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楊傲與袁不棄交好,故袁琪兒認得他,隻是她一向甚少出門,自然不比可川清楚。
“京城四大才子,王子安居首,詩詞歌賦無一不精,因其聰明絕頂,號稱智囊,楊傲第二,灑脫放蕩,不拘一格,號稱遊俠,盧升之第三,尤善繪畫,精工如此,號稱神筆,駱俊義居末,一手好字,飛龍走鳳,號稱鬼手。”可川繼續八卦道。“這四人早已過了娶妻之年,卻都未娶親,可是京城裏姑娘們的理想佳偶。”
“那我六哥呢?”袁琪兒緊張的問道。
可川笑道,“除了四大才子,還有京城雙璧,其一,便是梁王世子劉易祥,不僅身份高貴,相貌翩翩,更是自幼好學,才華橫溢。而另一個,就是你六哥袁不棄,但是關於你哥哥的故事太少了,隻記得當年也是在春日宴,你六哥才十歲,一首‘春雪’技壓群雄。現在坊間還流傳著你六哥那句‘白雪卻閑春色晚,故穿庭前作廢花’。”
袁琪兒皺眉道,“之前有人拿出這句問我六哥來著,六哥還說不過是戲言,十分的後悔。”
可川道,“如今京城雙璧和四大才子,隻有你六哥已有家室,姑娘們可不愛打聽你的六哥的故事。”
兩人說著,論道也到了非常火熱的時候,從一開始的討論到後麵變成儒家和道家之間的爭執,煩煩嚷嚷,晦澀難懂。
袁不棄被拱了出來,隻見他輕輕拱手,道,“都說‘道不同不相為謀’,孔子與老子的‘道’是不同的。孔夫子問禮於老子,並不能說明孔子對禮的理解不如老子,也不能說儒家學說不如道家,儒家的‘仁’和‘禮’是入世的學問,道家的‘無’和‘道’是出世的學問,更不可能同日而語。‘道不同’的兩位聖人,一位謙虛請教,一位謙虛回答,沒有所謂的儒道之爭,也不存在所謂的好壞優劣之別。學問二字,兼聽則明,我想王老先生是希望興國的學者們不要自以為是、固步自封、閉門造車,要去西趙、宋國、齊國這些地方去學習,去了解更廣闊的知識。”
一旁的王錦鶴讚歎道,“不愧是楊老先生最得意的弟子。”他的眼眸閃著異樣的光芒。“所謂學無第一,武無第二,各位的大儒的見解精微,學問廣博,在下實在是難以分辨。”說著,他看向慶帝,為難道,“陛下如何看?”
慶帝眯著眼睛看了看袁不棄,笑道,“我看袁不棄最佳。”
王錦鶴拱手道:“陛下洪恩。”
兩人談笑間,已然分辨高下。
靖和太子很是為袁不棄高興。一旁的裕王臉色卻不好看,袁不棄是太子身邊的親近人,他與太子之爭,早已明朗,如何能夠歡喜?