可已經曆了“四代”的變革——

第一代是電子管計算機;

第二代是晶體管計算機;

第三代是集成電路計算機;

第四代是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

1957年美國成立了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ARPA),該計劃局針對蘇聯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斯帕特尼克1號”的發射做出反應,其任務是打造美國國防及軍事應用科技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該計劃局主持研究了用於軍事研究的計算機實驗網絡ARPAnet。該網絡的設計思想是:要求網絡能夠在遭受嚴重破壞的情況下(如某些節點不能工作或某些線路中斷),仍然能夠保持運行。因此,ARPAnet被設計成可在計算機間提供許多線路(即“路由”)的網絡,使計算機能夠通過其中任一線路而不是隻通過其中某一固定線路來發送信息。“包交換”的含義就是把數據分解成不同部分,每部分經由不同路徑發送,最後再重新組合成完整的數據。

1982年,ARPA網被分成兩部分,一部分作為軍用,稱為MILnet;另一部分作為民用,即早期的Internet。為了將不同的計算機局域網和廣域網實現互連,解決網絡之間相互通信的問題,ARPA提供基金支持工業界和學術界從事新的研究項目,最後ARPA網決定采用網絡互連協議IP(Internet Protocol)來取代網絡控製協議NCP(Network Control Protocol)。如果把Internet的發展劃分階段的話,1968~1984年的這個時期可以看作是Internet的提出、研究和試驗階段,這時的Internet以ARPA網為主幹網。由於ARPA網采用離散結構,不設中央網絡控製設備,實現了網絡渠道的多樣性,從而減少了係統徹底崩潰的可能性,網絡的生存能力得到保證,實現了ARPA的最初構想。

Internet的發展超出了人們的想象。從1984年到1992年可以看作是Internet的實用發展階段。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成功地成為Internet的第二個骨幹網(並取代ARPAnet,1990年ARPA網停止運行)。NSFnet對Internet的推廣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它使得Internet不再是僅有科學家、工程師、政府部門使用的網絡,而是進入了以資源共享為中心的實用服務階段。到1991年底,由於Internet發展太快,NSFnet主幹網已無法滿足需要,且美國政府也負擔不起整個Internet。於是基金會要求私營公司承擔某些責任,IBM、MCI和Merit組建了高級網絡服務公司ANS。ANS建立一個新的廣域網,取代NSFnet,成為目前T3級Internet主幹網——ANSnet。1992年以後Internet開始進入它的商業化發展階段,開始向全世界擴展。在Internet商業化的過程中,萬維網(WWW)的出現,使Internet的使用更加簡單、方便,開創了Internet發展的新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