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歎世事甥舅終相見(1 / 2)

京城最繁華的街道,人來人往,車水馬龍。

師琴涯坐在長樂坊最好的包間,看著外麵的熱鬧非凡。

紫清走上去,給師琴涯加了個披肩,“窗口涼,姑娘身子沒好利索,可得多注意一點。”說著皺起眉頭。“今兒這天為什麼這麼冷,寒風刺骨的。姑娘何苦出門。”

可槐留在袁府守著離園,綠苑在雷府留守,今兒出門,師琴涯就帶了紫清和金諾。金諾不愛說話,紫清不免對著師琴涯多嘮叨了幾句。

“也不知祖父的老寒腿可好些了。”師琴涯說著,不免有些思鄉之情。

“姑娘種的桃樹,估摸著是快開花了。這個季節該是吃桑葚的日子了吧。”紫清感慨道。“等過些日子,姑娘何不帶著姑爺回蜀中探親,想來老爺也是想姑娘極了。”

兩人絮絮叨叨的說著,就聽見門外有了聲響。

門甫一打開,就看見袁不棄一身青衣儒雅翩翩,眼眸間的神采更甚往昔。身旁,正是王錦鶴,不惑之年,卻生的麵向極嫩。見著師琴涯,王錦鶴不免有些發愣。

師琴涯走向前,輕輕行禮。

王錦鶴拉住師琴涯的胳膊,有些眼淚縱橫,“當年我們兄妹幾個,不過京中一聚,卻不想此後便是物是人非。”

“六舅。”師琴涯輕聲叫道。

王鬆明乃師琴涯外祖父王鬆林之堂弟,王鬆林是本家,王鬆明是支係,兩家一向交好。王鬆林有一子兩女,王錦鵬,王幼薇和王清荷。王鬆明隻有一子,便是王錦鶴,同輩行六。逆王案之後,王鬆明避禍西趙,王錦鵬成了劍下亡魂,王鬆林與逆王一同斬首。幸存的也隻有王錦鶴與幼薇清荷兩姐妹。

王錦鶴試了試淚痕,感慨道,“當初我遠在青州,聽聞幼薇出家,痛心疾首,可惜當時情形,我不敢輕易進京,可恨我無用。”

“六舅何須自責,逆王案之後,青州王氏,全仰仗六叔一人,權衡利弊,勉勵求存,六叔的恩義,想來姨母不會介意。”師琴涯感慨道。

三人坐下之後,王錦鶴看著長樂坊外,聽著遠處的咿呀曲藝,歎道,“那年我進京探望父親,第一次見到你母親時,便是在護城河上,我還記得,幼薇帶著我們在畫舫上看京城的風景,幼薇站在船頭,咧著嘴大笑,肆無忌憚,明媚張揚。而你母親,總是輕輕淺淺的笑著,跟在幼薇後麵,那還是逆王案的前一年。”王錦鶴臉上微微波動。

“如今,見你過得好,我也就放心了。”王錦鶴看著師琴涯和袁不棄感慨道。“定西如今已經娶妻生子,將來我也能見大哥了。”

王定西是王錦鵬的遺腹子,被王錦鶴撫養長大,勉強繼承王錦鵬的血脈。“定西自幼便與大哥不同,大哥張揚自信,定西平平無奇,最可貴的便是他那份知足安定。這樣也好,安安穩穩的。”

師琴涯嘴唇微微顫抖,問道,“不知道我母親這些年可有聯係過六舅?”

王錦鶴看著師琴涯,點了點頭。“我雖不曾見過清荷,卻曾收到過她的家書。上麵曾說,她受人恩情,不得不去一個地方。說你在蜀中,讓我多關照你。這些年,我雖不曾到過蜀中,卻也時常收到你的消息,說來慚愧,你自幼聰慧,實在無需我關照。”

“那母親可曾說,是受何人恩惠?”師琴涯追問道。

王錦鶴搖搖頭,歎道,“未曾聽聞。清荷的消息極少,早已不知所蹤。如今,幼薇獨留京城,我蜷縮青州,王氏一族,飄零如斯。”王錦鶴皺著眉頭,十分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