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成長障礙掃描
學校是大多數青春期少年的“第二個家”,他們的一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這裏度過,性格的養成也很大程度上受於學校生活的點點滴滴。
佛經雲:“有漏皆苦”。這裏的“漏”,就是指“煩惱”。煩惱與痛苦是孿生姐妹,無法分離。煩惱使年輕的心靈飽受煎熬,嚴重的致摧毀肉體,造成心理疾病,甚至是將人推向自殺。其實災難、困苦不可怕,可怕的是青少年們因此而失去信心,自暴自棄,從而走上墮落。
學校是青少年快樂的天堂,同時也是煩惱的集結地,剖析他們的煩惱,從中就可以找到“不自信”的病發痕跡,從而找到病原體,逐而根除。
1老師不喜歡我
上聯: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台四季晴雨,加上五髒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想,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誠滋桃李芳天下。
下聯:十卷詩賦九章勾股,八索文思七緯地理,連同六藝五經四書三字兩雅一心,誨人不倦點點心血勤育英才澤神州。
在生活中有很多青少年不喜歡上學的理由居然是“老師不喜歡我”,實屬讓人感到很詫異,老師應該是學生心目中最親近的人才對。
老師不給“我”發“糖”
冰冰是一個不愛說話的女孩,平時在學校裏總是沉默寡言,她雖然很努力,但每次的成績都是中遊。一到周末,老師都會把幾個學生叫出去談話,或是差生,或是優生,但就是輪不到自己。
冰冰總是在想,自己就那麼令老師討厭嗎?在一次元旦晚會上,老師再一次忽視了角落裏的冰冰。因為老師在給班級同學發糖時,剛好在冰冰那裏糖沒有了,結果,老師也沒有重新拿糖給冰冰。
冰冰在那一刻愣住了,老師沒有給自己發糖,別的同學都有,就隻有自己沒有。從此,冰冰也開始討厭老師,處處與老師作對。冰冰總是對其他同學說,那個發糖的老師一點都不好,有時還稱自己很恨那個老師。
通過這個案例,我們完全可以體會冰冰的心情。在學生幼小的心靈裏,老師就如同自己的一片天,如果能夠得到這片天的庇護,對其來說是再幸運不過的事情了。然而,老師並不是真正的神聖的一片天,老師也是有思想的人,因此,或是誤會,或就是真實存在的,一些學習等各方麵都不太優秀的學生的怨師情緒都特別大。
的確,老師可能對學生們的管教態度,有嚴緩之分、親疏之別,也可能根本不予以管教,但是,即使真有如此情形,極可能為偶發事件,或是學生多心所致,也可說是老師因孩子們的性格不同所施行的不同教育方法。總之,學生要學會辨正地看待老師,不要自作主張找一些老師不喜歡自己的理由,然後自影自憐。
學生討厭老師的幾種類型
老師不喜歡“我”的結果就是“我”也不喜歡老師,在學校裏以與老師處處作對為樂。通常情況下,學生最討厭以下幾種類型的老師:
第一種,嫌貧愛富型。一些家境貧苦的學生最易有這種想法,平時看到老師總是對那些有錢有權的學生格外上心時,就會對老師產生厭惡之情。
第二種,偏好整差型。一些學習較差又性格內向的學生最易產生這種厭師情緒,他們以們就是因為他們學習差,所以才得不到老師的尊重。所以有一日當差生和好學生吵架時,差生就會特別在意老師的言行。
第三種,靚醜有別型。一些長相普通的學生最易給老師劃上這一型。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長相普通的學生把老師不喜歡自己的理由通通都歸結到了長相上。
總之,這幾種類型的學生都是自卑心極重的學生,他們總是很在意老師的一舉一動一個眼神。如果老師無意間對自己笑一下,就會想入非非,認為老師在偏愛自己;如果老師無意間忽略自己一次,就會自己找一些老師不喜歡自己的理由。自信心十足的學生根本不會去注意老師的態度,隻要可以教授自己知識就行了。
自信對青少年來說很重要
教育界有一句名言:要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走路。“抬起頭來”意味著對自己、對未來、對所要做的事情充滿信心。任何一個人,當他昂首挺胸、大步前進的時候,在他的心裏有諸多的潛台詞——“我能行”、“我的目標一定能達到”、“我會幹得很好的”、“小小的挫折對我來說不算什麼”……假如每一個小學生、中學生,都有這樣的心態,肯定能不斷進步,成為德智體全麵發展的好學生。
事實上有相當數量的青少年缺乏自信心,缺乏上進的勇氣,本來可能有十分的幹勁,也隻剩下五六分甚至更少了。長此以往,很難振作起來,成為一個被自卑感籠罩著的人。不但會延遲進步,甚至可能自暴自棄、破罐破摔,那將是很可怕的。
學生必須尊敬老師,這是對學生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有了尊敬,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感情。教師也是人,難免有缺點、有錯誤,如果因為教師工作中有缺點、有錯誤就不尊敬,那是不對的。
2同學總是瞧不起自己
友誼是我們哀傷時的緩和劑,激情的舒解劑,是我們的壓力的流泄口,我們災難時的庇護所,是我們猶疑時的商議者,是我們腦子的清新劑,我們思想的散發口,也是我們沉思的鍛煉和改進。
——傑裏米·泰勒,美國政治家
有很多青少年在學校裏沒有朋友,因為他們過於自卑,總是感覺有人在背後議論自己瞧不起自己,從而過度地影響到自己的交際。
青少年時代,本來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但一些青少年卻染上了交往困難的“怪病”:不能順利地與同學正常交往,難以與同伴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由此引起的“繼發性”心理問題也不少:孤獨感、空虛、心情壓抑、失落感、同學感情淡漠,甚至自殺等。心理學家歸其原因就在於交往中的不自信。他們常常將自己限製在舊有的交往範圍內,不敢涉足新的交際圈,總認為別人會瞧不起自己,也沒有信心去與陌生人交往。在交往中過於自卑的情況,多發生在女生身上,女生在交往中不如男生積極主動。
朋友,請抬起你的頭
小溪是一名17歲的高二學生,她是一個很在乎別人想法的人,性格內向,平時不善言談,朋友也不多,所以遇到事情,她通常都是一個人解決。
小溪的學習成績在班上處於中等偏下水平,老師說,這樣的成績是最危險的成績,如果努力些,將來就能考上大學;但是如果維持原有水平,就很可能在高考中落榜。為此小溪也很苦惱,看看現在也和她一個班的幾個初中同學,他們的成績以前都不如小溪,現在卻都比小溪好,這讓小溪更加難受。
小溪不明白自己的問題究竟出在哪,也不想去問周圍的人。因為在這所重點中學裏所有的人都在努力地學習,她感覺不到真正的友誼,甚至有很多時候,小溪都覺得大家都看不起她。大家總是在背地裏嘲笑她的腦子越來越笨,是一個愚鈍的人。
有時候在校園裏,偶爾碰到以前初中的同學衝她笑,她都覺得他們的笑暗藏深意。懷疑他們是在笑自己的衣服穿得很古板,笑自己愚鈍的表情。更為可怕的是,小溪的腦袋長得又大又圓,這往往會被認為是聰明的象征,可是小溪卻感到自己笨極了。
慢慢的,小溪不再信任身邊任何一個人,有苦也自己一個人吞。小溪發現自己再也抬不起自己的頭了。
案例中的小溪就是因為過於自卑而導致了交往障礙,總覺得有人在背地裏嘲笑自己。其實,一個敢說敢做,有活力有自信的人從來都不會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言論,因為自己給了自己足夠的自信。
如何擁有交友的自信
1主動接觸身邊的同學。平時不喜歡接觸同學的人,周圍的同學已經習慣了不與他接觸,很少有人能主動接觸這些人,因此要想建立其良好的友誼,就要有意識地主動接觸身邊的同學,特別接近那些你認為忠誠、樸實,且不搗閑話的同學,並經常交往與他們玩耍,進而嚐試從各個方麵進行交流和交往。因為,忠誠、樸實且不搗閑話的同學,一般情況下包容性比較強,容易相處,他們也不會歧視你。通過玩耍你既可以與同學發展關係,也可以交到好朋友,先建立一個小的人際關係範圍。另外,主動找一些同學或朋友共同感興趣的話題與他們進行交談,逐漸發展到交談其他話題,隨著時間的推移,你不僅會發現自己很健談,而且也很受別人歡迎。當你有了一定的人際圈子之後,再嚐試與更多的人交往,這樣交往的人就會越來越多,大家了解了你,也就會喜歡你。
2積極參與集體活動。參加集體活動不僅僅是熱愛集體的表現,也是獲得別人認可的一種有效的途徑,是建立友誼的重要方式。主動參加體育、文娛等集體活動,並在活動中盡可能的表現自己的聰明才智,這些活動由於隨著生理機能和血液循環的加劇,人的心理也會隨之開放,這樣就更有利於你更多地了解他人和他人更多地了解你,隨著了解程度的加深不僅會促進人際和諧,而且也會逐步提高你的自信心,建立與同學之間的友誼。參加集體活動,要主動熱心,用自己熱誠打動周圍的同學。
3亮出你的優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有點,由於平時與同學交往過少,同學們對自己的這一點了解的並不是多,這是勇敢地亮出己的特長或優點並勇敢地拿出來與他人在相對有利於人文環境中進行比較。通過比較,你在欣賞自我的同時,充分發揮其長處,以博得他人對你崇拜,得到他人的認可。
沒有自信的青少年不僅總覺得別人瞧不起自己,還自己瞧不起自己。學校交往隻是交際的一小方麵,青少年一定要培養自己的交往自信,這樣才能在以後的社會中,有和諧的人際交往。
3受厭學情緒困擾的我
世上隻有一樣東西是珍寶,那就是知識;世上隻有一樣東西是罪惡,那就是無知。
——蘇格拉底(古希臘)
厭學是青少年在學習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險性的問題,是青少年逃避學習的一種心態。從心理學上來看,厭學是指青少年消極地對待學習的不良反應,它主要表現為青少年不了解知識的重要性,情感上消極對待學習,行為上主動遠離學習。一般患有厭學症的青少年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從而對學習失去興趣,上課不認真聽講,老師布置的作業也不按時完成。據調查研究表明,大多數青少年的厭學和他們是否聰明沒多大關係。從青少年的表現來看,厭學心理的產生與發展將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和成績,嚴重的則會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
都是自卑惹的禍
小琳因為在初中時學習及行為習慣較差,所以原學校拒絕收她在本校就讀高中,後來經過父母委托關係,轉進了別的學校讀高中。但在入學考試時她的成績在全班倒數第一,因此,她整天愁眉苦臉,思想負擔壓得她幾乎喘不過氣。班主任曾多次找她談話,才了解到小琳是因為自己的成績差,而且在以前的學校“名聲”又不好,總擔心在班上的其他同學看不起,還擔心將來別人都考上如願的大學而自己卻考不上。為此,她整天抬不起頭,上課也不專心聽講,發言也不積極,和同學相處也很被動,所有同學們都很疏遠她並認為她不善於交往。小琳整天沉默寡言,甚至有輟學的想法,她經常跟父母說“不想上學了!”“讀書沒意思!”這一點非常令家長大傷腦筋。
小琳就是一個典型自卑者,由於他的自卑使她背負了相當重的精神負擔,從而把自己壓得喘不過氣來,導致了厭學的情緒。
產生厭學的心理的原因
厭學的主要原因是青少年在學習過程中的消極表現和自我認識存在偏差,學校、家庭及社會等外在環境的不良影響也會引起青少年消極心理。厭學症是青少年在學習上受到內外的不良反應而造成的,其中這一現象的青少年的厭學率最高。厭學心理對青少年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其主要原因如下:
1不正確的學習方法造成的厭學心理。有的青少年性格要強,過分的追求高分數,於是,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希望自己能考出一個好成績來報答老師和父母。可事與願違,由於不正確的學習方法,結果還是事倍功半。由於考試遭受屢次失敗,產生青少年對自己的能力耿耿於懷,因此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從而產生了厭學心理。
2過大的學習壓力造成的厭學心理。小聰是某重點中學的優等生,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經過努力進入了一個重點高中,但是在第一次摸底考試中卻隻占了一個中下等的位置。這次考試對小聰打擊很大,他覺得重點高中高手如林,自己不如別人,感到壓力很大。在這種心態的影響下,他的學習成績也是一次不如一次,於是慢慢產生了厭學情緒。由於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發展不夠成熟,學校和家長又給予過高的期望。因此,使青少年承受過大的學習壓力,加上時間的緊迫,減少了青少年的自由控製的時間,導致青少年不會與別人溝通,把遇到的各方麵困難都壓抑在自己心裏,時間長了形成性格內向,注意力有偏差而導致厭學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